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一跃而成为"四大强国"之一.究其原因,除了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因素之外,中国国际地位在短期内急剧上升还取决于美国的战略需要.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大国地位必然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3.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提高、大国地位得到全面重塑,具体表现在: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转机;跻身世界“四强”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集中表现,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确立;国共两党都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中国大国地位在重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纷繁复杂."一",美国的军事地位;"三",三个经济图;"五",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这一组数字组合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及国际关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及表现.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大国地位,中国与美、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收回被占领土和对其恢复主权.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积极开展外交,中国人民的全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美、苏、英等大国对中国态度的改变.当然,这种变化又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贯十分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战后初期,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以重返国际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入联合国后,日本开始借助联合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增大国际影响力,但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严重从属于对美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冷战后,甘本的联合国外交被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重要台阶,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最核心目标.为此,日本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两度向"入常"目标发起冲击."入常"是日本既定国策,在短期难圆"入常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是先谋求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日本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强化联合国外交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入常"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从被欺凌、被奴役的边缘境地走向世界的政治中心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中华各族儿女以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使中国赢得了国际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中国作为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之一,与美苏英共同成为筹建联合国的四个大国,并成为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历史的抉择.在60年的历程中,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在冷战结束后开始的改革至今经历了加利和安南两位秘书长的将近3个任期,约13年之久.今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成果文件>的通过,对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和集体安全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进程的艰难启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后,中国与联合国的.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中国作为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之一,与美苏英共同成为筹建联合国的四个大国,并成为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历史的抉择.在60年的历程中,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在冷战结束后开始的改革至今经历了加利和安南两位秘书长的将近3个任期,约13年之久.今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成果文件>的通过,对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和集体安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进程的启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后,中国与联合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中国从1986年7月向关贸总协定(AGTT)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到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由"复关"到"入世"的谈判经历了整整15个年头.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和杰出贡献,确立了中国的地位,成为了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之一,代表东方国家在联合国的创建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成为了联合国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推动南北对话和促进南南合作,中国全面参与国际裁军事务,为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作贡献。中国还十分重视国际立法工作,在这一领域中的活动日趋活跃,影响也日渐增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国正在由一个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过渡,在未来的联合国事务中,中国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森祥先生的小说<台阶>,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文中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任劳任怨,地位卑微,但却显得伟大的农民形象.文中的"父亲",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为生存而奔波劳累的代表.读这篇小说,总有一种悲壮之感,心酸之中,又有一种自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父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希望,更看到了我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作为《日内瓦公约》等国际条约的非缔约方,武装冲突法是否适用联合国维和行动始终存在争议。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由传统型向积极型转变,维和部队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完成任务,这就使武装冲突法适用维和行动的问题愈加突出。联合国具有国际法律人格,是国际法的主体,有资格签定国际公约;联合国具有加入《日内瓦公约》的主体资格;《日内瓦公约》对联合国具有适用性;维和部队在武装冲突中具有交战方地位。因此,武装冲突法适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维和大国,支持武装冲突法适用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社会,此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采取漠视态度,中国处于孤立抗日的境地.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抗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逐渐改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战时和战后的需要,美国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为自己的一项亚洲政策,不断地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16.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四个发起国之一,也是会议的四主席之一,为联合国的创建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大国地位,决定其在国际事务中获得相应的发言权,并发挥特殊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直积极支持和推动战时中国政府参加创建战后新型国际组织的计划,并派遣代表加入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对会议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上特别是亚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在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绝非朝夕之事,而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认为,中国在40年代前半期已确立了在世界的大国地位,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伟大胜利的结果,同时也与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分不开。但由于中国当时仍未摆脱半殖民地的命运.这种地位当然不可能名符其实。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2014年的中国外交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和观念,为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热点问题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还全方位拓展外交实践,积极推动与大国关系的发展,打造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主场外交"和国际责任等方面,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就萌发了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念头,冷战以后更加明确地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做出了许多努力。日本如此孜孜不倦地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彻底改变战败国的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取得与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通过联合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维护经济安全;同时借此突破国内和平宪法的限制,为走向"军事大国"铺路。正是因为这些动因的存在,日本在"争常"道路上才越挫越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