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沿着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段”中指出的思考方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是一种以模拟的方式将人的脑力劳动能力转移进机器的机器体系。在资本主导的信息产业对智能技术和智能媒介的改造下,人愈发处于一种由知识丧失带来的“系统性愚钝”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吸收了人类智能的机器,就难免会出现与人对立的状况。增强人类智能的事业,需要我们在宏观上从信息社会内部,发展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限定的更好的社会生产关系,让凝结在智能机器中的人类能力朝着造福大多数人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需我们在微观上培育与不同层面的“机器”进行协商的意愿和能力,更理想的人机关系应该建立在人与“机器”的深度协商和有效磨合之上,而非人对“机器”之运作逻辑、机制、功能、要求的单方面接受之上。  相似文献   

2.
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观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和基础性认识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人类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型的当下,知识图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知识观的讨论已然迫在眉睫。从哲学范畴来讲,知识观涉及对知识的主体、本质、结构、承载媒体等问题的认识。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仅以工具的形态参与到知识生产过程中,还能以某种近乎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与人的互动过程中,使知识主体从人类自身转向人机协同,知识本质从人类认识的成果扩展到碳基智慧与硅基智慧并存,知识结构从层级明确的“建筑”结构转向人机动态交织的“舞蹈”结构,知识承载媒体呈现出多模态融合感知的特征与趋势。因应智能时代知识观的嬗变,亟需树立新知识观,为未来智慧教育体系构建起以新知识观为地基的大厦。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协同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常态。人机协同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和机器的分工和有机协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促进学生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增长,实现人机协同的教育智慧创生,完成超越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复杂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和智慧养成。人机协同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智慧增长为核心,重视人和机器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强化人机角色的辨识与动态调整,加强人与机器自主度的灵活转换。本研究围绕面向知识掌握的“干预—自主”式学习、面向知识建构的“协作—探究”式学习、面向知识创造的“对话—协商”式学习,提出人机协同学习的典型模式,勾勒了人机协同学习的实践样态。未来人机协同学习需要优化智能学习干预的模式与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人机协同学习模式的探索,探究人机协同学习的发生机制,以支撑和引领智能时代学习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出知识生产的情境化、集体性和跨学科协同性,知识生产的主体多元性和组织多样性,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性和杂合式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特征。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科研的理念、目的、地位、组织结构、科研评价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兴趣主导、以学科为基础、"为知识而知识"的知识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知识生产的内在复杂性及大学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打破了既有的大学科学研究的学科依附壁垒,改变了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因此,基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协同研究等多种知识生产模式,成为个体自由探索研究之外的重要研究范式和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类知识的特性与学习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的特性提供了学习方式的创新理念,建构出一种符合创新理念的学习方式-小组行为学习。小组行为学习是获取与传递无形知识和有形知识的有效模式,在教育教学和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配以科学的管理,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知识生产方式由模式1向模式2转化,对大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生产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分析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我国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数据定义万物、数据量化万物、数据联接万物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科学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将目标直接指向了如何从数据中提取和建构知识。数据科学指向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创造过程系统描绘出从数据到知识发现的完整流程。本研究试图从数据科学的视角探寻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知识观形成,从数据与智能技术带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与知识生产要素的变化中尝试刻画出重塑的知识观轮廓,并对“教什么知识”“知识如何教”“如何化知识为素养”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回答,以寻求教育迎接知识创新人才挑战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习双机制理论是以近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的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式为基础。在全面深入地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学习的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基本类型、机制及其知识的分类等重大的学习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学习双机制理论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对于理解当前教育现状,改革传统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论指导。本文拟概述学习双机制理论的有关观点,解析当前语文教学中知识再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审视语文学习内容。探讨语文教育中知识再生产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进化的初期,已有自然形态的教育活动。学校形态的教育,至今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与古代各种形式的教育相比。如今的教育,边界无限,纷繁复杂。我们可以把教育界定为一种“社会建制”:它有纵横交错的学校系统,还有等级森严的教育行政机关。我们也可以把教育界定为一种“社会产业”:它既是劳动力与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而且还是经济效益的直接生产机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型,由强调学院研究的知识生产模式Ⅰ转向注重知识使用的知识生产模式Ⅱ。知识生产模式的这一转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要革新培养理念,由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知识生产模式Ⅰ,转向强调大学生超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开放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知识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人的八种智能以多元化形式存在,八种智能同等重要,呼吁学校“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它还强调每个人的智能有不同的特点和组合方式,每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劣势。这些思想要求“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从而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教育要“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遵循教育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接受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一)建立学生观  相似文献   

13.
研究智能这个复杂问题是困难的,但可把它分解成人机环境系统问题分析处理,人所要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杂)”,机所要解决的是“正确地做事(复)”,环境所要解决的是“提供做事平台(复杂)”。智能不是人脑(或类脑)的产物,也不是人自身的产物,而是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工智能要超越人类智能,在现有数学体系和软硬件设计模式基础之上,基本上不大可能,但在人机一体化或人机环境系统中却是有可能的。智能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价值算计为基础的人类智能,二是以数学计算为基础的机器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理论侧重于描述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智能形式,不同于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它是结合物理性和生物性的新一代智能科学系统。人机混合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关键在于新逻辑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教师主导课堂把学生变成被动学习机器的陈旧、单一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播,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同样也是人一生的事情,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老谚语“活到老,学到老”。今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结构和劳动的性质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作出生活和职业上新的选择和适应,而这更需要不间断的教育作支撑,寻求新的切入点,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终身教育(1ife—long education)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初,国外教育社会学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式,该理论根据教育的功能,从教育最基本的特点出发,认为它传递知识、培养人,实质是把现存社会不断地“再生产”或“复制”(reproduce)出来,亦即不断地保持社会各部分的永存不变。“再生产”理论主要有两个大的分支:社会再生产和文化再生产。下面分别作一简略述评。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随着经济发展从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化社会转型,社会生产对社会主体的人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知识和智能作为人力资本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大动力和主宰力量。开发人力资源、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教育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母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实现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实习教学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转变思想作风”为主要目的的实习教学正在朝着具有现代大工程教育背景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实习模式在现代大工程教育背景下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理念。在新形势下,“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已逐步得到认可。新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所需的知识应用型人才,以符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探讨新的实习教学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新师范教育体系背景下,亟须以实践取向引领师范生培养模式整体变革。为扭转既有研究“虚无化”“经验化”“理论化”的缺陷,秉持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的空间哲学理论,用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第三空间路径解读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产过程,表现为交互主体性在一体化时空场域通过对话交往的关系行动,是师范生个体与他者交互调适以寻求“个体我”与“社会我”协调统一的社会化程序。怎样系统推动关系性生产的第三空间路径优化,需要从明确实践理性导向融合师范性与学术性争议、强调实践素养贯穿师范生培养质量标准、突显时空一体建构校地协同机制、重视课堂中心的课程教学联动变革以及营造关系循环互动的知识生产文化等方面推动师范教育培养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20.
知识生产从学科语境向应用语境转变,本质上是知识生产传统性向现代性的扩展。知识生产现代性赋予传统博士教育学术交流、训练、创造和责任的丰富意蕴。同时,博士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目标、质量控制与师生关系的传统性,遭受知识生产现代性的挑战。这种意蕴和挑战,要求博士培养树立开放性理念、确定多样化目标、构建综合性课程、推行形成性评价,以便回应两种知识生产方式之间统一、并存的关系,从而提升博士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