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传芳  周国卿 《收藏》2006,(4):100-103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向巡抚联魁建议,用内地各省拨来的财政补助银“协饷”为原料,在新疆(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铸造银币。联魁于六月四日批准成立新疆银元局,铸造五钱、四钱、二钱、一钱四种银币,至三十四年七月止,共铸银32万两,主要用于军费开支,故称“饷银”。饷银五钱,正面主图为汉维文“饷银五钱”,背面主图系蟠龙。该币直径3.3厘米,重17克左右,成色85%。饷银五钱银币的版别较多,从正面看,汉文“饷银五钱”有字体大小、笔画粗细的不同,汉字中心有有花饰和无花饰的差异。从背面看,图案有无圈龙、线圈龙、珠圈龙,维文龙、蝙蝠龙的不同,蟠龙又有小头龙、尖角龙、小龙的差异。现就“饷银五钱”银币的具体版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周齐林 《收藏》2012,(5):115
民国元年(1912年)之前,新疆饷银一直采用两、钱纪值,显示出新疆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民国元年饷银一两背壬子双旗银币,正面珠圈外逆时针方向排列着"中华民国元年",珠圈内按上下右左为"饷银一两"文字;背面的"壬子"则为传统的干支纪年,其旁边的两面旗帜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3.
民国元年(1912年)之前,新疆饷银一直采用两、钱纪值,显示出新疆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民国元年饷银一两背壬子双旗银币,正面珠圈外逆时针方向排列着"中华民国元年",珠圈内按上下右左为"饷银一两"文字;背面的"壬子"则为传统的干支纪年,其旁边的两面旗帜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4.
林南中 《收藏》2008,(11):108-109
“漳州军饷”银币,成色98%,直径38~40毫米之间。该币正面上方横书“漳州军饷”,下有草书签押,背面上横书“足纹”,下直书“通行”。由于漳州军饷铸造时间的确定,关系到谁是中国最早的自铸银元的问题。因此,长期以来对其铸造时间和签押释文,史学及钱币界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定论,现就笔者所接触的实物,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流通硬币共铸造发行了4套,第一套是从1955年开始铸造的硬分币。1980年开始铸造第二套流通硬币,即人们常说的"长城系列流通硬币"(见图)。1991年开始铸造第三套人民币硬币"牡丹币";1999年开始铸造第四套人民币硬币"菊花币"。长城币的由来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示沈阳造币厂设计试铸长城流通币。同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城币投产发行,并由上海造币厂开始生产。长城硬币包括壹圆、伍角、贰  相似文献   

6.
边力 《收藏》2013,(7):72-74
19世纪末,英帝国势力不断侵入中国西藏地区,英属殖民地的货币印度卢比也随之流通到西藏并逐渐渗入川、滇等省,这种局面令清朝地方当局极度不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1月29日,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朝廷,提出铸造仿照印度卢比的汉文银元,用以抵制印度卢比并充发藏饷。清廷对其建议很是重视,12月24日财政处、户部奉谕议奏。主管财政处大臣奕励等  相似文献   

7.
边力 《收藏》2013,(13):72-74
19世纪末,英帝国势力不断侵入中国西藏地区,英属殖民地的货币印度卢比也随之流通到西藏并逐渐渗入川、滇等省,这种局面令清朝地方当局极度不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1月29日,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朝廷,提出铸造仿照印度卢比的汉文银元,用以抵制印度卢比并充发藏饷。清廷对其建议很是重视,12月24日财政处、户部奉谕议奏。主管财政处大臣奕励等  相似文献   

8.
王必旭 《收藏》2018,(1):73-73
民国时期的新疆饷银,其计量单位非常独特,它采用了新疆民间一直使用的"钱、两"这样的纪值,显示出新疆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建功  陈俊华 《收藏》2012,(15):74-80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新疆铜元币值向来稳定,1934年后,因地方军阀战火迭起,社会动荡,财政困窘,加之纸币泛滥,甚至出现60亿元大面额的纸币,致使新疆铜元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新疆铜元明显受内地铜元的影响,采用机制,取消中孔,较红钱铸造细致,式样精美。但它和内  相似文献   

