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在“五四”这个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郁达夫是一位时代的歌者。作为一个时代的歌者,郁达夫的创作意识是斑驳而复杂的,因而,他用于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也是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曾被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沧》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一切艺术都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由于日本学传统和学理念的影响,日本私小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无法具有社会意义”、“素材狭隘”等局限的一面。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反映出中国“五四”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侧面和他的民族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修改与风格。  相似文献   

5.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个人体验、抒情主人公形象两个方面比较郁达夫和安妮宝贝"自叙传"小说,发现了小说形式自五四时期到当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表现自我"的目的从五四时代为社会启蒙到现在的纯粹作为个人话语言说方式。阐释了变化的原因和变化后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繁复多样的风格流派中,现代抒情小说独具特色。 现代抒情小说从二十年代开始得到发展,鲁迅的《故乡》开辟了抒情小说的源头,被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从鲁迅、郁达夫到废名,奠定了抒情小说的基本模式;沈从文的小说则完成了抒情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飞跃,《边城》标志着抒情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肖红的《呼兰河传》则在抒情小说艺术上另僻蹊径,孙犁的《白洋淀纪事》灌注了时代的精神,是对抒情小说的一个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的小说创作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一股“郁达夫热”。本文试图返回历史语境,以“郁达夫现象”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为支点,来审视五四退潮期在青年一代身上所出现的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欲望与道德的矛盾以及他们颓废的反抗方式等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小说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特征,这种抒情性功能是通过郁达夫小说叙事的样式来实现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上具有“叙事的琐事化”和“琐事的情意化”的特征。他的小说不追求完整的情节叙事,而是以日记式的“琐事”展开,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情感的表达在这些个人琐事的表述中得以展开,“琐事”型的叙事单元由作者情感的内在贯穿而获得了新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具有抒情功能的琐事型叙事样式,这是郁达夫时现代小说叙事的抒情化变革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贯穿了他整个的小说创作,而在早期创作特别是代表作《沉沦》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沉沦》的抒情艺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散文体小说,使读者从一个侧面理解郁达夫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始于"五四"初期,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问世,到后来的《沉沦》等,无不都属于这方面的题材。这些小说或直抒胸臆,抒发内心孤独、忧郁的感情,或借助某个背景痛快淋漓地抒发一个现代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沉重的压抑之下他渴望美、渴求爱,同时无情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浓郁的抒情色彩,饱满的感伤情怀是他的小说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是在中西文化大撞击的背景下,随着个性意识渗入社会而萌生、发展的。最早写出有现代意味、即以初步觉醒的人的意识为思想基础的抒情小说的是苏曼殊,而能够代表二十年代抒情小说大潮的当推郁达夫。从苏曼殊到郁达夫,可以勾划出一条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发生发展的轨迹。创造社成员陶晶孙曾说:“以老的形式始创中国近世罗漫主义文艺者,就是苏曼殊;而曼殊的文艺,跳了一个大的间隔,接上创造社罗漫主义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老将钱玄同也曾设想:“曼殊上人思想高洁,所为小说,描写人生  相似文献   

13.
试论郁达夫早期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分别从“惊人的自我暴露”,“强烈的抒情格调”和“散文式的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理论的概括,并提出了自己对郁达夫早期小说艺术风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数量不多 ,但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郁达夫的小说不以人物结构见长 ,而是以浓厚的抒情气氛、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著称 ,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和作者的多愁善感的性情、不幸坎坷的身世 ,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不无关系。此外 ,外来的影响 ,特别是屠格涅夫和佐藤春夫的影响 ,也起了决定性作用。郁达夫自己说他在留日的最初四年差不多读了一千部外国各派小说。他开始读小说 ,开始想写小说 ,完全是受屠格涅夫的影响。这位俄国作家以浓厚的抒情色彩著称 ;而日本的主张“我”就是一切艺…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五四”以来的一位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在他留下的三百万字的创作中,散文的数量几乎不亚于小说。有小品、游记、随笔,有杂文、书简、日记和传记。情韵清新,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出一位富有艺术修养的作家的创造才能。其中尤以叙事抒情小品、游记和文艺随笔更具异采,成为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珍品,并由此铸成了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郁达夫的散文创作,随着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多面手,他的旧体诗词与散文造诣很深,但他以小说家驰名中外。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尤其是当时的知识青年。“五四”以后的文坛,还出现过“带有达夫的色彩”的作家,可见其影响之一斑。郁达夫是一个现代文学上不可磨灭的人物。他经历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三个重大的历史阶段。有时他在时代的浪尖上弄潮,显现了风云人物的雄姿;有时他在浅滩上小憩,或悲愤于人海的翻腾,或抱住一点贞心,或以风雅来维持气节。  相似文献   

18.
<正>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他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曾留学日本,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一起,组织了创造社,被称为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团体,在新文学的发展史上,产生过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个性和时代特征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家,自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以来,评论界对他的浪漫抒情创作倾向的评价便褒贬不一、毁誉各半。本文立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汇的时代背景中,多角度地对其文艺观的形成及文学创作倾向的选择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佐滕春夫在创作上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郁达夫的作品与佐藤春夫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透过一样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郁达夫作品中严峻的现实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