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阐释翻译过程,奈达借助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提出了翻译的"逆转换"模式。该模式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有很多共通之处,两者均立足于语义分析,且都强调语言的社会语境与功能属性。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照下对奈达的"逆转换"模式进行了重新阐述。  相似文献   

2.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把人类语言共性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奈达在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文章试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奈达的动态对等为理论框架,应用于德语名词的汉译,从增减词、词性转换和词类选择三个层面来分析德语名词的汉译过程,发现在转换生成理论的指导下,德语名词的汉译更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达到动态对等的目的,在原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心中形成基本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1957年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尤金·奈达借鉴了转换生成学说,并创造性地把它运用到翻译理论中。本文从乔姆斯基的理论出发,讨论二者的紧密联系,揭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奈达的翻译思想及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奈达倡导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借鉴经典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核心句及转换等概念,奈达提出了“逆转换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运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这对于全面认识西方语言学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从生成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着手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依据以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揭示的语言内在规律,从而全面地认识转换生成语法。  相似文献   

6.
转换生成理论与汉英求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乔姆斯基(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奈达(Eugene A.Nida)的现代翻译理论为依据,立足于人类语言的共性,简要对比和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些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求同翻译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五十年代末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现点的发表,是世界语言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及发展,通过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比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贡献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他的语言思想经历了“古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展的标准理论”、“管辖和约束理论”等几个阶段。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冲垮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言学史上名的“乔姆斯基革命”是语言学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乔姆斯基所创建的“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理论就是这场革命的辉煌成果。论述了“转移生成语法”的核心内容。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学说及其对人类在分析语言歧义句和翻译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于外语教学及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本文简要介绍其理论基础以及研究对象,并运用其理论体系内的主要内容探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于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