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数字技术在媒介领域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技术创新对媒介组织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媒介产品家族创新的行为理念,进而分析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媒介产品家族创新的三种行为模式,从而促使我国媒介组织从产品发展自身角度的现实出发,依照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媒介产品家族创新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2.
广东报业在媒介集中和扩张过程中,创新关注的重点是创新的持续性和迅速扩散,持续创新的主体将由单一媒介转变为媒介集团,创新模式将由单个媒介产品创新转变为报纸产品家族的创新,报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取决于创新扩散的效率,创新结构的选择将从顺序创新结构转向部分重叠创新结构和并行式模块化创新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锐 《中国广播》2006,(11):37-39
随着广播媒介的持续成长壮大,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广播发展的主导力量。也就是说,当现有的广播媒介产品无法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危机时,创新作为一种“创造性破坏”,将使广播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支持。对于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广播来说,创新同样是唯一的出路。近几年,河南电台对广播媒介产品进行了一些创新。截至2006年初,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无  相似文献   

4.
毛文 《传媒》2016,(14):77-78
我国报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版面形态逐渐由最初的全文字到图文结合,从单一到多元,视觉整体意识越来越强。全媒体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熟及媒介产品的应用,为报纸视觉设计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从图文色彩、精品意识、新媒体元素等维度入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的视觉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5.
编辑活动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是编辑行为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状态既决定了编辑工作过程的运动状态,也影响着媒介发展的生命力.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没有创新的工作也是没有希望的事业.置身在科学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编辑主体来讲,创新应该是现代编辑主体的工作理念,也是一个传媒发展的灵魂,而这灵魂需要编辑主体通过辛苦的劳动去培养和塑造,编辑所从事的传媒质量如何就集中地反映在编辑主体在媒介建设的创新思维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与知识创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都市媒介数量的增加,媒介种类的日趋细化,媒介竞争也随之愈加激烈。对媒介而言.这种态势使得信息内容的独家难度加大.提供信息模式的创新也难以占据持久优势。而对于市民而言.他们可选择的信息途径越来越多.可替代产品丰富,于是市民对某个媒体接触行为的稳定性发生动摇,规律性减弱,忠诚度也在降低。  相似文献   

7.
出版业要应对严峻的挑战,就要摆脱传统出版带来的种种束缚。本文从数字化改造、多媒介并举、开发衍生产品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出版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媒介变迁重塑新闻实践,带来全新产品化思维。在技术驱动下,新闻业界在媒介融合和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锐意创新,而产品化是新闻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平台社会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服务的聚合与价值生产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新闻生产流程与消费市场的实践转向;新媒介技术和用户需求两者的叠加影响催生了形态多维的新闻产品;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的迅猛发展指向了关注用户具身体验、关系连接和场景创新的新闻产品未来图景。因此,提升产品化思维,专业新闻机构从单一的新闻内容生产者转变为“新闻产品设计师”是新闻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中国电视传媒业应该如何应对跨文化传播和国外电视文化产品的冲击,提倡既不消极抵抗和排斥外来文化产品,又不全盘模仿和抄袭强势文化以致失去本土文化特征。文章借鉴创新管理学理论,建立了本土电视媒介创新的"二次创新"模式,详细阐释了本土电视媒体从"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到"改进性创新","后二次创新"的发展路径,强调只能是在着眼于全球传播与文化市场趋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先学习、后创新,采取适合我国本土化要求的二次创新模式,才是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首先,媒介融合增加了市场集中度,提高了媒介产品差异化程度。其次,媒介企业的并购和战略联盟行为增多。此外,它还增加了媒介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11.
杨静  鲁雷  王肖楠 《新闻传播》2015,(2):32-33,35
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分析当下的媒介环境对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文化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措施来改善媒介环境,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集团化”过程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 ,也是一种行政行为 ,它与纯市场行为又有所不同。中国的新闻集团化过程 ,应当与新闻改革联系起来 ,走一条发展创新之路。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媒介改革创新的层级走向与可行性。我国媒体边际调整已结束 ,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能否呼之欲出 ,则在于更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框架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何整合多媒介和全媒体资源,利用媒介联动和媒介互补的优势,为不同受众群体提供多种需求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是其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作者所在的盐城广播电视台实践为例,从建立全媒体受众调查平台,全力服务广播电视品牌创新和维护;开展全媒体创意活动,促进内容推陈出新;依托全媒体发布载体,推进品牌影响力提升等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全媒体"在广播电视内容和品牌建设中的运用,为传统媒体的创新与进步提供了实践性强的借鉴经验。由此提出,作为提供精神产品的广播电视媒体,创新是永远的话题和永恒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讯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继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之后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在商界所带来的变革已经有目共睹,它已成为企业决策、产品研发创意、产品营销等的重要凭据和有效途径。在媒体行业,大数据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狂潮,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都通过平台合作的方式扩大了对资源的利用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数据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创新思路。本文旨在探究大数据背景下各媒介形态融合的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申启武 《视听界》2013,(2):34-36
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传媒产品消费习惯的变化,广播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有必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胡丁珲 《编辑学刊》2021,(4):112-116
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媒体创新,以回应社会需要,提供效用,因此探索媒介融合创新的基础在于关注媒介能为个体和社会提供何种效益.总的来说,媒介可为个体提供情感效用,避免个体孤单;为社会提供结构改变效用,避免社会阶层固化;服务日常生产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从媒介创新的阶段来看,满足娱乐性需要、承载意义、嵌入日常生活是其被充分接受的必经阶段.从现有经验来看,媒介创新若能进行下去,必须抓住无惧风险的普通大众,探索情感转换的机制、推动社会意义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受众忠诚度是指受众在信息消费以后满意度较高,从而产生对某种媒介产品或者媒介组织机构的信赖,并持续重复消费该媒介产品,或接受该组织机构服务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受众忠诚度依据其程度的深浅,可以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即认识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和行为忠诚。目前,中国媒介产业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技术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出版业。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业从理念到战略选择都会面临变革,同时也将在媒介融合时代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形成的新的传播形态,这些新的传播形态将会塑造新的出版业。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具有三种可能的战略选择:内容创新战略、渠道创新战略、全媒介整合战略;国家需要转变传统的出版规制理念和方式,为出版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所进行的战略选择提供体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胡丁珲 《传媒》2021,(13):91-93
创新是推动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既有研究多关注创新的形成,对创新的使用与接受则关注较少.厘清媒介创新的演变阶段,探索其演变规律,发现创新接受的规律,廓清相关问题,对于我们探索媒介如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媒介创新接受主要经历了玩具、工具和伴侣三个阶段;大众先行、接受中辍、突破社会禁忌是创新接受演变的主要规律,在创新接受的演变过程中,接受者的数量、创新带来的意义、创新者与使用者逻辑逐渐接近以及能否提供情感偶遇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发挥内容和媒介的双重功能,通过加强内容策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搭建产学研用平台等路径,在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协同创新方面发挥推动作用,促进科技创新链条的连接,助力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