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传播及其对专业新闻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5月Twttr(即后来的Twitter)正式开通,时至今日已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大、市值最高的微博服务。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我国首个微博服务新浪微博(内测版),随后搜狐、网易、腾讯等也推出微博服  相似文献   

2.
经营     
《青年记者》2010,(18):3-3
腾讯微博抄袭韩志国新浪微博被公开打假 9月7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公告,强调“我的新浪微博是我自己开设和打理的独家微博,目前我只在新浪一家开设微博”,这是继郑渊洁之后,又一位名入进行微博打假。韩志国的此次公开打假,是对腾讯微博抄袭其新浪徽博言论的公开不满。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先后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由于价值方面的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同方面的较量。新浪微博早于腾讯微信产生,而且用户群也大大超过了腾讯微信的用户群,但是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4.
周虹余 《新闻世界》2013,(10):240-241
在网络时代,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先后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由于价值方面的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同方面的较量。新浪微博早于腾讯微信产生,而且用户群也大大超过了腾讯微信的用户群,但是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1,(9):125
<正>超2亿微博用户引发商业争夺2010年以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注册用户量攀比式增长,曹国伟在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用户已于近期超过2亿大关。而老对手腾讯微博也是在十几天前的财报会议上宣布微博注册  相似文献   

6.
窦苡 《档案管理》2015,(5):60-61
1 调查设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博覆盖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相似文献   

7.
《报刊之友》2011,(9):125-125
超2亿微博用户引发商业争夺 2010年以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注册用户量攀比式增长,曹国伟在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用户已于近期超过2亿大关。而老对手腾讯微博也是在十几天前的财报会议上宣布微博注册账户数达到2.33亿。圈地用户、谋取收益这是互联网多年不变的商业逻辑,超2亿用户的微博产业链的商业化进程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探析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开启了互联网媒介新时代,它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特点,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形成了新闻传播的新格局。本文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国内两家主要微博主体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进行分析(其中对新浪微博采取抽样调查,对其一个月内的主要新闻事件进行追踪关注;对腾讯微博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微博在不同新闻事件中的传播角色),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比对,分析不同微博主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的异同之处,并引发对微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在新浪和腾讯开通微博的标签是:"传统媒体人,涉足新媒体一年。半个自媒体,半个代表钱江晚报。"在这里,我亮剑:新闻记者的微博,最好实名认证,成为你另一个真实的舆情阵地。  相似文献   

10.
尽管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但仍未摆脱亏损;微信快速崛起,用户量已超过5亿,但还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两大巨头“叫好不叫座”,流量难变现考验商业技巧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3月29日首个带"国务院"头衔的"国务院公报"官方微博出现在腾讯微博平台上,这使腾讯的政务微博聚集起来更加有影响力,所以研究官员微博多数以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为主要平台。王郁松,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网络副处长,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于2012年3月15日开通个人腾讯微博,听众猛增,传播影响力大。是团中央第一个腾讯微博实名认证的干部个人微博,截止至笔者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但仍未摆脱亏损;微信快速崛起,用户量已超过3亿,但还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两大巨头"叫好不叫座",流量难变现考验商业技巧和综合实力。微博:赚了吆喝没赚钱新浪发布的2012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4620万,同比增长82%。去年全年,新浪对微博的资金投入近1.6亿美元,营收只有6600万美元。受新浪微  相似文献   

13.
微博发展下去的最终结果是几大巨头微博兼容,也就是说微博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产品完全独立出来,这样,微博就不再是哪一家门户所独有,而是所有巨头联手,实现共赢!微博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火得一塌糊涂,微博两巨头新浪和腾讯都已经有超过一亿人的注册用户。  相似文献   

14.
微博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国际上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国内微博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邓炘炘 《传媒》2012,(1):27-29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内地的"微博元年",2011年就是微博"井喷之年"。新浪微博2009年试运行,腾讯、百度等随后纷纷开通微博服务,时间大体集中在2010年中期。2010年9月9日,新浪首发《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吹响内地微博热浪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最早的饭否、叽歪到今天的新浪、腾讯、搜狐,微博网站也有了3年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有些运行很早却已经黯然关闭,实力强大的新浪微博却异军突起。新浪微博为什么能在中国这个市场独占鳌头?展望明天,新浪微博的前景又是如何?困扰众人的盈利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都是这篇文章将要探讨并试图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率先推出新浪微博.2010年初,新浪微博的用户从2009年11月的5000万激增到1亿,借助新浪的媒介影响力和明星名人资源优势,形成庞大的用户群.其后,腾讯微博、搜狐微博及网易微博相继跟上.当前,此四大门户网站的微博竞争激烈,力求在传播模式上进行创新,以赢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贾强 《新闻战线》2012,(8):36-38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几乎与运载火箭腾空同时,腾讯微博账号"天宫一号"发出第一条神九发射消息;新浪微博上,26家媒体对神九飞天进行"微直播"。也就在同一时间,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各自的微博热议载人航天。从16日发射到29日返回,腾讯、新浪微博与神九发射、神九  相似文献   

19.
张俊良 《新闻前哨》2013,(8):107-108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微博正以其"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空间开放、互动迅速、信息多元,微博的这些特点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文体和传播路径。为抢占话语阵地,传统纸媒纷纷打造自己的微博平台,甚至成立新媒体部。那么,报纸微博的内容该如何选取,"微博影响力"该如何提升呢?以十堰晚报官方微博为例。十堰晚报于2012年5月分别开通新浪、腾讯官方微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良好。从湖北新浪微博每周出具的数据看,2013年以来,十堰晚报官方微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今年5月起,已连续7周排名全省地市级纸媒账号影  相似文献   

20.
微博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新浪微博正在火热内测中,这让今年七八月份饭否等微博客网站"先烈"们纷纷倒下后,颇感失落的"脖友"们感到非常兴奋。2006年,第一家微博网站Twitter在美国创立,目前已经吸引了将近4000万的独立访问用户,无论政界要人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微博着迷。中国微博产业起步也不晚,2007年就有饭否网上线,紧接着就是叽歪网,接下来就是腾讯的"滔滔",MySpace的"9911"、嘀咕网等等。加上现在的新浪微博,可以说,在国内,微博的前赴后继者络绎不绝。微博的魅力何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新浪会不会重蹈饭否的覆辙?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