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苏轼的俳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生性风趣幽默 ,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的创作作风开辟了俳谐词新的审美境界 ,带来了北宋词坛俳谐词的繁盛期  相似文献   

2.
北宋遭受迁徒、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矿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一代文豪苏轼,旷达的胸襟,横溢的才华,给后世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他多舛的命运、坎坷的仕途铸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和影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5.
苏轼知密州时词作已进入成熟期,其豪放雄壮风格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苏轼密州词作思想及艺术性进行探讨论述:一是表达用能致君尧舜,舍可超然物外的旷达;二是有意于词坛别立一家的创作激情;三是奇逸高旷风格的浪漫主义杰作;四是革新婉约词,谱写出冠绝千古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6.
李玉 《文学教育(上)》2011,(11):106-106
北宋苏轼开启豪放词风,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自苏轼之后词大体延续"婉约"和"豪放"两个基调并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豪放"来定义苏词特点,远不如用"旷达"定义来的准确。  相似文献   

7.
苏轼黄州词因词人心态的不同,前后期存在着差异,但主导风格仍是旷达。黄州词的旷达风格主要是通过刻画主人公旷达的形象、描写清旷的号色以及哲理妙悟式的放旷体现出来的。黄州词旷达风格的形成与苏轼个人的性情气质及偶然的人生遭际有关,同时也与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浸润分不开,特别是佛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成为其词风旷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苏轼所创作的涉及到饮食题材的诗、词、文有很多,而他所创作的饮食诗文除了受到其本人生活态度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苏轼的饮食诗上承陶渊明饮食诗的艺术境界,下开北宋诗歌的新题材。本论文将苏轼的饮食诗文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分析,力图厘清苏轼本人对饮食的态度与观念。  相似文献   

9.
散文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前赤壁赋》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作者苏轼是北宋中叶的文坛巨擘,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也是佼佼者。继欧阳修之后,苏轼的诗、词、散文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苏轼的作品,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抒情咏物之间,又每每表现出傲岸不驯,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前赤壁赋”就是作家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初游赤壁之后所写的第一篇赋。江汉之间,以赤壁取名者有三处,苏轼所游的是赤壁矶,并非周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词作曾给后世许多词家带来深刻的影响。苏轼做为欧阳修的学生 ,其词风更是承继了欧词某些风格。欧阳修“疏隽”一类词给苏轼词风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一是遣玩游赏的意义 ;另一是疏放旷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七古是苏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体,最能体现苏轼的诗歌风格。从南行时期到凤翔时期,时间相隔仅一年多,苏轼的七古就出现了巨大的飞跃。苏轼适逢北宋诗文革新,七古创作远承韩愈,近师欧、梅;初仕凤翔的年轻意气,也使其七古创作雄放多变。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结合苏轼的人生背景,解读他在黄州时期的词作内容,可以看到他的词风格的多样化。虽然他仕途受阻,心灵受挫,但他所坚持的积极入世和乐观自信,使得“旷达”始终是其词作风格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北宋诗文大家,他虽屡遭贬谪,但他诗文中无不显示着他的乐观旷达,通过复习课本知识和课外延伸,以课程整合的形式,让学生对苏轼、对他的诗文有个整体与系统的了解、掌握,进而感悟他的豪放情怀。  相似文献   

15.
俳谐词一直是宋词研究者关注的边缘地带,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俳谐词,研究者们对俳谐词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拓展,认为不仅包括让人觉得有趣的作品,还涵盖了不符合儒家传统诗教的词作。论者对俳谐词作家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苏轼和辛弃疾,认为二人由于坎坷经历造成的内心愤懑成为其创作俳谐词的诱因。此外,对俳谐词产生原因的讨论主要是从历史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文人性格诸方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豪放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苏轼豪放词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独特的个性性情,其次与他的词学理念及他的词的创作主张有关系,同时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必然产物。苏轼豪放词的总体风貌特征,可以用“豪放”、“旷达”概括。苏轼豪放词的文学史意义,首先是打破了“诗庄词媚”界限,“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提高了词的境界;其次突破了词的声律的束缚,真正实现了词体的大解放,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第三,对词的语言进行了革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清新韶秀见长;第四是抒情言志,自我形象超逸,个性分明。  相似文献   

17.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18.
孙敏 《文教资料》2012,(32):38-40
王安石作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文方面,于词的创作用力上则相对薄弱,然其词于词史却有着"一洗五代旧习"的开先作用。本文鉴于历来对王安石的词研究多集中于咏史词和佛道词两方面上,特将角度转向其闲适词的研究上,并与其退隐江宁前后的心态递变相结合,采用诗文互证的方法,努力探寻王安石晚年闲适词的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学及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当中,一位是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一位则是代表着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坛大家。二人推崇古文,提倡仁政治国,关系紧密,私交颇深。而苏轼的一篇科考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则是他们彼此相知的“契合点,”体现欧阳修与苏轼在仁政思想和文学风格(散文方面)等方面存在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