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到一份拍卖目录,内有一项“中国人民邮政国内汇票一件,贴1万、5万汇兑印纸各一枚,盖石棉局戳”,这是一件有疑问的邮品,问题在于: 一、中国人民邮政国内汇票分定额汇票和普通汇票,定额汇票面额从壹仟元到伍拾万元,没有六万元面额,所以拍品应当是手填面额的普通汇票,而凡是普通票从来不贴有面值的汇兑印纸。 二、中国人民邮政国内汇票不论是定额汇票或普通汇票,每张汇票上只贴1枚汇兑印纸,不可能同时贴  相似文献   

2.
谢德厚 《集邮博览》2012,(12):50-51
三、中国人民邮政稿费兑换券的类别"稿费兑换券",顾名思义是报刊以及新闻文化单位,经邮政部门核准、认购后,通过邮政汇兑窗口,向撰稿人承兑稿酬的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邮政票汇业务。按照邮储通字第313号《通知》要求,稿费兑换券归类于汇兑业务中的定额汇票项,中国人民邮政稿费兑换券采用中华邮政时期的定额汇票与  相似文献   

3.
谢德厚 《集邮博览》2012,(10):62-63
“邮政汇兑”是中国人民邮政三大业务之一。“邮政票汇”是中国人民邮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办汇兑业务极其重要的汇兑方式。而“票汇业务”中的国内(定额)汇票又是票汇业务要件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正"汇票收款回帖"是邮政部门制备的一种单式,供有需求的用户在汇款时填写,在按规定交付了回帖资费后,随同汇票(定额或普通汇票)寄给收款人,收款人兑取了汇票后即在回帖上签字盖章,再由邮局退回收款人作为收到汇款的证据。它的作用和双挂号使用的"收件回执"的作用是一样的。回帖这项在邮政汇兑中产生的业务在清代邮政、中华邮政时期就有了,人民邮政在汇兑业务中也沿用下来。现就笔者掌握的新中国国内"汇票收款回帖"业务第一阶段(1949.10.1~1969.3.31)的实物资料,就其单式的沿革及使用作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清邮政汇兑原定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办,后延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正式实施,发行、使用中英文双面印的汇票,名日"汇银执据",其中文面印有"大清邮政汇银执据";英文面印有"REMITTANCE CERTIFICATE IMPERIAL POST OFFICE",说明和格式文字分别印在不同的框格中,没有图案,使用时须将表示汇银数额及汇费数额的邮票分别贴在相应的框格中(图1)。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4,(4):20-20
正183邮政总局关于加印军邮邮票发给上海供应分处的电报发电单位:邮政总局发文号:第29/940号丈件类别:电报发电时间:1950年6月13日收电单位: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分处上海570180你处存华东区解放军(22)年纪念票(70)元(1900)万枚拟加字改为军用邮票票上(70.00)向右至(中)字盖(中国人民邮政)六字(柒拾圆)用星形盖销朱总司令像下面印(军邮平信)四字(华东人民邮政)  相似文献   

7.
宁夏邮电管理局陆续发行邮政业务宣传邮电公事明信片。正面印邮政业务类别和简明扼要的服务用语,如“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的用语是“质量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晚清图画明信片,系指1896年11911年间,由清代邮政、中国商埠邮政、外国在华邮局、国内国外出版社、公司、洋行以及社会团体印制的有关中国内容的图画明信片。这些图画明信片包含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明信片和民印的无邮资明信片,明信片上的图画形式,有摄影印刷、手工彩绘、照片粘贴等。  相似文献   

