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名人”是吸引眼球的一个代名词。利用“名人光环”、“名人效应”带动图书的热销,早已成为出版策划人的惯用法宝。名人书热销不减,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与隐患,本文就其一些负面影响作一探讨。一上世纪90年代初,名人书大规模出现。名人书一般分为两类:“出名人书”和“名人出书”。不可否认,名人类书在畅销书中占据不小的份额,然而当下,名人书(名记者、名主持、演艺圈名人、体育明星、某一时期的焦点名人等等相关的书籍)大有“滥”的苗头。尽管曾有媒体断  相似文献   

2.
关于出版“名人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版“名人书”的问题,在出版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曾一度众说纷纭,沸沸扬扬。然而,直至目前,出“名人书”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并未消失或减弱,而且有愈益增长的趋势。实际情况表明,这一产生于“世纪之交”的文化现象,是很值得研...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在一家市报上看到了一则由该报记者写的消息:该市美术家协会某会员被载入《21世纪名人录》。读后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忝为该市小民,忝为该市文化圈内的一分子,竟然没听说过这个“21世纪名人”,遑论一般市民。21世纪才开了个头,就有人忙着做世纪名人啦,待到世纪末大盘点时,还不得“神州处处皆名人”?世纪伊始,就有什么《21世纪名人录》堂而皇之地出笼,可见这个名人录是何其粗制滥造!这个常识,报社的编辑、记者不至于不懂吧?如果说懂,为什么稿子还一路“绿灯”见诸报端呢?且不说他这个“名人”是怎么弄来的,是…  相似文献   

4.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读书讲究方法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能清楚,  相似文献   

5.
名人汗毛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因为出了名而引起常人的关注和兴趣,叫做“名人效应”。这只要您抓起一份报纸,就不难了解个中之味。周末版呀,星期刊呀,扩大版呀,左一篇写的是名人,右一幅照的也是名人;甲写名人就业,乙写名人爱情,丙就会去挖掘名人的私情,丁呢,这名人衣食住行的细微末节,一一刊出。更有那细的,连名人宠物的名字、起名字的过程、这名字的译名及其这名字与我国古籍上的一条什么母狗的关系等等,都会考据无遗,真所谓纤毫毕现。我的一位爱调侃的  相似文献   

6.
从名人名家“签名售书”想开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陈波唐桂礼近来,全国许多城市拉开了名人名家“签名售书”的帷幕。从潘虹的《孤梦独语》,徐根宝的《徐根宝如是说》,直至赵忠祥的《岁月随想》,一个又一个名人名家出现在书店前、广场中,把签名售书活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收到名人子女写名人丛书时,开卷之前曾有过疑虑,怕是儿女们写自己的亲人,难免有许多溢美的不实之词,读后,这个疑虑就打消了。现已出版的五本书,涉及的都是我国文化界的名人,作者的写法各有不同,但都显出一种朴实的文采,不着意去编造炫人的故事,而主要通过生动的事实和亲身的感受真实、细致地描绘了亲人的曲折经历、个性风貌;反映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采访名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是因拥有某种化资本或社会资源而出名的人,比如歌星、作家、专家乃至一些高官政要。对于名人,记都想写出点独家新闻报道,写出名人身边受众所关心关注的故事,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都知道“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十分重要,采写名人稿件过程中采访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采访体会,总结了以下几条,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9.
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名人效应成为畅销保证。记者从部分出版社了解到,2014年,成龙、周立波、潘石屹等名人图书将在书市形成新的亮点。在日前上市的《名人书浅规则》一书中,图书营销专家李鲆爆出名人出书"版税高""请枪手""编辑给名人做管家"等种种内幕,引发读者热议。李鲆对记者说,书名用"浅"字,是因为这些让读者惊讶的内幕在出版界是很浅显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名人捐赠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各图书馆都重视名人捐赠工作。“寸草书屋”是依托原国家文化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先生的个人捐赠建立起的“馆中馆”,是泗阳县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名人捐赠”的又一典范。文章通过“寸草书屋”建设过程、藏品内容、资源利用的回顾与揭示,围绕基层公共图书馆名人捐赠的路径、特色资源建设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你听说过什么叫做“炒作”吗?你听说过什么叫做“吹捧术”吗?你听说过用金钱买名或用肉体换名的吗?你听说过为打造名人应运而生的“中介公司”和“运作组织”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以千奇百怪的手法打造出来的“名人”,能不是假冒伪劣吗?  相似文献   

12.
通讯员郭君兴报道:由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全省新闻出版最高奖——第二届“湖北新闻出版名人佳作奖”评选结果近日在汉揭晓。雷刚、胡勋璧等19人分别获得“湖北新闻名人”、“湖北出版名人”奖;蔡祥斌、冯芳华等13人分别获得“湖北新闻名人”、“湖北出版名人”提名奖。《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等24篇作品获“湖北新闻佳作奖”。  相似文献   

13.
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是“序”,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放在书的正文后面的是  相似文献   

14.
名人出书,是前几年书市上的一个热点,一时间书市里的名人书籍多如过江之鲫,屈指算来,几年时间,稍微有点名气的名人几乎都出了书了。但随着一大批名人、特别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的名人们,如赵忠祥、倪萍、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等“大腕”的逐个出书完毕,中国书市的名人出书进入一个低潮。 继上半年在影视界独树一帜的冯小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以15万册的首印数推出一部《我把青春献给你》火爆书市后,或许意识到名人身上的巨大市场价值,出版社的名人出书在2003年的下半年被再度激活。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卢璐的新书  相似文献   

15.
名人书序因为名人效应致使其广告效用日益凸显,序文内容本身包含着广告,无论是评品图书、赞美作者还是指摘瑕疵,名人本身就是一则广告.图书出版时请名人作序成为图书策划、销售的重要环节,读者的慕名心理更使名人作序蔚然成风,但图书自身的内容特点才是决定其是否畅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一名记者,我们经常要面对名人。 采访名人,相对于采访普通群众,要困难得多,要完成一篇出色的名人报道更非易事。那么,我们怎样去和名人“对话”呢? 一、心理调适 一次成功的名人采访,是从记者的心理调适开始的。从采访普通人到采访名人,采访者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不卑不亢的心理,是记者采访名人的前提。 正确认识名人。有的记者采访名人自信心不足,面对名人,畏手畏脚,过于拘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调动不了采访对象的积极性,打不开对方的思路。这样的采访往往索然无味,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和名人相比,普通记者也许没有做出他们那么大的成就,阅历也可能没有他们丰富,我们应该尊重名人和他们取得的成就,但名人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记者和任何采访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名人也不例外。而且,名人更非完人、超人,他在所在的领域可能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对别的行当,他可能就知之甚少。因此,采访名人,我们大可不必自视低人一等,而要树立与名人平等交流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5,(7):27-27
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是“序”,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  相似文献   

18.
《出版视野》2005,(6):44-45
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是“序”,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  相似文献   

19.
名人多半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某一方面的头面人物,或是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他们的言行往往具有社会意义,一举一动都为大众所关注。因而,搞好名人报道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美国,写名人的新闻占国内新闻的70%—85%,可见名人在西方新闻媒介中的地位之高。  相似文献   

20.
王永强 《新闻知识》2012,(3):40-41,44
名人大量地开通博客后,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博客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出发来对名人博客进行解析,分析名人博客的传受双方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较力和名人博客给“议程设置”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名人博客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