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见了,亲人》是一曲中朝人民友谊的颂歌,文章在提炼典型,抒发感情方面很有艺术特色。 一、找准角度,提炼典型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共同生活,并肩战斗,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乐章。然而文章中没有写频频的战事,没有渲  相似文献   

2.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舍难分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来催人泪下。指导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激发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篇都是用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我们读本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感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  相似文献   

3.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4.
甄红霞 《新疆教育》2012,(20):222-222
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②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③关注表达,读中悟写。  相似文献   

5.
《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课文的第二段,主要写了志愿军与小金花告别时的情景,在追述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的经过之后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6.
抓特点动真情明中心──《再见了,亲人》教学谈深圳市红岭小学肖宏娣《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的是互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本课最突出的特...  相似文献   

7.
刘玲 《考试周刊》2012,(93):51-52
一、案例背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是一篇老课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8.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诉,按捺不隹清感潮水而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文章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友谊,这更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9.
一对教材的理解《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作者热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教学中,落实这个单元“写文章要有中心”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应该抓住文章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懂得“亲人”的含义及分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二、对教材的处理笔者在教学中,旨在使“情感线”和“朗读线”两条线索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思维、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的,并学着概括文意。3结合文章内容渗透写的训练。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画面激情1导语:1950年,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志...  相似文献   

11.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湖北省浠水师范附小汪飞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  相似文献   

12.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本篇课文是本组教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重视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做到有中心的。3.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  相似文献   

15.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覃扬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曾经"、"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情...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它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它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2.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它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它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相似文献   

19.
示例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 目的:以读悟情,深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并理解这种友谊是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雪中送炭、唯一”造句。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能注意用准确的语句表述中心思想。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并肩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