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人情古今概念的陈述,本文主要关注、分析人情具有两面性的产生原因,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并且对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人情两面性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人情、人性、人际关系和人的价值上,最高目的是激发职工的主体意识性、创造性、自觉性.它是企业职工人文素质反映和具体表现.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管理统一的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中"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微 《科教文汇》2007,(4X):173-173
基于对人情古今概念的陈述,本文主要关注、分析人情具有两面性的产生原因,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并且对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人情两面性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学术自由和以人为本.其中.法治原则是“法治”理念在高校自治法律关系中的体现与运用.是最高原则,这其中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术自由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是高校自治的基础。以人为本原则则体现了教育服务人类的根本目的。大学治理的方方面面应遵循合乎人性、尊重人格、体现人道、体恤人情、保障人权这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社会,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甚是繁多,节日寿诞、婚丧嫁娶、添丁满月、乔迁新居,都要赠送礼品礼金、宴饮庆祝。人情似乎正成为中国社会越来越不能承受之重,人们更多体会的是人情的压力,而非人情带来的快乐。我们一方面需要人情,一方面又为人情所累。尤其在农村,  相似文献   

6.
人情的法理——以司法实践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韫斐 《科教文汇》2008,(33):212-212
“人情”之于中国社会,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且是一种评价正义与否的标准。中国人以法律是否合乎人情来评价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情况。本文认为法意与人情是统一的,只有法意与人情协调相融,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意与人情有时会发生冲突。本文分析了法意与人情发生冲突的原因,提出法意与人情关系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音乐来源于民间传统文化,凝聚了某个族群或区域的风俗、人情。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娱乐大众功能和促进社会和谐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民族音乐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董维维  庄贵军 《预测》2013,32(1):17-22
本文以关系营销理论以及营销渠道行为理论为基础,实证性地探讨营销渠道中中国文化特有的人情法则对跨组织边界人员的人际关系和组织间关系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人情的互惠与同情对渠道中组织间关系产生正向作用;第二,渠道中跨组织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人情中的互惠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而同情则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尹婷 《科教文汇》2009,(5):213-213
“上汇”作为一个民间经济组织,使人们在这个圈子中形成了金钱与人情的相融。就犹如一个外圈顺序流动,涉及着金钱的交易,而内圆的逆向流动则带来了无比复杂的人情关系体系的同心圆,十分独特。试从人类学角度出发,对其中的互惠现象做出浅析。  相似文献   

10.
冯慧芳 《科教文汇》2008,(16):149-149
我国民间调解的依据经历了从“独尊人情”到“情主法辅”再到“寓情于法”三个阶段的演进。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法越来越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但同时要正确认识人情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间调解中利用好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西方法律传统的视角分析了法意与人情。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间调解的依据经历了从“独尊人情”到“情主法辅”再到“寓情于法”三个阶段的演进。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法越来越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但同时要正确认识人情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间调解中利用好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3.
袁荣珊 《科教文汇》2008,(22):283-283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人情交换进行定义和分类,对其特点做出归纳,然后归纳出人情交换的七个特点,并从文化和结构两个层面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施一蓓 《科教文汇》2023,(24):176-179
中国原创绘本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幼儿情感的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价值。充满童趣,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也使他们的情感由个体化逐渐转向社会化。原创绘本让幼儿触摸“原生态”的中国生活,培养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倡导传统道德观念,引导幼儿懂得伦理人情,践行传统美德;强调中国式的审美特质,激发幼儿的共性情怀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探讨司法文书写作的角度,研究白居易的《百节判》,力图明确判词写作必须以六经为根基,体现治国之道和法制精神;具体案情又要灵活掌握其分寸,既遵法意,又不背人情,重在诛心,以防效尤.写作时要平实严密,说理透彻,关爱人生,略施文采.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在建建筑的规划管控,是一个城市规划管理局的重要职能,由于在建建筑众多,尤其对于一些大型城市,对于在建建筑的规划管控主要是从建筑物的尺寸角度来进行的,包括是否超宽、超高等。如何引入计算机数学思想,构建一个在建建筑的智能化规划监察管控系统,并杜绝人情因素,成为提升规划监察工作效率和质量,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探讨司法文书写作的角度,研究白居易的《百节判》,力图明确判词写作必须以六经为根基,体现治国之道和法制精神;具体案情又要灵活掌握其分寸,既遵法意,又不背人情,重在诛心,以防效尤。写作时要平实严密,说理透彻,关爱人生,略施文采。  相似文献   

18.
人情,切实地说就是人的思想与感情。思想与感情是文学尤其是诗歌的显著内容与特征,是艺术的生命。但是诗歌中的人情,已经不是人的原始的心境,情绪,更不是精神分析学派所指的情结愿望。而是与创作主体思想认识相统一的审美评价与态度。自从《尚书》提出“诗言志”以来,即强调诗歌的创作要体现“言志”这一美学思想,一直就构成我国的一个根本性的传统,同时它道出了诗的一种本质。一般说来,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本身,而感情则反映人和客观对象间  相似文献   

19.
差序格局下本土组织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斌 《软科学》2012,26(10):66-70
"差序格局"是儒家文化下的特有社会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人与人之间以"关系"为纽带;高权力距离;"圈内"高信任,"圈外"低信任;在交往过程中,"亲人"、"熟人"、"生人"差别对待,注重"人情"和"面子"。"差序格局"下本土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的非正式性,员工分为"圈内人"和"圈外人";组织运行中,采用家长式领导;轻规章、制度,重"面子"、"人情"、"关系";组织用人、人员考评和晋升中,能力、关系相互作用。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关系"的正效应,建立中国式团队,重视"人情"、"面子"在激励中的作用,发挥本土组织行为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正>小张这两天被邀请参加同事的婚礼。虽然关系不算亲密,但碍于人情和礼貌,他还是打算参加。可是,在该包多少礼金的问题上,小张难住了——包多了心疼,万一以后同事跳槽了,那钱岂不是收不回来了;包少了既怕落个吝啬的口碑,又怕伤感情。这可如何是好?无处不在的人情小张的烦恼,想必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看起来是为钱烦恼,说白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人情"。"人情"这个东西,可大可小。与其说"情",倒不如说是一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