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丧仪中的戏曲演出特点及其民俗文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丧仪时演戏,在我国民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习俗。丧仪中的演出有其特殊之处:一方面是有特用于这种场合的“例戏”,以引荐亡灵升天,另一方面是演出的“正本”戏中多带有祭灵、吊孝的情节。丧仪中演出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功能:借其超度亡灵升入天堂;除煞驱邪,以使丧家“清吉”;以其“热闹”丧场,招待前来吊唁的宾客;丧家借其昭示对亡者的孝,显示身份,赢得“面子”等。  相似文献   

2.
一说起我们的乐队,知道的人一定会立马兴奋起来。因为在整个杭州,我们的少儿乐队可以说是赫赫有名。我们的演出地点可不仅仅在杭州,别的城市也经常会邀请我们去演出。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每当来到一个新的舞台,我们还是会紧张。那次在宁波的首次演出,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城区鼓楼东大街111号的Mao Live house,对摇滚迷来说,这里是他们心中的圣地。这里也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Live house。经过这些年的洗礼,无数乐队的梦想也在这里得以成就,小到初出茅庐,大到已经走向国际舞台。"Live house"的大体意思是"小型现场演出",这一名字最早见于日本,源头却在欧洲,是伴随独立音乐潮流而兴起的一种文化。Live house里,追求真实地呈现音乐的本质,强大的音响及眩目的灯光,让音乐的魅力和专业的表演,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MAO"这个名字的含义为:M代表Musician(音乐人),A代表Audience(观众),O代表Organizer(主办方),表达的理念是"一流的乐队能培养一流的观众,一流的观众能培养一流的乐队"。很多人调侃,说来到Mao看演出人总是"进去容易出来难",演出中间出来透透气就要赶紧跑回去。Mao所在的地方,原本是一个工厂,在里面建了一个房子中的房子作为演出现场,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做了四层的隔音,里面连一个窗户都没有。面积不算大,只有480平方米,最多可同时容纳600人观看演出,每当有大型演出时,很多乐迷就只能站在演出场所外面喝酒聊天听音乐。  相似文献   

4.
大型户外演出舞台设计中的若干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实例,讨论了舞台演出区、舞台高架区、舞台供电设计等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佐藤健     
《音乐世界》2010,(2):92-93
回顾佐藤健的2009影视剧的参演,各种活动演出,都让他的生活变得极为充实和丰富,就像他自己说的,用一份崭亲的的心情去面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挑战。在那之后,留给自己的会是一份份色彩斑斓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微笑     
大约在十年前,我一度沉迷于一位日本歌唱家的访华演出。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三次,我如痴如醉地连续看了三遍。她是什么人,唱的什么歌,我已全然忘记。然而,她的微笑却在记忆里永存。我坐在电视机前,与其说是在听她唱歌,不如说是在看她微笑。以演员的标准衡量,她并不是一个美人。她没有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但那双眼睛却使人感到,在它的深处,还藏着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忧伤的世界。她的嘴角两旁的笑线非常浅短,一点也不生动。这是心怀忧伤的人在脸上留下的弧线。她的外貌很容易让人想起人生的诸般不幸,以及种种不幸在心灵上留下的伤痛。在她面前,谁…  相似文献   

7.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会自己在书角处一页一页地画上喜欢的小人,然后快速翻动,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就像是一部迷你小电影。现在,美国纽约仍有人喜爱这一形式,只是他们翻动的小册子都是由连续的真实照片组成,眼前展现的也真的是一场真人演出的迷你小电影。  相似文献   

8.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9.
中国以往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只注重对戏剧文学的研究,而对舞台演出实践的研究关注不够。莫里哀喜剧在中国,不仅有戏剧文学的文本翻译产生影响,而且还多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对中国现代喜剧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论文试图揭示莫里哀喜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的独特风貌,以期全面了解莫里哀喜剧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全国戏曲演出的现状来看,进入剧场看戏的观众相对较少。但多样的演出形式及欣赏趣味,使得戏曲仍拥有庞大的潜在观众群。若要在产业化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推行戏曲改革,首先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观众群进行分类,制定措施,直面市场,在发展中努力培养、造就新时代的戏曲观众。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元杂剧演出并没有因为传奇的兴盛而完全消亡.而是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明代的戏曲演出舞台上。本文通过对明代士夫厅堂、教坊勾栏和社戏庙会上的元杂剧演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元杂剧在明代民间的演出舞台上.无论是腔调和文本都已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社戏庙会的演出中,元杂剧被改编的痕迹尤为明显.且历史剧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艺术创作是繁荣发展演出市场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促进市场经济的一个元素,演出市场又是促进了市场经济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的繁荣发展,因此说,艺术创作是繁荣发展演出市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大多由优伶演出的优谏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乃至傀儡戏、宋杂剧、金院本等,主要是一些具有喜剧幽默感的话剧小品,它们多用文言对话和适当动作为表现方式,以玩笑、嘲弄、取闹来达到讽刺警戒之目的。这些话剧小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简单,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话剧因素,也只能说具备了话剧的雏形,而不宜以话剧视之。中国古代话剧小品的演出在本事、演员敷演故事、剧场、演出技巧或表现手法、最终以“笑”或“惊”结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模式.这种演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代话剧小品向大型现代话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乐器     
《家庭教育》2007,(11X):I0022-I0022
摇摇熊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民族音乐演出。从敲大鼓的叔叔那里,他得知中国的乐器总共分为四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奉献的乐章     
王月 《老年教育》2007,(10):6-7
不论是社区文化节,还是各种公益演出中,常常见到一群活跃的身影.他们的歌声嘹亮,琴音悠扬,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帆 《考试周刊》2015,(33):157-1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娱乐产业席卷整个世界,商演已成为娱乐行业的支柱。大学生紧跟时代的潮流,从事各种类型的商演,然而,这种商演在给大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多的不良诱惑与困扰。文章结合商演现状,对大学生从事商演的利弊进行分析,督促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加强学校对大学生承接演出的正确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世界》2013,(17):14-14
掀起乐迷期待热潮 很多乐迷在此前一直绝望地认定:这一生,或许在国内都无法亲眼目睹Jamiroquai的Live演出。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台精彩的演出,自己的人生自己演绎。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扮演的角色是随机的,又像是命运安排好的。而这方舞台不大不小,能演出华丽的场面,能排出心酸的剧目,能沉默无配角,可主角万万少不了,也从来不缺少。  相似文献   

19.
彩调是广西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剧,也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从产生以来,就和民间习俗密切相关的乡土艺术。而作为彩调本身,它也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其演出习俗就是其中一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彩调演出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演出的习俗也随之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0.
在明中前期,由于皇帝藩王的喜好及时代原因。明代宫廷的元杂剧演出颇为兴盛。明代宫廷的元杂剧演出主要由钟鼓司和教坊司掌管.分为祭祀演出、进膳演出、节令演出、宴宾演出和娱乐演出等几类。通过对明代宫廷抄本杂剧《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中保存的元杂剧演出脚本的分析来看.明代宫廷的元杂剧演出呈现出重娱乐、重气势和重教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