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越王赵佗是在岭南实行封建割据,建国称王的第一人.《史记·南越尉佗列传》是记录此史事的最早记载.因而,它是我们研究南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材料.余积年有志于南越国史之探索,仅就管窥之见,对此列传略作笺证.  相似文献   

2.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的发现,是岭南考古的重大成果。墓葬出士随葬物一千多件,有的给史汉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有的却又给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根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考古》,1984年第3期)首次披露的材料看,南越文王墓实际上是南越国时期岭南开发史的实物展览馆,研究南越国史的历史橱窗。因此,就其历史价值而言,它完全可以和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驮侯墓媲美。  相似文献   

3.
南越国史论证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南越国史的研究正在深入.一九八三年十月,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的发现,更为南越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极其丰富的物证.但是,在研究中 ,有些提法似乎悖离了史实,有澄清的必要;有的问题则值得进一步探讨.下面仅就其中两则,谈点管见,不妥之处,祈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广州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26题,以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南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南越地区与汉、楚、越、巴蜀、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情况的认识,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题第2问,利用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关键柱这一特别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秦汉以来中国朝代顺序的掌握情况和对历史时间内涵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运用假物得姿和即实求虚的方法认识历史时间。下面就该问题做简要分析,请同行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召开的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除了在传统秦汉史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外,还对秦汉时期南越国历史及岭南文化展开了较为集中的研究,现谨据我们所见,简述如下:一、秦汉时期对岭南的开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较为重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平定百越的战略行动,其对岭南的开发影响至深.南越被平定以后,通过推行郡县制、开新道、凿灵渠、兴筑城郭等手段,加强了中央政权与南越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会者在此认识基础上,更为关注秦戍五岭、平南越,乃至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伴随着军事、政治的冲击波,秦汉  相似文献   

6.
赵佗在秦末乱局中,不仅继承了南海郡尉任嚣的政治遗嘱,而且有所突破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岭南为本、大义为先的自备待变战略构思。赵佗运用这种战略思想,兼并岭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国,突破了南海郡一郡的立国范围;促进中原移民和当地越人的融合,扩大了南越国的立国基础;不奉秦朔,加速秦朝灭亡;不逐鹿中原,促进了西汉的建立;大义归汉,维护了天下一统。自备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治理南越的措施,待变中包含了很多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判断的思考。自备待变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是赵佗和南越国得以屹立于历史长河的基础,古诗中多有对其的正面评价。石家庄应大力宣传和发展赵佗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广州南越王墓鼓腹型句鑃的出土将该乐器的使用时间下延至西汉初期,也将其流行地域扩至岭南地区。作为南国汉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品,8件成套的编乐句鑃不仅是岭南与江南吴越地区青铜文化交流的物证,也是南越国对吴越和中原音乐文化进行吸纳、再创造的例证,其对于研究西汉南越国音乐艺术和音乐机构“乐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建构岭南历史记忆的重要源流,南越国及南越史一直是岭南文化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史界对岭南早期国家文明的认识一直建立在极其有限的历史文本基础之上。及至晚近,粤人学术活动活跃,积极搜寻,"考古"发掘出南越文明的物质和文化证据,才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南越历史研究。其中,20世纪30年代广州黄花考古学院的研究工作尤具开创意义,其代表人物谢英伯、胡肇椿等人的学术活动与地方展览会、本土博物馆、公立机构以及社会人士所开展的收藏、发掘和研究合力构成了当时南越文明研究的主导力量,展示了本地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和历史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边裔"到乡邦的转变,也对同时期广东文化研究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骆越即西瓯"、"骆越非越族",这是学者长期争论的问题。作者研究认为:骆越与西瓯是越系民族之下的两个分支,先秦与汉朝时期,两者都分布在岭南交趾地区;西瓯分布在桂东,骆越分布在桂西南与越南北部,两者关系紧密。在秦代,西瓯属于桂林郡治下,骆越属于象郡治下;在南越国时期,西瓯和骆越被南越国侵占,因此史料才出现"瓯骆"一词。从考古发现来看,西瓯和骆越的文化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骆越非越族"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粤东已有"百越"族群于此生活蕃息,并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古代文明。广东五华狮雄山遗址,从其建筑规模、文化堆积及出土文物看,特别是器物上钤有"定楬之印"、"定楬丞印"、"藩"的封泥,可认定为秦汉定楬县治遗址。该城址始建于秦平岭南之际,扩建完善于南越国初期,毁弃于汉武平越时期,定楬县亦为汉揭阳县所替代。这不仅为探究南越国粤东郡县制演变提供了新路径,而且对粤东文化圈乃至客家先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汉苍梧郡为汉武帝平南越后所设。南越苍梧秦王降汉后,汉武帝以其旧有辖地为基础设立汉郡,故其郡名为“苍梧”。而南越苍梧王之“苍梧”国号很有可能因地处南岭之北的旧泰苍梧郡而得名,南越国以“苍梧”为号设立藩国,遥领汉长沙国之地,这是当时南越与汉长沙国之间尖锐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辉煌的"南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自然存在的秀丽远不如她的社会存在、历史存在的辉煌,她积淀下几千年的历史人文,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湖湘文化的起点在南岳,鼎盛期也在南岳.因此南岳文化内容比起湖湘文化来要宽得多。此外,她还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文化、荆楚的俗文化等等。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南渡是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岳文化是南岳旅游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南岳衡山蛇类资源、部分蛇类的数量与生态心性初步研究,为蛇类资源保护、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岳古镇是典型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之一。通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三方面构建基于居民感知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环境满意度评价体系,并综合分析居民对于南岳古镇旅游发展的满意度及其环境变化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岳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旅游发展环境满意度为一般,在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有着正、反面的感知,具体表现为居住和生活环境改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环境意识加深等正面影响,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物价水平上涨严重、传统文化冲突明显等与发展相矛盾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岳衡山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一座五岳名山,其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气候舒适,旅游季节长。但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南岳旅游区面临着水土资源紧缺与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旅游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采取"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发展模式,做好生态规划,促进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岳衡山素享“中华寿岳”、“寿山”、“比寿之山”的盛誉,“祈福谒衡山,求寿朝南岳”之习长盛不衰.其寿文化显性景观既有南岳大庙寿景大观、《唐南岳投龙告文》、“寿”字石刻等传统寿文化实景,也有麻姑仙境、寿文化主题公园、杉湾百岁村等现代创新寿文化实景,以及寿文化工艺美术品、养生长寿食品、土特产品等以寿文化为主题的购物品.  相似文献   

17.
南岳衡山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岳衡山风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宜人,春暖花开、夏季气候凉爽、秋季晴朗多日出、冬季冰雪旅游气候资源类型多样,云雾日出等气象景观独特,有较长的适宜旅游的季节,可见,旅游气候资源是衡山旅游事业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为此南岳衡山应开发四季特色旅游,发展科普旅游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南岳衡山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又利于实现风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有助于促进南岳衡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