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也使其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越发凸显,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以广西"美丽南方"景区为例,通过22个评价因子对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游客对广西"美丽南方"景区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同时景区还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人员服务欠缺、接待服务不足、信息服务不到位等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美丽南方景区的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庆勇  曹红哲 《内江科技》2009,30(12):101-101,201
旅游信息服务正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旅游景区,游客在旺季排队买票成为制约景区收入和游客满意度的重要问题,通过开发基于J2EE的B/S结构的旅游景区订票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阐述了旅游景区订票系统的概要设计、应用架构、主要功能和接口。针对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几个技术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应用旅游景区订票系统可以更方便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贫困地区旅游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消费和投资“两轮马车”的联合驱动下,贫困地区旅游景区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然而,在对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投资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旅游投资者和游客的积极性,因此,对贫困地区旅游投资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以体验经济理论为依据,根据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原则,结合赤峰市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情况,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下赤峰市的旅游业发展策略,即突出体验主题、增加游客参与以及充分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  相似文献   

5.
王雅君 《科技广场》2013,(10):205-208
伴随着全国多省市恶劣气候的发生,解决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低碳旅游是旅游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深受气候影响的同时,气候条件也在承受着旅游活动的影响。景区是否落实低碳旅游工作,可以通过游客的满意度获知。本文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对旅游满意度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应用实证研究,对中山陵景区进行了低碳旅游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潇婷  张晓珊  赵莹 《资源科学》2015,37(11):2140-2150
本文基于旅游者时空行为视角,以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对大陆游客在境外旅游景区内部的旅游行为进行研究,以参与活动、停留时间和到访景点等为聚类要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构化描述大陆游客在香港景区内的旅游时空行为模式,为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认识大陆赴港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时空行为,提升大陆游客出境旅游体验质量和优化景区产品管理提供研究基础。香港海洋公园大陆游客的样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地域结构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在对有效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8类模式,分别为全天覆盖型、半日覆盖型、下午覆盖型、全天山上型、半日山上型、中午场馆型、下午场馆型和短时折返型。本文通过研究旅游者外显时空行为模式的识别和结构化分析,在精确刻画的基础上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旅游者行为方式,最终为优化旅游者行为、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提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全国各行业均受到影响,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对环境变化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更为深远。文章在分析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大量问卷的方法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湘西州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了影响游客行为变化的旅游意愿、收入情况、景区知名度等因素,并提出了景区应注重疫情防控、创新旅游产品、打造景区品牌等建议,以期对湘西州等其他地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游客行为的变化及旅游业快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文首先对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尤其是洞穴景观和区内崩塌漏斗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指出白龙洞洞穴景观是景区的重点旅游地,也是惟一可开发的自然景观。从分析游客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入手,结合游客高峰期对应的时间,得出白龙洞景区洞穴旅游游客主要以学生和在职员工为主以及其旅游业正在走下坡路的结论。通过与国内其它洞穴旅游区尤其是邻近九乡景区的对比,得出对旅游资源潜力挖掘不够,旅游内容单调、协调性差等因素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地理区位、经济支持、洞穴景观、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背景、旅游内容等角度出发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得出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还具有发展潜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从而保证白龙洞洞穴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以旅游网站上的评论、游记等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整体等方面分析游客对“三孔”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形象感知。[方法/过程]利用Python对数据进行分词,并提取高频词;利用ROST CM语义网络分析发现导致游客不同情感反应的因素;利用微词云对游客的整体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游客对“三孔”景区文化遗产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游客对景区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有着概括性认识,但对景区的具体文化遗产感知并不明显;(2)游客对“三孔”文化遗产的感知呈表面性。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停留在“文化”“儒家文化”“文化底蕴”等符号上,而对更深层次的形象感知却相对缺失;(3)游客对“三孔”旅游形象的感知呈正面性,推荐意愿明显,但重游意愿偏低。旅游体验中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景区讲解和交通方面,并据此为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丹丹 《科技广场》2012,(10):239-242