10.
袁水清 《收藏》2008,(3):132-133
现存中国最早的手工铸造银元——台湾“道光年铸”寿星银饼 中国的早期新式银元中,最重要而且还有留传下来的是福建漳台一带所铸的几种,包括寿星银饼(图1)、如意银饼、漳州军饷银饼等。货币史学家彭信威认为,“以寿星银饼为最早”。郭沫若则认为漳州军饷银饼是郑成功在南明永历三至六年(1649~1652年)抗清时所铸,现令学术界多认为铸行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或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1.
袁华惠 《收藏界》2010,(2):82-83
地方代用币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由民间铸造代替官局铸行的正式贷币在一定区域或部门流通的临时贷币。其中由民间钱庄铸造的,俗称钱庄钱。今把我国地方代用币的概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羔 《收藏》2014,(11):104-106
1864年,原本是中亚浩罕国舞师的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的南疆地区,在沙俄和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其于1865年成立了“哲德沙尔国”,意即“七城之国”,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针对阿古柏的侵略行径,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人提出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相似文献   

13.
王际朝 《收藏》2008,(9):113-114
五十两银币试样币 《中国西藏地方货币》P159页“恶文果木”(五十两)银币试样币为1951年(藏历第16饶迥第25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该币直径34.56毫米;厚度3毫米,币重26克。  相似文献   

14.
沈飞 《收藏》2010,(11):116-118
特殊的红钱制度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为了征税、发放薪饷、贸易和财政等方面的需要,开始在新疆实行新的货币制度,铸造和发行新的货币。在北疆地区,清政府规定使用全国统一的制钱;在南疆地区,清政府对原有的货币(准噶尔普尔)采取了改造政策,铸造了圆形方孔的新普尔(即红钱)。  相似文献   

15.
陕西铜元     
何康民 《收藏》2010,(7):155-159
据史料载,民国19年至23年(1930~1934年)杨虎城部下驻防汉中期间设厂制造陕西铜元,总铸造量折合银币只有四五十万元。据实物统计分析,当时铸造、发行流通的陕西铜元“二分、一分”币之间的数量比例约为10:1左右,其“二分”币的版别已面世的有近百种,“一分”的版别已面世的仅有10多种。  相似文献   

16.
宋康年 《收藏》2008,(8):140-140
清代铸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京局造币厂铸造,即宝泉、宝源两局,另一类是由各省地方钱局铸造。当时在我国边远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钱局计有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宝迪、宝伊等。前5局属南疆,均铸红钱,后2局属北疆,所铸归于制钱体系。宝伊局铸钱背文只有满文,币材为铜七铅三,铜色呈淡红,但仍不失红钱风韵。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新成立的迪化宝新局,始改铸红钱。由于这些钱局用地产红铜铸造钱币,  相似文献   

17.
高羔 《收藏》2014,(21):104-106
1864年,原本是中亚浩罕国舞师的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的南疆地区,在沙俄和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其于1865年成立了“哲德沙尔国”,意即“七城之国”,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针对阿古柏的侵略行径,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人提出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但是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谥文襄)力排众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于是在光绪元年(1875年)5月,左宗棠以  相似文献   

18.
张建功 《收藏》2008,(2):114-117
清末民初新疆省官铸银币以两、钱作面值,与内地银元币制不一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区和民族色彩。以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铸造的饷银银币,显示了边防省份的特色。因其品种版别繁杂,铸量偏少,更显珍贵,深受钱币界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3月12日发行了以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为题材的第二组金银纪念币,该套币2金3银共5枚,均为国家法定货币。其中有一枚5盎司彩色长方形金质精制币(见图),合纯金5盎司,成色99.9%,长64毫米,宽40毫米,面额2000元,最大发行量900枚,由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铸造。这枚币铸造工艺精良,正背图案十...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06,(2)
1.银本位制:指一种以银为本位货币制度。中国实行银本位制由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4月颁行之《币制则例》始。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铸行银本位币,规定以含银23.493448克之元为单位。1935年11月,又实行法币改革,银本位制遂告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