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儿童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在应对具体的情景时监督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能力。它是儿童确定某种具体情景,衡量自己行为后果,然后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的总和。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根据社会标准和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儿童成功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工具,也是个体逐渐走向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其次,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意志发展的基础,而坚强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  相似文献   

2.
情绪调节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时期个体的努力控制直接影响着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情绪表达方式的发展.执行注意系统是努力控制的基础,儿童执行注意系统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刺激和反应,提高对冲突情景的应变能力,在反应性上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不但是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一种生活交往活动,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课堂。学生只有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才能进行交际活动,口语交际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体会和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学习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要使他们的个性趋于良性发展,关键问题在于使他们的个性和社会性能够协调一致地健康发展。 一、直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重视儿童个性与杜会住协调发展的前提 儿童的自我认识最初是对个人简单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经验的逐步积累,儿童自我认识不断增强。这不仅会使他们逐步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而且会逐步发展为内化了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分析、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包括:一、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时地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证明儿童的自控能力不仅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其品德的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家庭教育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工具性求助代表的是能力,是一种解难行为,是一种对自己学习的社会环境主动进行调节的策略,它能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以及适应环境。所以应该鼓励和提倡工具性学业求助。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从儿童期开始发展并影响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基于哲学探究活动的5~6岁儿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情境判断测验,选取符合儿童真实生活的故事情景,从综合调节、评价调节、说明、分析和推断五个能力维度,重点评价儿童思维的“过程”而非思维的“结果”。结果显示,批判性思维各个能力维度与儿童情感意识、同理心、解决冲突、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社会性显著正相关;师幼冲突与综合调节、分析能力显著负相关;外化情绪问题与评价调节能力相关不显著,与其他能力维度显著负相关;内化问题和学习问题与各个能力维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求助代表的是能力,是一种解难行为,是一种对自己学习的社会环境主动进行调节的策略,它能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以及适应环境.所以应该鼓励和提倡工具性学业求助.  相似文献   

12.
高考英语测试定位为语言交际能力测试,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查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它的能力,因此考纲要求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常见功能意念和情景场景的表达法.能用地道的英语去交流。  相似文献   

13.
所谓行为角色游戏法,“即创设某种游戏情景,让儿童以角色游戏的方式表现其行为 特点。因此,行为角色游戏法就是在某种实验式情景下,观察儿童行为并加以测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第一,能测定在自然环境中发生频率较小,但却很重要的社会性行 为。第二,测量真实行为,而不是由他人间接评定。第三,模拟环境可以被置于较好控制之 下,从而便于测定儿童对特定社会刺激的反应。第四,可模拟自然环境中难以观察到的情景 ,相对地自然观察,节省时间和精力。”(摘自《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  那么,怎样运用行…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是儿童对有关游戏角色、材料、行为和情景装扮转换的协商,以及对游戏情节和规则的讨论.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一方面在角色游戏中学习元交际,另一方面借助元交际开展角色游戏,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叙事能力.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注重对学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语言进行全面考察,另一方面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指出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并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近20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内部目标设定,还决定我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经历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父母在与子女互动时常会出现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的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破坏亲子关系的危险因素。为了明晰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低头行为的危害,考察父母行为与儿童个体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61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的联系及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能够负向预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父母的低头行为、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一切探究活动的源动力,“情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只有树立了“问题-情景-探究”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使之渗透于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才能激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模仿力强,其认知发展尚未进入形式运演阶段,没有形成较强的主动的运用和依靠语言规则的能力和需要。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通过听说的方式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的入门知识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创设借景,视听同步,强化领悟学习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是受情景制约的,因为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和模拟的情景中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能力的发展。在教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初入幼儿园的儿童,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还很差,还不善于控制自己。如果教师不敢让幼儿真正地自主、自由,幼儿只能按教师的指令行事,自控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只有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应将自由与自控合理地统一起来,使幼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学会按集体规则或成人要求行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象学为基础,以儿童对炫耀的行为体验为逻辑起点,分析儿童炫耀行为背后的自我发展,得出以下结论 :儿童因为天性使然的个体本能和正向偏见而表现炫耀;儿童采用朴素的自我展示策略—通过炫耀展示自己的能力;儿童由于外部奖励与物质自我发展的动机驱使而炫耀;炫耀是儿童驱除自卑感的方式或者是其高自尊的表现。根据儿童炫耀折射出的意义,教育者应走出成人立场,进入儿童意义世界去理解儿童的炫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