随着个性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大众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对博物馆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经济时代的博物馆展示应将体验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泉州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措施,提升泉州博物馆旅游吸引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4A级景区(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布椭圆、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是旅游景区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在市际尺度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和客家景点是主要景点类型和特色景点类型,其分布范围与区域自然地貌特征、历史文化渊源相符;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客家景点在市际尺度上都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呈均匀分布,客家景点呈聚集分布。本文认为自然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渊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是影响海峡西岸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骆毓燕  戈鹏  任佩瑜  梁学栋  邱厌庆 《资源科学》2011,33(11):2182-2190
低碳经济时代的演进,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对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产业及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从传统的粗放型向新兴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如何促进景区低碳化建设,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针对国内外现有的旅游景区传统线性评价成果的不足,未能从复杂系统的角度体现景区系统低碳环保举措的成效及其效益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复杂性科学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从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生态环保、低碳控制、建设保障等维度构建低碳化景区多维综合集成评价体系,将管理熵增与管理耗散结构模型及改进后的熵值法应用于低碳化景区建设的评价过程中,从宏微观角度系统地揭示景区低碳化建设的系统序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杨  倪欣欣  马仁锋  张文忠 《资源科学》2015,37(12):2362-2370
以城市工业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方法和GIS的最邻近点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通达性指数测度上海市64家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联动特征。这将为城市工业旅游景点开发模式选择和旅游线路设计提供空间决策依据,同时又有助于完善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工业旅游景区与毗邻地区的综合规划策略。研究发现:①上海市工业旅游资源总体呈弱集聚分布,旅游网络趋于环网型;②不同类型的工业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程度与连接程度不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度与连接度比工业企业景点、工业博物馆高,说明创意产业集聚区工业旅游发展成熟度要高于工业企业景点与工业博物馆,而后两者相较之下存在较高开发潜力;③上海市核心区工业旅游景区通达度较好,具有良好的联动条件与联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崔磊 《科教文汇》2013,(20):77-77,8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旅游正逐步成为国人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旅游景点在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旅游产品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国内一些著名景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额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些纪念品备受游客的青睐,究其原因是由于商家在纪念品的设计中加入了地方传统特色元素,通过传统的造型和图案来表现和宣扬本土文化。对游客来说这类纪念品更具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开发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江丽  杨宏伟 《资源科学》2013,35(11):2202-2208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开发是优化新疆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解决"旅长游短"问题的关键,文章运用分形理论测度样本景点的随机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评估核心带动地区喀什旅游圈景区系统结构的紧致度和均衡度水平。分维数据显示:以喀什市为中心的旅游圈方圆240km范围内景点系统呈多嵌套分形结构;方圆170km范围内样本景点呈随机聚集态分布,景点布局基本均衡但聚集分布的密度偏低。该结果表明需要着力优化喀什旅游圈的景点布局:①增加A级景区数量,适度提高喀什市核心旅游圈景点分布密度;②加快开发新的中心性景区,即选点打造喀什地区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构建双中心结构大旅游圈,从分形结构特征看泽普县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为比较适宜的区位点。从全产业带上看,对阿克苏和巴州等地区布局若干5A级景区创建点位,形成分布均衡、结构紧致的多层级中心地空间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邹统钎  江璐虹  郭晓霞 《资源科学》2016,38(6):1003-1012
旅游枢纽的国内外研究经历了“交通枢纽-旅游枢纽基础理论-旅游枢纽”的阶段演变。旅游枢纽的发展源于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以人的运输为主,提供旅游配套的信息服务,并整合了一般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旅游枢纽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旅游目的地主要通过拥有的旅游资源形成吸引物,旅游枢纽则通过流经的客源取得控制力。旅游枢纽的聚散功能是实现对旅游流与地方旅游业控制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旅游枢纽的主要功能与演变进程进行划分,国际旅游枢纽可以分为枢纽主导型和枢纽-目的地并存型。国际旅游枢纽的发展共同遵循四大规律:完善的交通枢纽网络是汇集旅游流的基础;航空枢纽在旅游枢纽中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枢纽功能实现对周边旅游的控制力;目的地与枢纽功能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构造了旅游景区碳排放足迹指标,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压力进行测度,再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方向性距离函数,结合旅游景区碳排放足迹指标,构建了低碳旅游服务提供效率模型与指数。最后,以四川省19个旅游景区为对象,将传统旅游服务提供效率与低碳旅游服务提供效率的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考虑与否,对旅游景区服务提供效率值产生很大的影响,考虑环境因素的旅游服务提供效率测评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曹旭  张喆  马少仙 《科技广场》2012,(2):115-118
本文利用Floyd算法探究了最短路问题,经过Matlab实现后将其应用到旅游线路优化设计中。选取了甘肃及周边地区13个旅游景点,求得从任意景点出发到任意目的景点的最短路,以及途中必须给定两个景点的最短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越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战略逐步成为各国发展旅游的现实选择,碳足迹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以南岳衡山旅游风景区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情况相差甚远。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碳足迹总量是索道旅游交通的2.6倍,是人行道旅游交通的46.1倍;从影响因素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南岳旅游景区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分别累计产生了45.5%和145.8%的碳增量.而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则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因子,分别累计实现了73.8%和17.6%的碳减排。因此,应重视旅游景区交通工具的低碳宣传和合理选择,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