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苏彝语(彝语北部方言)中有一种语音、构词和语义都有别于一般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而以往的诺苏彝语研究根本没有重视对这些双音节长音合成词的研究,本论文深入研究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音、构词及其语义。  相似文献   

2.
国内《现代汉语》教材论及的大都是双音节动词ABAB的重叠形式,本文探究双音节动词的另一重叠形式AAB式。从动词结构类型的角度剖析了双音节动词的ABAB、AAB这两种重叠形式,主要对AAB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新的双音节复合动词类词语进行考察,对每个双音节复合动词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从语素及其结构关系中找出新双音节复合动词的构词方式的特点.通过统计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联合式,偏正式五种结构关系在双音节复合动词中出现的数目,和"n n""n v""n a""v v""v n""v a""a a""a n""a v"九种构词类序在新双音节复合动词出现的数目,以及五种句法关系在主要构词类序的出现次数,进而从宏观上把握了新双音节复合动词的语素构词规律,是以语素按"v n"排列的述宾结构为主要构词方式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语言事实的考察,对双音节限定性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的组合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它们在句法功能上的共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彝语被动句大体有屈折形态和分析形式两大类。一些彝语方言通过屈折形态来表示主动被动,凉山彝语通过动词或者代词语调的变化来实现句子的被动意义。而另外一类如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是属于分析形式被动,除少数无标记被动类型外,大多数属于有标记的被动类型,它通过一些被动标记词来体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关系,其句型一般为S+O+?a33(被动标记)+VP。本文将从彝语纳苏话的被动标记词、语法结构以及句义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对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双音节动词尤需重视.文章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发展汉语》的双音节动词进行穷尽式的计量统计,分别做出双音节动词、共现词分布情况统计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为对外汉语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蒲霏  郑绮 《现代语文》2009,(11):50-52
本文对《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初步探讨了其内部组成成分的语音和意义关系与这种结构成词的关系。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率很高;而其成词结构中一半以上是由两个语音有关系的音节组合而成,两个音节之间的意义联系也较紧密。“意义相近,但其中一个动词比另一个动词更具体或更具有描摹性”的两个单音节动词组合而成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最易成词。由此可见,《诗经》中双音节复合动词性结构中两个音节的语音和意义关系都对其成词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双音节名动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但实际上有相当一些动词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如果从反面人手找出哪些动词不可以修饰名词中心语,并对名词中心语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动词作定语时的语法位置,就能使人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VO在L”格式中的动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角度讨论什么样的动词语能够进入“VO在 L”格式。文章把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从语义上进行了分类。此外 ,本文认为 ,单音节动词语比双音节动词语更容易进入本格式 ,动词语表示的动作越简单 ,力度越小 ,越倾向于静态 ,也越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10.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搭配功能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搭配功能差异,考察与之搭配的词在次范畴以及音节等方面的选择限制。指出在次范畴的选择上双音节动作动词较为自由,单音节动作动词受到较多限制;在音节的选择上单音节动作动词自由,而双音节动作动词则受到限制。并力求解释产生这一互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情况大多是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对其进行描写和解释,同时总结了目前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现代汉语同义词中大量存在,语文工具书应当怎样去解释这类同义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的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注释方式进行了封闭式研究,探讨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原则,并提出编纂专门词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双音节动词的搭配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大量地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报道性新闻标题具有概括功能,其语言有很强的紧凑性,它通过成分删减、句式变换等方法实现了标题中双音节动词的搭配组合。通过对新闻内容中的语言向具有报道性标题转换过程的分析,指出标题语体中双音节动词搭配现象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汉书》中表责让类双音节动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分布和表义功能,从而揭示了汉语双音节词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双音节动词与单音节动词是同一种语法功能,却是一种新语法形式,具有更强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同义单、双音节程度副词为研究对象,在参考以往学者对单、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等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主观描写与客观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用的角度对单双音节程度副词语体风格差异、主观性差异以及使用频率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明了《贤愚经》双音节动词(含词项)配价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并把《贤愚经》双音节动词分为一价单向动词、二价单向动词、二价双向动词、准二价准双向动词、三价双向动词、三价三向动词等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布龙菲尔德(1926)论述的"语序、形类、关系"这三要素在结构平面上形成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动词与动词组合后形成的句法结构关系分成六种,即:"连动、联合、偏正、述宾、述补、主谓"。"Va Vb"组合形成的"偏正"关系是其中一大类,虽然动词作状语不是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但它毕竟是动词客观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偏正关系的形成关键要看前后两个动词之间是否具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要确定是否具有这一关系,则必须要有形式上的依据。本文将从语义学的角度来对"Va Vb"(这里讨论的Va和Vb都是双音节动词,动词重叠现象除外)形成的偏正关系的条件进行分类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罗颖 《语文知识》2011,(2):69-71,91
本文对《汉书》中双音节感知动词的句法分布状况及表达方式和表义功能与内部差异进行考察和分析。双音节感知动词对主语的共现是强制性的,而对宾语的共现要求是较随意的;在语义功用方面,主要是表示主体当事的心理感知或感知活动。有的感知动词兼表感知和情状。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凉山彝族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阐述了母语(彝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汉语)普通话习得的负效应,并提出凉山彝族人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言演变到今天,一些从未见容于语法著作的新词也从一些文人的笔下冒出来了。例如 AABB 式的词,以前限于大多数双音节形容词或某些双音节动词,前者如“高高大大”、“马马虎虎”等,后者如“来来往往”、“吵吵嚷嚷”等。而且,并非所有的双音节形容词都能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