9.
罗平   《上海集邮》2006,(1):F0003-F0003
自1878年万国邮联巴黎大会创建国际邮政汇兑协定后,1896年我国试办,并于1898年1月1日正式开办邮政汇兑业务。由于邮政汇款兑款方便,深受欢迎,从而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邮政的重要业务,前期主要采用票汇方式:汇款人到邮局汇款,邮局收取汇款额和汇费后,按汇款人指定的兑汇局开出汇票交汇款人自行用挂号信寄给收款人,由收款人持汇票到指定的邮局兑现。汇票是邮政汇兑业务的凭证,一般分为普通和定额两大类,其式样在不同时期不断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当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每逢发行纪念邮票时,都提前在《东北日报》上发表通告预报新邮内容。比如发行第一版毛泽东像普通邮票时,便在1946年11月24日的《东北日报》上,刊出一则题为“邮电管理总局发行新式邮票”的简明消息:“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为便利人民通邮起见,特印新式邮票三种,计有:两元(红色)、五元 (杏黄色)、拾元(蓝色)票上印有毛泽东肖像,将于今日 (廿二日)本市先行出售,十二月一日在东北各地出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邮票事业是在继承根据地人民邮政、邮票事业和吸收改造中华邮政、邮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全国通用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标志着新中国邮票事业的开始。为充分发挥邮票档案的作用,服务邮政改革、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将《新中国邮票发行档案选编(1949—1955)》编辑成册,所选档案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档案(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邮票档案),主要内容为邮票的选题、图案的选定、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这些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当时邮票发行工作的全貌。《集邮博览》借复刊之际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编》。这些邮票发行档案是首次较系统、较完整的向社会公布,也是新中国初期邮票档案的解密。总之,邮票发行档案较全面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邮票发行档案的公开,对新中国邮政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前邮票发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关注中国邮票史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欠资邮票发行于1950年9月1日。建国后至欠资邮票发行的这段时间,欠资邮件上常以解放区票、人民邮政邮票替代使用,或直接以欠资戳记向收件人收取欠资费用。新中国改值邮票是建国初期使用原中华邮政和解放区邮政邮票加盖作为中国人民邮政邮票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近日收集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安徽定远炉桥邮局中国人民邮政票/信汇凭条一份及与此业务配套的托购单丁联一份,用繁体字印制,非常有趣。该中国人民邮政票/信汇凭条的汇票号码为1281,发票员盖章汪智方,兑付局上海,汇款金额10万元(旧币,下同),汇费1000元,共计101000元,加盖安徽炉桥1952年4月27日锯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08,(11):10-13
爱尔兰古典邮政(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抗战时期西南国际航线—驼峰航线(1942-1945)国内信函挂号业务(1898—1949)中国解放区人民邮政邮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1947—1951)中华邮政航空邮资中国邮政快件附加费(1987-1998)早期邮资机符志(1920-1945)人民币时期的华东人民邮政邮  相似文献   

15.
发文单位:邮电部发文号:供字第17号文件类别:通令发文时间:刊1950年9月29日邮电部公报第3号一、本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特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邮票》。兹将图案及面值、种类等开列如下:(1)图案:以大国旗为主体,印在邮票上部,下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中国人民邮政及年月日等字样,并印有和  相似文献   

16.
栾桂馨 《上海集邮》2004,(11):43-44
补充今年第6期《河南第二期邮政附加费》一文。(图号循前文续排——编者) 郑州市 市物价局郑价非字(1993)第18号《关于征收邮政附加费的通知》规定,1993年7月1日起开征,挂号函件(含快件)每件0.10元,包件和汇票每件0.50元,国内特快专递每件1.00元,国际特快专  相似文献   

17.
1888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期间,改驿为邮,开办新式邮政。除发行、使用了“台湾官用邮票”与“台湾邮政商票”之外,还设计印制了一种与近代邮政相适应的新式邮票。邮票是直接通过淡水英国领事馆特向英国伦敦威金生公司订印,用雕刻凹版印制。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08,(7):41-41
22关于旧存飞雁基数邮票已加字改值分发售用的通令发文单位:邮政总局发文号:供字第642号文件类别:通令发文时间:1950年9月5日收文单位:各邮政总分局、各邮政管理局一、查上海供应分处库存前中华邮政所印飞雁基数邮票8种经本局加印"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并改值为50元、100元、200元、400元以备售用。兹将8种邮票原票种类颜色及加字改印面值加字颜色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后,首先发行的邮资票品就是在1991年12月1日的"92版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中国邮政贺年(有奖)系列"品种繁多,其中有幸运封、贺卡封、贺年信卡、极限贺奖片等。  相似文献   

20.
刘堂伟 《集邮博览》2012,(12):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政部门在发行全国通用邮票之前,邮政业务售用的是原解放区邮政发行的邮票,并沿用各解放区邮政日戳、中华邮政日戳和伪满邮政日戳来处理邮政业务。为迅速开展邮政业务,中国人民邮政还沿用中华邮政的各种邮政单式,其中,最为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