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琳 《学周刊C版》2014,(4):90-91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阶段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责任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关键。但是在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技术都只停留在会考的层面上。只要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会考,教师就不再深入地传授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了,学生也会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下自动停止信息技术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2005年新课程实施以后,信息技术已经从原来的会考变为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提到与其他必修科目同样的高度上,可见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要。并且信息技术从原来只有高一开课,到现在高二也开课了,学习内容也比以前广泛了很多。针对这些,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使信息技术课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就自己对信息技术高二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3.
罗衎 《学周刊C版》2023,(8):66-6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快速更新,然而学生只是通过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能满足其步入社会后的需求。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来分析现阶段初中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多角度地详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达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如何才能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学得扎实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郁剑伟 《考试周刊》2014,(52):105-105
<正>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对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李强 《天津教育》2020,(9):87-88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了常规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其多元化功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直观形象的问题,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丰富的资源库,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全面渗透,它在拓展人类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工具。小学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信息技术不同的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新月异,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之一,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这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会考内容变化的分析,从提高会考成绩方面出发,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着力应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胜军 《考试周刊》2010,(13):156-157
信息技术会考是全面检查和认定学生是否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会考成绩是学生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会考相对于一般考试的特殊意义.因此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抓好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师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平时教学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本文根据近几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年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的若干对策.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云 《中小学电教》2009,(12):35-37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思想已普遍为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接受。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们的共识。近年来我一直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工作,目睹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也发现了一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下面我就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也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网络教学也被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网络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课堂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网络协作学习是实现互动式课堂的最佳途径,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芳 《成才之路》2014,(25):72-72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真正进入到了一个"信息时代",所有人都要更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与社会的步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正在变得更引人关注。在实际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必要,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则是关键点所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强化"以人为本",尊重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应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平台,优化整合资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声、光、电等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已列为必修课,而且很多省已经将其列为会考科目,其目的是为了推动信息技术的教学,学校、教师都非常重视。但由于它是非高考科目,家长与学生又是非常的"务实",因此一般的学生在课后不可能花时间去自习、复习。另外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内容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部分、会考考试的部分之间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样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因此一旦碰到一些难点就很容易放弃学习。面对事实,信息技术老师在讲课时更应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减小难度,帮助学生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很好地记住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办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唤起无穷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课堂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由情境引入教学,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王健 《中小学电教》2014,(11):15-15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技术,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吸收更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初级阶段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既能够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