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阮世勤撰文《论当代欧美电影中“屠龙习俗”的叙述建构》指出,龙作为人类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广泛地出现在历史上各类叙事文本中。当代欧美电影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重要叙事媒体,也不断地从其他各类历史叙事文本中借鉴龙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雁翼叙事性文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抗战文化叙事、民间文化叙事、历史故事叙事、异域文化叙事和社会建设叙事等方面内容。从雁翼充满着激情的叙述文字中我们看到雁翼由一个士兵到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表现了雁翼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生和对民族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话语构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东西方历史文本《史记》和《剑桥中国史》对同一历史事件"商鞅变法"的历史叙述异同,指出两者在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立足点、叙述深度和时间指示、结构编排、叙述语选择上。而后本文探讨了对比分析所反映出的历史叙述"曲解故事"的基调和其通过深层话语空间所展现的价值判断立场,特别对客观史实叙述中的主观认知倾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叙述的意义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客观展现过去的事实,而是通过话语构建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价值观立场。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5.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而言,侦探小说是一种外来的文体。1896年至1898年《时务报》刊登了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译作,译者为了弥合中西小说叙事传统的差异而对原作的叙事模式作出种种改变,包括转变叙述视角、调整叙述时间和删略情节内容。虽然这些改变使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有所降低,但从整体上看,这几篇译作确实逐渐挣脱了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束缚,越来越多地保留了原作的叙述手法,对西方侦探小说叙事技巧的认同也表现出一个进步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科里尔百科全书》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三部最著名的百科全书,并被称为三大百科全书。因为这三部书的英文书名分别以A、B、C开头,故被简称为‘ABC’。《美国百科全书》是标准型的综合大百科全书,且是19世纪以来美国工具书中收集人物资料最全的。历史部分按世纪设立条目,并收录了主要的历史事件。此外,尚收录了文学、戏剧、美术和音乐等名著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习称《大英百科全书》,有21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大型综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为题材和背景的“抗战小说”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抗战小说”作为历史叙事和自我想象的方式,它为20世纪中国试图寻找、建构和获取的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和新的民族性。在“抗战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叙述中,也展现着不同的个人命运、家族记忆和民族国家想象。基于此,要讨论的正是193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其所要揭示的复杂的历史图景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考情分析】专题热度:☆试题难度:☆☆高频考点: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与影响,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的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向封建专制宣战的檄文、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以及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权利的斗争,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等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古代中国政治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等。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1](p.154),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11.
《圣经》记载了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它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栩栩如生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中世纪以来,几乎渗透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成为西方伦理道德、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许多著名诗人、作家和艺术家皆从《圣经》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丰富璀璨的人间杰作。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以梦幻形式,叙述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神奇经历,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更是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伴随着历史的转型,中国当代文坛进入了一个沸沸扬扬、纷纷扰扰的时期。特别是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入、移植和引进,对中国当代文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仅仅20年,中国学术界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路程。现当代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批评模式、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3.
李万钧教授新著《欧美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最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新著七十五万字,主要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欧美文学史,在写作的视点上颇为新颖独到,它是从小说、戏剧、诗歌产生发展历史的角度去写,并以中国文学作品为对照,中西文学中凡是能够加以比较之处,大都作了比较论述,在增加的“西方现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关于历史认识主观性观点之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成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要大得多,其内涵和表现也要复杂得多.后现代主义史学从历史叙述文本的主观性和新解释学理论入手来批判19世纪以来形成的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信念,对西方的历史认识论产生了很大冲击,促进了当代西方史学的反思和变革.我们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新的历史认识基础上重新思考,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过往《中国教育史》著作的叙述具有形式上的多人共撰性、内容上的教育专属性、维度上西方史学观念主导性三个特点。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时代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教育史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完善等,都需要对《中国教育史》的叙述做出部分变更。《中国教育史》的编撰应当采取如下三种言说方式来进行,即:明线应强调历时维度的政治性、暗线应强调共时维度的文化性、主线应强调内容维度的两分性。依中国文化历史演进的基本理路来阐述先秦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历史演进通貌。  相似文献   

16.
词典、百科全书及年鉴是三种重要的参考性工具书,作用很大,应用广泛。其结构各有特点,有同有异。而“条目”是这三类工具书中反映主体内容,组成正文的主要形式。从定义上讲,条目就是按内容分列的细目;从形式上说,词典、百科全书和年鉴中的条目都是由条头和释文等组成。而实质上,由于词典、百科全书和年鉴各自的性质和作用不同,那么也就决定着条目的选取、释文等有着很大的差别。有关各类工具书中条目的选取原则,释文的编撰原则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笔者无意对此进行探究。本文旨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异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党的力量大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经过抗战的八年,党的队伍,从抗战开始的四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前夕的一百二十一万,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从抗战开始的三万二千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一百二十七万正规军、二百二十万民兵,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戏剧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下的民族存亡关头,抗战戏剧运动也产生发展起来,经过了上海、重庆、武汉、延安等地的探索、实践,并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深厚基础之上,随着桂林从抗战大后方到前线的形势转变,最终在西南剧展中达到了最高峰,成就了西南剧展作为抗战剧运最后一个高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略地叙述了中国古代以性善论、性恶论和性三品论为基础的人本教育思想;叙述了在西方历史上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本教育思想,探究了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根源。同时,着重从人本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阐述了人本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极端重视的重要文化工程。据统计,全世界已有2000多部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但其中影响大的不多,《不列颠百科全书》、西班牙的《插图欧美大百科全书》等经常受人称道,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由各学科专家学者撰稿,历经15年,成书于1993年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现代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百科全书,笔者认为《全书》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点。1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