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电视口播新闻选择的地位选择稿件,是新闻编辑程序中重要的一步。但电视口播编辑选稿,又与一般新闻编辑选稿不同。这项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不仅会降低播出新闻的质量,而且会影响“电视口播新闻”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要把电视口播新闻的选择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是因为电视口播新闻处于幼芽状态,不太受人重视,没有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在我们的电视新闻队伍中,不少同志轻视电视口播新闻,认为它仅仅是电视图象新闻“不足的补充”,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当前应该关注的是,电视新闻在新世纪如何创新,如何改革发展,这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必须创新新闻运作。电视新闻运作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创新电视新闻运作要实行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眼下,打着“民生”旗号的电视新闻正在屏幕上走俏。“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然而,随着各地电视新闻大战的升级,这种被称之为反映“民生”的都市电视新闻中的“暴力”行为已开始突显,在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5.
廖惠兰  王晨 《新闻前哨》2007,(10):77-78
新时期电视新闻如何创新?如何发展?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仅从新闻表现创新和运作创新两个方面就电视新闻的创新谈点看法。一、新闻表现创新电视新闻表现就是以电视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电视  相似文献   

6.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笔者因工作原因接触大量各地各级的电视新闻稿件,发现近几年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建军 《新闻界》2003,(1):39-41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和广播评论一样,经历了一个不会“自己走路”,依赖报刊评论,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之路,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报纸言论可以代替广播电视言论”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依赖报刊、新华社的评论稿,以口播形式播出,毫无电视传播特色,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它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广播的播发特点,融合了电视播…  相似文献   

9.
杨芳  谈戈 《新闻知识》2006,(7):63-65
在新闻类节目快速发展演化的电视行业,电视主持人已经成为一支人数急剧膨胀的特殊队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逐步转型,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信息需求更为多元,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更加挑剔。与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速发展相对应,作为电视节目终端环节的优秀电视新闻访谈类主持人,却日益成为电视新闻主持界的稀缺性资源。某门户网站做过关于“花瓶职业”的网络评选,电视主持人以极高的得票位居第二(这里所说的“花瓶职业”是指对外在条件要求较高的职业)。在“美女和性感”被冠之以“…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印象中,“电视湘军”是靠游戏娱乐节目打天下的。在一个时期内,我也曾认为电视湘军在电视新闻方面的作为不会太大。湖南经济电视台的《新闻一时间》让人眼前一亮,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稿件作为配合新闻画面播放的文字稿,具备传播新闻讯息的重要功能.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介的写作形式,电视新闻稿件在撰写过程中,记者必须充分考虑视听因素,因此记者应充分掌握电视新闻稿件的采写技巧,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电视新闻报道要点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目前电视新闻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电视新闻稿的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觉器官,首先是视觉,从这里输入的信息占外部世界进入大脑的信息总量的80%以上”。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视”是它的本质特点。这样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摆在电视播音员面前:每一条电视新闻都是通过电视的屏幕画面传播给电视观众的。画面是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的体现;画面是新闻事实传播的媒体;画面是沟通受众心理感受的桥梁。那么,电视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在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屏幕画面”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在我国,电视评论是伴随着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年轻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评论,同时,又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电视特色,如出现了“电视讨论”、“电视讲话”、“主持人评论”、“口头评论”、“图像新闻述评”等具有鲜明电视特色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评论中形式最常见、影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自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才真正迈出第一步,随后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焦点访谈》等栏目,接着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相继成立,新闻评论栏目在观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受到了普遍好评。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日趋激烈。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新闻理论都会告诉我们,新闻是以“真实”为核心的。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在许多包括新闻杂志类节目在形式上越来越“戏剧化”,采用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化”的手法。作为信息传播的形态之一,电视的艺术化倾向是否改变了新闻的真实?本文试图通过电视新闻杂志部分表现手法的归纳和分析,理性解读新闻“艺术化”与真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莉 《现代传播》2002,(4):120-121
20 0 2年 5月 2 1日至 6月 3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届电视学术节”在上海举行。这次以电视学术研讨对当前备受关注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国电视纪录片”两大主题投以了特别的关注。一、报道中国 :寻求创新的电视新闻类节目来自中央、省级和地方电视台业界人土 ,和十余所高校的新闻院系专家学者 ,在“中国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 ,对中国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电视新闻类节目形态的创新电视新闻类节目在我国已经历了 4 0余年的历程。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便是节目形态的创新。中央电视台新…  相似文献   

17.
王雄 《视听界》2009,(4):19-22
自本世纪初以来,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成为中国电视业界和学界最为关注的电视现象。时至今日,民生新闻的话题虽然大为沉寂,热度衰减,但这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仍然是各家电视台地方新闻的“主打”形式,观众似乎已经形成了收看民生新闻的“集体无意识”。经过近十年的惯性运作,民生新闻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没有另一支电视新闻新军取而代之。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和中国社会一样,当下的新闻环境和电视观众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而给民生新闻设置了新的语境。民生新闻只有走持续创新、自我转型的道路,才能回应这一新语境,继续引领电视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北电视台卫星频道每晚十点播出的《新闻空间》栏目,“信息量大、内容贴近、轻松好看”,自从1997年开播以来,平均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目前该栏目荣获全国十佳优秀制片组称号。这是全国省级电视台唯一获此殊荣的新闻类栏目。 那么,湖北电视台新闻中心打造《新闻空间》这个品牌在运作上用了哪些理念作指导呢? 一、栏目定位选准亲近型新闻 一个栏目能否成功,首先要解决栏目办给谁看,突出什么内容和特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栏目定位的问题。《新闻空间》在创办之初就瞄准国内电视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晚间电视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电视口播新闻”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或记者)在镜头前对观众播报新闻稿的新闻播出形式,是电视新闻最早采用的一种播出形式。口播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视观众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基本功。下面谈谈电视口播新闻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改革浪潮席卷国内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崛起在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理论及实践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电视人遭遇空前的彷徨与困惑。本文结合河南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改革实践,全面剖析了“民生新闻”的内涵、特点。以及其对电视新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