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sing the College 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s (CCES) and controlling for differences in class siz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classroom social climat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ollegiate institution they attended. Students at research universities perceived their classes as having more structure than did those at two year colleges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they perceived less concern by instructors for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than did students at liberal arts colleges. Two-year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that their classes had higher academic standards than did their counterparts at liberal arts colleges. When comparing classes (and controlling for class size) in English composition, laboratory sciences,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in English classes perceived them as being the most intellectually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as being the most academically rigorous, as having the least amount of formal structure, and as promoting more friendships and cooperation among students (than in behavioral sciences classes). Laboratory sciences classes were perceived as having the most hostile and intimidating environment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of institutional type and academic discipline occurred on all scales of the CCES. It was found that perceptions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students' course grades in each of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areas.Mary E. Vahala is currently Associate Director of Student Activities and Cent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LaCrosse and teaches in the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program. She obtained an Ed.D. in counseling and student personnel servic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er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Roger B. Winston, Jr. obtained his Ph.D. in counseling and student personnel servic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e is professor and coordinator of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in the Department of Counsel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Servi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nvironmental and outcomes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
The authors present a review of literature examining dating viol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y describe 6 key issues related to dating viol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at affect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These key issues relate to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physical, sexual, and psychological viol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dating relationships, risk factors and relationship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dating violence, and counseling issues—including relate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college students' reporting of dating violence to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病理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及早发现和进行危险性评定,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人是在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时于步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调适自我,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人际交往的范围、个人的经历与认知水平、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存在着政策、制度、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需要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路径入手,探索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学生耐挫力问卷”调查,对分层整体抽样选取的某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总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专业、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为:年级、专业、家庭结构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五条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专题课程、家校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邵辰  童欣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41-43
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提高聋人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概括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索聋人大学生就业被动性原因,从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分析聋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聋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题分析和文献综述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大学生出现自杀行为有潜在影响因素、主体内在因素和直接诱因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外界环境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心理素质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一些生活事件、应激因素都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直接诱因。三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层面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个别大学生出现自杀的极端行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采用国外学者编制的自我认同量表和国内学者编制的疏离感量表,对烟台市一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疏离感量表采用人际疏离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自我分离感和文化分离感五个经典维度。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不存在性别差异;(2)该研究中大学生的无能为力感、无意义感和自我分离感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3)自我认同感与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检验发现:自我认同感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疏离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受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教师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吸引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多数学生还是量入为出的,但是“学生贵族“与贫困生形成两个几乎不相往来的群体,学生中存在着攀比心理,形成高消费的心理误区,往往造成少数学生心理失衡,甚至酿成悲剧.诱发大学生高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及国情教育,所有媒体一律禁止诱导高消费的宣传,全社会特别是大学校园中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生活在困境中的社会群体,以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章莉 《林区教学》2020,(4):52-55
大学生胜任力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某个职业或者胜任职位的综合素质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大学生的个体条件、综合知识水平、管理能力、道德水准等密切相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自我个性发展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胜任力理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在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情况,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西南大学徐华春等人编制的青年人生价值问卷,对453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家庭、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明了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自评问卷 (SCL - 90 )调查 ,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明显高于正常成人。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主要有社会方面的、个体生理方面的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市场竞争激烈,社会需求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因素的调查,应用TQC工具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掌握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指导大学生确定自身目标与择业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会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克服其消极因素,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完成,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本文试就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其诚信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疲劳因素对特困生心身健康的影响,以建立特困生心身健康与疲劳因素关系的数学模型。方法:随机抽取108名非特困生和212名特困生,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测验特困生的心身症状,采取疲劳评定量表(FAI)测验特困生的疲劳因子,用SPSS12.0录入和统计所有数据。结果:特困生心理健康总分、心身健康总分、疲劳总分、疲劳严重程度、疲劳所致心身后果高于非特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困生比非特困生疲劳程度严重,易出现心身障碍。疲劳因子对男女特困生的心身健康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论述健康人格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探讨了培养、增进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高校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和备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动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