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很早便读过夏勇教授的《中国民权哲学》,并断断续续做了一些读书札记.最近,再次读到这本书,又陆续读了若干评论,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写点什么".不言而喻,"权利""民权"已成为当下中国最流行的话语和最强劲的声音之一.近代以降,民权一直被看做解决中国问题、打开中国枷锁的扣结.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政弱之根源".孙中山创立了系统的民权理论,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民权主义".新文化运动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大力倡导下,民权观念日益强化,权利开始被当做一种新道德,人们甚至用道德的种种属性来评判权利.但是,20世纪中国人权利生长的"另一方面"是,关于权利的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总是处在矛盾和反复之中",而且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2.
陈德勇 《大观周刊》2012,(52):29-3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他的“民权与共和、革命的关系”、“五权宪法”、“四种民权”、“权能分治”和“革命程序论”思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这很了不起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解决了民权问题,谁就要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一个大功。”  相似文献   

4.
新民权行动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民权行动是脆弱的,还充满了随机性。但哪怕只维护了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一件具有崇高价值的事业 ●新民权行动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它试图更加理性地在权利与权力之间寻求一种妥协,它正在教人们习得政治的技艺 ●建立一种维护宪法尊严的制度的呼声,随着新民权行动,将有力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在一项有8750人参加的网络调查中,“代表选民利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具备的素质。民权意识,正在中国逐渐成长  相似文献   

6.
谁要说中国的报业经营"一无是睑",那他肯定是睁着大眼说瞎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报业完全称得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报纸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为开启民智、促进民主、维护民权、改善民生鼓与呼,功莫大焉,不必多言.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与中国传统柏涉不多,主要来自西方,晚清重臣张之洞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范式下,接触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而他对宪政的理解,并没有摆脱儒学的烙印,他对议院、民权、立宪的理解,也印证了他忠诚卫道的儒臣本色.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与中国传统相涉不多,主要来自西方,晚清重臣张之洞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范式下,接触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而他对宪政的理解,并没有摆脱儒学的烙印,他对议院、民权、立宪的理解,也印证了他忠诚卫道的儒臣本色。  相似文献   

9.
1927年4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与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了革命。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与倒行逆施,中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方面,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认为,“中国革命在现时这一阶段之中,还是资产阶级的民权革命,不但反对封建制度的余孽,并且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1]283,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专家以为就业环境之改善有赖于国家决策尤其是就业政策的调整,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专家们所犯的错误在于,他们以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已经跟自己的生计无关,他们不能因此思考民权的表现形式、民权跟民生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一生,同报刊结下不解之缘。他边办报边总结经验,提出了重要的新闻学理,是我国研究新闻性质、特点和报刊编辑方针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的倡导者,而且是新闻学的实践者和启蒙者。晚年他以捍卫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具体行动,书写了新闻自由与民权的血肉联系、与法西斯暴政势不两立。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澎涛在《团结报》1999年1月2日著文说,漫画是艺术的一种,它运用夸张的手法,对时事、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辛辣、尖锐的讽刺。辛亥革命后,上海《民权》副刊《民权画报》曾连载钱辛所绘的《百猿图》。揭露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妄图称帝的阴谋和野心。作者描绘老猿的种种活动,惟妙惟肖,丑态百出。这是我国最早的“漫画”之一,只是那时还未有“漫画”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宜城市档案馆不断加大档案服务民生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大力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优化为民服务环境,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发挥了档案维民权、解民忧、帮民困、促民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白水是中国早期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他以白话为载体,以民族意识、民权意识、科学意识为主要内容对民众进行启蒙宣传,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五四"启蒙运动做了准备,但由于其学养准备的不足,对启蒙者角色认知的偏离、时代激进思潮的影响等,限制了林白水启蒙宣传的成就甚至使启蒙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6.
名人手迹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举为总理。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  相似文献   

17.
吴瑾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8-96
清末社会,为考虑社会下层民众读书看报的问题,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维新时期国人自办的有5种,到1915年时全国大约出版170余种白话报刊。白话报刊的创办,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向“言文合一”,为启发民智,提升民族、民权意识,促进辛亥革命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莉 《新闻知识》2005,(1):49-5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蒙阴县档案局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丰富民生档案资源,完善民生档案服务功能,使档案工作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上来。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卓越的新闻工作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一直贯穿于其新闻事业的始终。但其"开民智"的新闻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演变。以戊戌变法为分界线,梁启超"开民智"新闻思想的侧重点由前期的"开风气"演变为后期的"倡民权",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思想认知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