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撰写的《〈论语〉心得》一度热销,造成了所谓的“于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于丹”的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大多停留在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一炮走红。于丹用一己之得来解读典籍,把千年《论语》请出深闺;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圣贤思想,让孔夫子与现代人作超越时空的沟通。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毕竟瑕不掩瑜,“百家讲坛一开讲,满城尽说孔夫子”。就其传播诸子百家典籍的贡献,于丹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上榜人物:于丹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电视栏目进行策划。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田力 《广西教育》2008,(8):11-12
自从《三国》、《论语》、《庄子》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就成了畅销书,名居各种排行榜前列。于丹、易中天等学者也随之走红,掀起阵阵波澜,欢呼拥趸者众,批评泼冷水者亦不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之人,没必要去赶其中任一个潮头,他们是大学教师,我辈是中学教师,也难辨其中对错。但于丹、易中天却于我等从业者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继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之后,于丹又登上马东主持的央视三套《文化访谈录》节目,在国庆期间与观众分享她的“昆曲心得”。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收视率、覆盖面数以百万、千万计,从“易中天品三国”到阎崇年、隋丽娟讲清史、说慈禧,一个比一个火暴,近来《于丹论语心得》更是盛况空前。这不免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传统国学再次受到当代大众的青睐,忧的是倘如此广度、深度和热度的“传统国学大倾销”,  相似文献   

8.
于丹是从央视《百家讲坛》被观众熟知的.当初她之所以从策划者变成主讲人,是中了栏目制片人万卫的"计".万卫第一次请于丹到《百家讲坛》,是参加阎崇年宣讲《正说清朝十二帝》研讨会.于丹对阎崇年现象进行了分析,阎听后特别欣赏,万卫当然更加兴奋.经过万卫一次又一次精心设计、旁敲侧击、左右迂回,于丹终于"中计"走上央视《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9.
5年前,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讲《论语》,短短一周时间就成为一位文化明星。5年后的今天,她又将“人生的幸福感”这一命题融入到新书《于丹趣品人生》里,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渐渐地靠近幸福。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学语文》2010,(2):51-51
近几年,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于丹等“学术明星”以其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独特的授课方式等深深吸引了亿万观众,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掀起一股全民读史高潮。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拿《百家讲坛》与我们的历史教学相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由央视《百家讲坛》掀起的所谓“国学热”,时下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于丹关于《论语》《庄子》的解读,更使人有了“京城纸贵”的感觉,但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产生别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通过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解读《论语》和《庄子》,受到一些观众好评.随后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也受到各方追捧。时至今日.于丹又开始讲昆曲的审美之旅,真可谓是学术界的超女。但是,中山大学徐晋如等10位博士却不以为然.2007年3月2日,他们在某网站发表了《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进行到底》的文章,一时间跟帖者络  相似文献   

14.
想当年.干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读《论语》,那是何等的轰动。这位口若悬河的年轻女学者红极一时,成为观众交口称赞的“国学大师”。诚然于丹也受到多方的质疑,其中有名牌大学中文系10位博士联名与她商榷,指其解读《论语》多有主观臆想、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张晓震 《教育》2009,(10):28-29
于丹、易中天等名人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而大红大紫;“开心学国学”也因其娱乐化的形式使目学走向市井大众;受此影响,一些家长利用假期,拉着孩子奔赴各种崮学培训班。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说,杭州紫阳小学在入学仪式上让学生穿着清朝官服大声诵读“入学三字经”,一时间引起舆论大哗……国学营养不足,如何进补?的确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于丹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化倾向,即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于丹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于丹现象”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现象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其他的说服手段,其中之一则是受众的自我说服。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知晓于丹教授本人及其讲座内容,进而自我构筑于丹本人及其理论甚至《百家讲坛》节目的修辞权威,并通过自我接收于丹的修辞暗示,促成自我的思维论辩,最终完成修辞接受。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的专家们在讲坛上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把难度系数极大、枯燥指数极高的古代文化、经典文学变为通俗易懂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些专家中,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等人都是中学教师出身,于丹、纪连海甚至现在仍在一线教学。因此,作为既是《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也是另一块讲坛上表演者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0.
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讲座,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现在看来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存在,我在此不去探究其对错的问题,百家讲坛,百家争鸣,这是社会的进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来聆听欣赏于丹老师的讲座,不仅从学识上、语言上得到启迪和享受,特别是对语文的古文教学应遵循怎样的模式,也引起我们的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