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菽庄花园是近代爱国华侨林尔嘉先生的私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代表性遗产构成要素之一。 采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方法,从筑园缘起、选址、布局、景题等方面剖析其人文内涵,指出菽庄花园的兴建真实地反映了园主人林尔嘉先生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复杂的内心情感,寄寓了他思乡爱国与归隐情怀、蕴含文人园林内涵。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艺术高度达到了顶峰时期,其中文人思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园林建造过程中融入了主人个人的精神、思想和审美观,也结合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文化主流和建筑风格.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透过园林的角度可以完整的体现出来.“天人合一”是园林主人执着追求的目标,自身诗画创作的风格也被巧妙的运用到园林建筑中.对大自然的效仿、对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和艺术精神的融合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亳州城区周围及城内建有很多私家园林,与其他地区的古代园林相比,在造园选材、园中植物以及筑园风格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园林的兴衰变迁,折射出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发展,对考察当地社会变迁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之“幽”为读书、品茗、下棋、抚琴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幽静的环境能使人集中精力,迅速地进入沉思状态。“曲径通幽”之“幽”不应仅仅被看成是某个孤立、有限的景观——幽景,它还是指一种生气流动的境界——幽境。中国园林之“幽”沉淀着深厚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内容。“幽境”在唐代私家园林中出现,标志着“幽”在借助于隐逸文化与中国私家园林紧密结合的同时,探索着独立成为中国私家园林审美品格的途径。“幽雅”,“幽趣”在《园冶》中以评论私家园林风格、趣味的姿态出现,表明“幽’独立作为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之审美品格的地位终获确立。  相似文献   

5.
园名趣谈     
园名,是指一座园林的名字,如"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由于园林主人的性情、修养、地位不同,园名也是大相径庭。好的园名,或清词丽句,或意味深永,或质朴归真,  相似文献   

6.
园林,是集建筑、文学、书画、园艺等精华的综合艺术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建造园林,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供帝王游猎。汉代开始称皇家园林为苑,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在宅第建造私家园林。随着道教、佛教的兴起,寺庙园林风行全国。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文人雅士的普遍风尚。大批文人雅士参与园林建造,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王维(公元701—761年),精通书…  相似文献   

7.
熊璐 《教师》2014,(35):125-125
中国民间私家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系统中按权属性质所分的一个典型的代表类别,深入研究中国私家园林的历史成因,无论是在现代园林设计思想、艺术创意方面,还是在建造原则、精神价值导向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开展审美教育、现代园林建造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的人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园林,十分注重利用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表达园主人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植物的人文思想进行了探讨,对于弘扬我国的园林文化,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造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家池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侍中习郁建的私家园林,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鼻祖。该园原本位于岘山南面观音阁北侧的汉江边上,宋以后才搬到现今的位置。但宋以后所有志书和当代的地方文献都认为习家池一直在现今的位置不变,致使其原来的位置完全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10.
“壶中”一词,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讲的是仙家壶公引费长房跳入壶中,观看楼阁重门的仙宫世界.这则故事本是反映神仙家宇宙空间观的,唐人诗文多用此表达长生久视的愿望和祈求,也用以喻园林景观和园林意境,如“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等.晚近学者研究园林时,也把“壶中天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用以观照古代园林微妙深奥的审美境界.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下称《考论》)是唐代园林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部学术专著.作者既能够立足于唐代大文化视野,高屋建瓴,又能跳入壶中,壶中观文;既揭示了唐代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也精辟地分析了园林别业作为文人生活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文人隐逸、士林风尚等的关系:同时还对唐代园林有关史料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和甄别,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史料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浩的《考论》可以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作为《考论》的第一个读者,我愿意与所有读者一起在这片画境上履园寻梦,在这一“壶中天地”中徜徉游仙.  相似文献   

11.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不同地方风格的重要代表,其在造园要素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因文化思想的差异,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认真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福州是一座自然环境优越的城市,其古代园林历史悠久而丰富。作为福州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古代私家园林在设计思想、造园特点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魅力。作者在对福州古代私家园林进行现状走访调查以及查阅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福州古代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类。本文重点对福州古代私家园林的类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及北宋时期的洛阳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名盛一时,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美誉。唐代洛阳私家园林"宏大壮丽",北宋洛阳私家园林"精致写意",普遍规模小。唐宋时期洛阳私家园林作为北方园林的代表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江南园林,而且影响了邻国的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反映了历代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蕴含了多样化的哲学思想,折射出了中国人独有的品格与观念。园林,在中国产生很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皇家园林的建造活动。中国私家园林的起源则略晚于皇家园林。明清是中国园林建造鼎盛时期,特别是私家造园之风很盛。弹丸之地,既是园主生活场所,更是园主梦想之所在。这时期著名的私家园林如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上海的豫园以及绍兴沈园等,其共同特点在于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  相似文献   

15.
莫媛媛  韦清辉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8-I0008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飞升,人们早已度过了忍饥挨饿的岁月,对生活的追求开始从温饱阶段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人们不断对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生活的享受,增加美感的体验,开始逐步取代人们对温饱的追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打造更美丽的景观空间成为许多城市规划人士以及环境艺术工作者的梦想。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高的声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南方私家园林——苏州留园、北方私家园林——十笏园等等。然而,随着与世界的接轨,人们越来越向西方园林景观靠拢,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景观设计,基于此,本书作者俞昌斌便以中国传统园林的知识体系为脉络,分析比较和研究了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与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手法,从而总结出了“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体系,旨在将中国的景观设计发扬光大,不断创新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古典园林是湖湘园林文化的瑰宝。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集书院园林、寺庙园林、宫苑园林和私家园林于一体。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便是长沙古典园林的典范。与江南古典园林相比,长沙古典园林更注重与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湘文化的意蕴,对今天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骆鹰 《中文自修》2005,(9):30-30
“云间之游最钟情,一塔一池两园林;巍巍巧构多玲珑,醉白深味古人心。”这是一位游客游历松江后写下的短诗。诗中的“云间”为松江古称。“塔”指“方塔园”,“池”指“醉白池”。以建园的时间而言,方塔园是上海地区最年轻的著名园林,虽说“半园石头路,流水见倩影。四时绿映红。野趣复幽情”,但多的是文物。醉白池则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园林,已有900多年历史,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曲栏横槛,古色古香,与上海豫园、嘉定古猗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五大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8.
以苏州春在楼“二十四孝木雕”与经院文化意义上的儒家经典《论语》中对“孝”的论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民间文化及经院文化对私家园林产生的影响,及私家园林融合多种文化的多样性的特征,提示我们在接受园林文化时应持有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9.
园井是园林小品中一种特殊的园景。古典园林中的园井是历史的物化,记载和见证了古典园林的历史与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园林的主题、意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江典古典园林,尤其是吴地古典园林的风貌沿革作一简略描述,重点涉及:思想情趣,艺术内涵,王家建筑,私家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