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金庸小说中的许多悲剧性人物,都有着自身的悲剧性格。由性格而酿成的人物悲剧性,更多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为我们展示一种悲剧现象。本文主要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具有的软弱、痴情、硬汉等性格特质导致其悲剧命运并具体阐释人物的悲剧性中所蕴含的哲理。  相似文献   

2.
悲剧性又称悲剧或悲。没有悲,就不能成为悲剧。悲是悲剧的表面特征,但是正如哭是痛苦的一种表现,而哭不等于痛苦;悲也未必就是悲剧。“悲剧性”尽管在戏剧领域是指:主要表现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的戏剧,但美学意义上则是指具备悲剧特征、悲剧构成因素,表现人生苦难、生命悲惨等等的文艺作品。笔者的“悲剧性”即指美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3.
徐剑舫 《学语文》2003,(5):30-30
悲剧被称为“文艺的最高峰”,在文学史和美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 ,都编选了大量的社会性悲剧作品 ,重视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 ,不仅是美育的要求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将很有帮助。鲁迅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指出了悲剧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悲剧所反映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二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遭到了毁灭。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觉得 ,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应该以悲剧的基本特征为依据 ,抓住三个环节进行 …  相似文献   

4.
悲剧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和冠冕,它因美而毁灭所带给人的心灵的震撼是任何其他体裁作品所无法比拟的。通常,我们把具有悲剧因素的文本统称为悲剧性文本。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承受痛感的积极心理、优化人格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应以悲剧的本质和特征为依据。“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即:悲剧表现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来反证“价值”。悲剧的痛感和快感以及痛感向快感转化给人带来了深沉而久远的震荡,对深化悲剧审美效果有…  相似文献   

5.
《围城》的悲剧性在其主人公方鸿渐身上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方鸿渐的悲剧性具体体现为他的爱情婚姻悲剧、人生命运悲剧,实际是一种性格悲剧,也是一种社会悲剧。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7.
《珍妮姑娘》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德赛莱撰写的悲剧性小说,其小说悲剧性源于作者的悲剧哲学思想和悲剧人生经历,具体体现为主人公珍妮姑娘一生充满了各种悲剧.造成主人公珍妮姑娘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其本身性格、家庭与社会环境、个人道德选择和父权文化至上和感情生活规范仪式的缺席等.珍妮姑娘一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珍妮姑娘三次重大人生选择前后的一系列悲剧,具有社会文化性和自然性等特性,留给后人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尼采看来,悲剧性的人生才是壮美的人生。人如何摆脱这个痛苦的世界?即是‘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酒神精神所探索的超人意志之本质。悲剧人生观的酒神精神,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把人生的悲剧当作感悟生命的审美态度,去笑对人生的一切悲歌。同时,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直接去面对永恒轮回的人生痛苦,从而呼唤出一种“超人”来挽救人类自身悲剧性的退化。  相似文献   

9.
霍小玉是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她们都经历了十分相似的悲剧式命运,上演了一幕人生悲剧。她们出淤泥而不染,并在污泥中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但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等原因,她们都难逃悲剧命运的摆布。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相似的悲剧命运,本文将对这两篇小说的悲剧性及造成这种悲剧性的根源作一个初步的比较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丽凤 《考试周刊》2014,(25):19-20
纵观我国的话剧历史,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论从故事的悲剧性、悲剧的构成还是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上来看,《雷雨》都是彻底的悲剧,具有深刻的悲剧意蕴和丰富的历史、社会内涵,其突出的戏剧艺术和悲剧感染力为中国的话剧史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地分析了其悲剧性人物在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的困境与悲剧性,揭示了其悲剧性人物的悲剧根本。  相似文献   

12.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悲剧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带给我们悲剧性人生感受的事件。在我们试图弄清楚悲剧是什么之前,不妨先了解何为悲剧性人生感受。当我们发现无论怎样尝试,我们的意志却如此薄弱、我们的体力却如此匮乏、我们的爱心却如此有限、我们的想象力却如此贫乏;当我们发现生命充满了自相矛盾的悖  相似文献   

14.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尼采在他的名作《悲剧的诞生》中,通过对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原因酒神和日神精神的二元冲突的正确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人生观。他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但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他的审美人生观主要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古希腊悲剧和当时德国国情的独特认识,因此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尼采在他的名作《悲剧的诞生》中,通过对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原因酒神和日神精神的二元冲突的正确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人生观。他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但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他的审美人生观主要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古希腊悲剧和当时德国国情的独特认识,因此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悲剧性的诗意美.这里所说的“悲剧”并非人们日常语言中所用悲剧一词;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审美现象.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鲁迅则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悲剧必须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人生悲剧的精神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显性历史寄寓价值的作品,历史发展中的矛盾构成了作品整体性悲剧特征的内核,这种悲剧性特征体现在作品多种艺术构成元素之中,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不仅表征了历史的真实,他对自由的执着以及追求自由中的孤独从人性深处暴露了这一典型形象的精神真相。  相似文献   

19.
美学悲剧是指主体为了实现对自身现实的超越 ,或为了抗拒外力的摧残而陷入尖锐的冲突之中。但是面对灾难他们敢于殊死抗争 ,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去超越苦难和死亡 ,从而显示出超常的生命力 ,把主体自身的精神风貌和超人的意志力提升到崭新的高度 ,展示出人生的全部价值。因此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悲剧 ,或者是否具有悲剧性 ,悲剧人物是否具有悲剧精神是最根本的因素。悲剧精神是悲剧性的精髓。我认为 ,美国作家李黎的小说《最后的犹大》应该是包含这一因素在内的一部悲剧性作品。《最后的犹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纳粹统治时期的故事。清查、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悲剧性课文,重视这些悲剧性课文的美学色彩,不仅是审美教育的要求,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都很有帮助。从悲剧美的角度出发,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