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关于“所”字的词性,历来学者认识不一,文章综合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用法高先生所提倡的“代词性助词”较为合理.通过对《说苑》中的“所”进行穷尽式的量化研究,认为其中“所”作为代词性助词使用频率最高,占97%,名词“所”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假设连词“所”基本消失,其中有3例可认为是假设连词,也可认为是代词性助词.根据这...  相似文献   

2.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3.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语”语法功能,最后产生体助词语法功能。“起来”作体助词的语法功能的最早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它是在方向补语“起来”和非方向补语“起来。”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其语法化机制是扩展和合力造词理论。  相似文献   

4.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l 0]”.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X客”族词主体是类后缀式指人的词,其中的“客”指“……的人”.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客”的高频使用最终使其意义抽象化,而形成“……的人”的认知模型,进而构建出一个“X客”的词语模,这一词语模具有较强的类推构词能力,只要符合“……的人”这一认知模型的表达,都可以构成“X客”族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娄烦方言的“着”和“了”作为助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此试图给相关的现象做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7.
A代表形容词,Q代表量词,形容词与量词搭配有一定的规范.A依据其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Q表示状态程度、计数、计时、度量单位及动作集合等;数词“一”有实指义与虚指义之分;助词“了”既可表示某种变化已经完成,又可表示对某一性质的偏离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有”和“无”是一对原括动词,“所”作为名词也是原括性的;“有所”“元所”最初都是实词性的。它们向起音节作用和构成所字结构两个方向虚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孕育并分娩出结构助词“所”。  相似文献   

9.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学前教育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校”“园”合作的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探索新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过程及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的诞生,原本只出现在方言中的“走你”“走起”两词,“摇身一变”成为了流行语.研究流行语“走你”的来源、使用语境、结构等问题,并把“走你”和“走起”进行了对比分析,力求对这两个词的来龙去脉和使用作出详细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源于李绅《拜三川守诗序》,用“棍”称坏人在唐代就已出现,从“棍”的“无赖、坏人”义产生构成了一系列“X棍”族词.词族“X棍”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形式是模槽“X”加模标“棍”,意义上的统一是表示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人;从语用功能方面分析,“X棍”族词都属于认知称谓名词,这个词族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印在指称人时带有明显的性别指向,语义上表达的是对男性的鄙视,并且含有骂詈的意味;词族“X棍”的形成是语言中的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搜集《西游记》中助词“将”的用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助词“将”的性质的界定、助词“将”所出现的各种结构类型及与明代之前出现的助词“将”的使用情况的比较等方面的描述说明,发现了《西游记》中助词“将”在明代所出现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三集中”建设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经过“三集中”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此背景下乡村体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此,对该镇的体育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费与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体育文化发展的经验,为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思想,经过长期实践的验证,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应用性,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六大解放”思想在初等教育中已有广泛的探讨,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显得较为薄弱.文中以高校数学教学为例介绍“六大解放”思想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给"字在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当中有着十分广泛的意义。"给"既可以作为动词出现在文章里,也可以作为介词发挥其作用,还可以用作助词。该文主要研究的是"给"作为助词,在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作为助词其自身具有起源、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天水方言中的助词"下[xa51]"使用非常广泛,且语法功能较多,既可以做体貌助词,也可以做语气助词,做体貌助词时可以表示现实体,经历体,持续体,起始体等,做语气助词时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之后以及疑问句中,用来表达特殊的语法意义,同时文章还对做趋向补语的"下[xa51]"和做体貌助词的"下[xa51]"之间的界定做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结构助词底的来源,讨论者很多,他们大多是从语法的角度进行论证,很少将语音作为出发点。笔者的看法是,结构助词底在替代之的过程中,其语音变化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但也难免会受到语法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终了/完了”义的动词“了”,首先在“动+宾+了”格式里趋于虚化(但仍为完成动词),在“动+了”格式里虚化程度更高,当“了”后带上宾语,形成“动+了+宾”格式时,“了”才真正成为完成体助词。  相似文献   

20.
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这一课程出现较大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较多地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然而,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应采用“情境—陶冶”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处理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及目标的完整性等方面优于“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走出困境、实现突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