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Halliday &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托,对30篇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的衔接手段错误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衔接手段的使用中出现的错误很多,误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语言迁移、文化差异和有限的语言水平。还进一步指出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相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73):105-106
本文首先介绍了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然后对30篇高一学生期中考试英语作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错误使用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英语专业部分本科生的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指出学生在使用各种衔接手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语篇衔接和连贯训练。  相似文献   

4.
根据Halliday&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对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缺损误用进行实例性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写作教学与语篇衔接相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体现。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与衔接手段的运用有很大关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衔接手段与英语写作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衔接手段在语篇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深刻理解语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有效创造语篇的基础,理论上认为衔接手段与语篇构建质量有密切关系。文章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论新。该研究把衔接手段分为三类:语法手段,连接和词汇衔接,分析了30篇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各类衔接手段,并将各类衔接纽带数与作文分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衔接手段是写作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写作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语篇连贯是衡量大学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语篇衔接是促使语篇连贯的重要方式,主述位结构是分析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恰当使用主位结构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利于语篇的连贯和衔接。议论文是大学英语学习中最常见的写作形式,也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其他一些测试之中,所以,如何组织语篇写出逻辑清晰,语篇连贯的文章至关重要。该文从语篇衔接和主位推进模式入手,分析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议论文英文写作练习的文章,找出其中的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及衔接手段的使用,并对其文章进行语篇层面的修改,使之变成富有逻辑,语篇连贯的文章。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以期为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语言学的统计方法,运用Halliday&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对364名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所写作文中的好作文与次作文就语篇衔接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此项研究基于如下假设:好作文中的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手段的频率分布比次作文中的高。目的是为了探究什么样的衔接手段更利于产生好作文,通过统计方法得出在衔接手段类型中对好作文贡献最大的是词汇衔接,进而指出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相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连接词是语篇衔接的手段之一。根据Halliday关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本文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43篇英语作文作语料,统计分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作文中连接词的误用情况。发现语篇在连接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造成文章连贯性缺失。作者建议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应加强此类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衔接连贯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30份大二学生的期末英语考试考场作文的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及最终得分进行一次统计分析.通过研究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与阅卷老师给出的作文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为正比例关系.研究中还统计了各种衔接手段在学生作文中的使用频率,其结果是连接(conjunction)在学生中的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衔接手段.通过对这些实验数据的分析,本文还进一步探索了如何将语篇的连贯与衔接理论嵌入到英语写作教学中,用来指导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以50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某次作文为语料,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先统计出学生作文中照应衔接手段及其错误的数目,再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出现错误的可能原因,旨在加强教师和学生使用衔接手段的意识,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The introduction of stylistic analysis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a new method du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his paper sets the textbook of 21 st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and cohesive devices to analyze texts in order to appreciate it. The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application, especially reading and writing.  相似文献   

13.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大学英语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本通过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照应手段的差异,分析了大学生英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错误,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帮助学生写出连贯的英作。  相似文献   

14.
英汉思维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对英语写作影响很大。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35份作文采取文本分析,发现汉语思维模式对中国学生英语说明文的语篇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但是对语篇连贯尤其是使用语言粘连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文章提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篇章结构分析和语篇连贯手段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衔接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可通过照应、省略、替代、连接、重述和搭配等手段来实现。结合衔接概念与大学英语写作,分析衔接手段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将衔接理论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松散、主谓不一致、时态混乱、词汇量较小等。通过对精读实施语篇教学,重视词汇与修辞格的教学,鼓励大学生用英语思维等措施,有意识地在精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框架,通过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实验研究:(1)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衔接问题及其原因;(2)有意识的衔接手段的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结果表明:(1)中国学生在衔接手段的使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指称衔接、连接衔接和词汇衔接手段。误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语言迁移、文化差异和有限的语言水平。(2)英语教学中教授衔接手段的使用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通过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aan)的衔接理论探讨衔接手段在语篇构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采用语言学中的统计方法,对12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英语习作中的高质量作文与低质量作文就语篇衔接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此项研究基于如下假设:高质量作文中的词汇衔接与语法衔接手段的频度分布(fhquency distribution)比次低质量作文要高。目的是指出什么类型的衔接手段有利于产生高质量作文,结果是假设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English writing is a basic ability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must master.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English writing is based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Because of many factors,nowadays,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level is generally low and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is very poor.Therefore,how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is an urgent problem which must be solved.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建构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分析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文章的体裁、辨别篇章组织模式、识别衔接手段、了解文中修辞手法、找段落主题句、得出结论与推断出隐含意义等是建构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