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自然主义美学的奠基者,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是在其自然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形成的。对审美趣味及其标准的看法同样是以自然主义的哲学观为基础的:承认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审美趣味有待于培养、审美理想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美学视域中,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阐释审美经验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美学研究向度。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主要对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性格"进行全面、细致考察;在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则主要从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和经验感受来阐释审美经验的丰富内涵;在西方现当代美学中,以桑塔亚为代表美学研究者则侧重于从知觉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审美经验问题。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6,(3):21-24
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方美学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美经验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就审美经验的"形而上"研究发展流变而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审美经验视为审美客体"形式"显现的"和谐",柏拉图将审美经验视为审美主体对"理式"世界的"迷狂"观照,而康德将审美经验视为主体审美判断的"非功利性"传达,黑格尔则将审美经验看作是理念世界的感性显现。通过对西方美学视域中审美经验的"形而上"研究的历程与流变进行评述,以期明晰西方审美经验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推进现代审美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桑塔亚那的美学是一种自然主义美学,但从经验出发来讨论美的问题,势必会有自然性与非自然性的矛盾。论文从美学和艺术两方面来讨论桑塔亚那的"自然本能的美"与"审美的快感"的矛盾、艺术的"自发性"与"理性"的矛盾、"艺术是人的自然活动"与"实践活动艺术化"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桑塔亚那自然主义美学内在的深层危机,通过这些矛盾,我们也可以更全面的来看待桑塔亚那的美学思想,而且他的美学对稍后出现的实用主义、符号论、经验主义,特别是以门罗为代表的新自然主义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今艺术危机与审美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用抽象的审美意识去代替对艺术的理解,用单一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整体经验进行覆盖,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维度中只剩下了审美,这是对艺术经验的审美意识抽象化处理,这是构成艺术经验的异化的内在根源,也是西方主体化美学倾向下体验学、纯粹美学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伽达默尔在反对审美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无区分",认为艺术经验是一个包括了审美经验在内的经验整体,艺术对真理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艺术经验的整体性中。从强调艺术经验整体性特征而言,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可视之为反拨艺术经验异化的思考,这也是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在美学研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康德为美学所确立的“审美无利害”的原则曾是审美现代性的基石之一,而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从经验自然主义出发,系统地否定了“审美无利害”的原则。康德确立这一原则,是希望通过审美来弥合主客体的分立,而杜威否定和批判这一原则,是为了维护审美的多元个性和鲜活生动的审美经验。他们其实都属于审美现代性的范畴,只不过从不同维度出发而已。二者在这一原则的对立上,再一次体现了现代性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姜文执导的影片《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体现了一股浓郁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姜文电影的自然主义倾向更接近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西方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影片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身上所散发出的自然人性以及影片中场景和情节的安排上所遵循的自然主义原则。姜文电影叙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与自然主义美学相关的拙朴、天然、逍遥等元素。从近些年姜文电影的个性化风格发展来看,这种自然主义倾向正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威美学的重要贡献首先在于颠覆了西方美学传统,确立了审美经验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重建了艺术与生活经验在美学上的深刻联系。他对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审美特质的细致观察以及基于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新界定,对当代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世界美学的当代转向可以追溯到杜威在1934年撰写的《艺术即经验》(亦译《作为经验的艺术》)一书。虽然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有不少缺陷,但它在很多情况下能更有效地解释当今的艺术实践,甚至能为文物保护、城市建筑设计和自然景观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审美经验曾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但随着英美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兴起,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众多分析美学家将审美经验描述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幻相”,试图从根本上解构这一概念。这种“解构性的”分析美学,尤以乔治?迪基为代表。但门罗?比厄斯利所代表的分析美学谱系,却致力于捍卫审美经验的概念。从比厄斯利和迪基之间长达20年的交锋来看,迪基实际上未能解构审美经验,反而暴露了自身视野之狭隘,以及自身方法论之局限。  相似文献   

11.
重审美经验是西方近现代美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作为现象学美学奠基者的莫里茨·盖格尔更是强化了这一点。不过 ,与各种事实论美学尤其是心理学美学把审美经验看作心理的事实不同的是 ,盖格尔视审美对象为审美经验的来源。为此 ,盖格尔对艺术的深层效果和表层效果、快乐和享受、内在的专注和外在的专注、审美判断和令人愉快的东西的判断作出了根本的区别。但最具特色的是 ,盖格尔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现象学的对象而不是本体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美学遭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在分析主义美学视域之下,"美是什么"问题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另一个是在审美经验理论视域之下,审美知觉、审美注意的形成及来源无法解释。吉林大学李志宏教授的新著《认知美学原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在这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认知美学原理》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美学理论,运用现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审美实践,对美学的原点性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该书认为,分析美学主要运用语义分析方法进行美学理论判断,这一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文学及艺术从未远离“美学”及“审美”的话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被称为“新审美批评”派的美国学者不断倡导的审美复兴,实质上是对没有在十八世纪得到充分发展的欧洲浪漫主义美学的现代化。为此,在阐释“体验”、“情感”、“神情涣散”等关键术语时,他们不自觉地深受其中产阶级精英文化的影响。以林赛?沃特斯等为代表的“新审美批评”派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美学思想家意图唤起人们对美再认知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美学传统迥异,中国美学鲜有对"审美经验"纯粹形而上的追问与探究,却代之以大量体悟式艺术经验的描绘与阐发.中国古典美学众多概念和范畴的提炼,都是建立在对具体文艺作品特有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之上.超功利、自律性"审美经验"范畴萌芽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美学思想中.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问题,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学探讨的重要主题.20世纪中期的美学大讨论中,具有浓厚社会功利性色彩的非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盛行,审美经验问题被狭窄化为美感问题和简单的唯物认识论和反映论问题.20世纪后期,审美经验研究则呈现出开放、普适、兼容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6.
美学自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183;门罗说过: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7.
后实践关学以实践美学的代替者出现于中国学界,使中国美学见证了现代性。但后实践美学并不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国百年现代性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的经验之上的,因此,后实践关学不是原创性的中国美学,而是移植的西方现代美学。当其进入美学原理,由于古典主义的体系构造方法,后实践美学罔顾全球化时代民族审美文化的差异,忽视了关学话语的异质性,导致美学知识域的缺损。  相似文献   

18.
王杰从研究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到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的关系,后又转向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可以说,他在精心构建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美学理论研究的桥梁。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王杰有意识地将其美学理论和民族审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曲刚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1):103-107
中国传统美学对情感与艺术创作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两类:儒家美学坚持艺术创作对道德情感的教化主旨,偏重道德人格,认为审美经验只是助成道德目标的附庸.而庄子美学、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魏晋玄学、禅宗美学、王夫之的诗歌美学,甚至于西方康德美学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宣扬情感二分论和美善分离说,强调审美人格的塑造,以确保审美经验的纯粹性.本文试图以后者的视角,从情感与形式的关系人手,对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说"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实用主义美学为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所首创,对20世纪西方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实用主义美学强调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强调经验在实践中的作用,对高等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