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语     
《中国研究生》2009,(11):1-1
傅恒志 材料冶金学家,教育家。1929年8月生于河南开封市。195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2~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从事高温合金研究,1962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北工业大学创建铸造专业并任主任。1984~1992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入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受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任教。现为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梁思礼1924年生于北京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研制领域创始人之一,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 A D技术倡导者和奠基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曾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技兴国贡献奖”,曾当选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 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原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中因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  相似文献   

4.
王永志,火箭技术专家.1932年11月17日生于辽宁昌图,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60—70年代在第一代战略火箭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中,对提高运送能力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80年代以来成为新一代火箭研制技术带头人之一、三种火箭总设计师,在实现技术更新换代方面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是“长征二号E”大推力捆绑火箭主要倡导者和研制总指挥,是“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研制总指挥.他为突破各项关键技术,使我国火箭技术登上新台阶和打入国际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煦院士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国家公费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习,1940年获科学博士学位。抗战期间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国内大学从事通信工程教育,迄今60年。张煦院士曾担任重庆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院校的教授,1978年又回上海交通大学工作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1999年命名为中科院资深院士。张煦院士是我国最早从事电子通信领域教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 这位科技界巨擘(bò),历经艰难于1955 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内     
<正>戴汝为院士获中国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11月7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在京颁发中国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中科院院士戴汝为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在系统科学领域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贡献。戴汝为是我国著名系统科学与模式识别专家、中国模式识别理论思想奠基人,是我国最早从事模式识别、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智能科学研究的泰斗级  相似文献   

8.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正马志明,男,祖籍山西省交城县,1948年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7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是文革结束后我国培养的首批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数理统计学会(IMS)Fellow。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9.
陈英 《科学启蒙》2014,(1):16-17
正他曾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曾任第三世界科学院理事会理事等职。1987年获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就是曾为我们《科学启蒙》创刊题写刊名并在结构化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卢嘉锡(1915—2001)。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帮助自己取得这些成就的呢?  相似文献   

10.
寄语     
《中国研究生》2009,(7):1-1
王仲奇 中国工程院院士,热力叶轮机械专家。1932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2年获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汽轮机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哈尔滨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相似文献   

11.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1999年,张杰由英国牛津大学回国组建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个20多人的团队已经成为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的团队之一。也正是鉴于他的学术成就,张杰教授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永志院士     
火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32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被选派赴苏留学,1961年3月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火箭设计专业,毕业回国后便投身于我国火箭的设计与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1.民族脊梁钱学森材料传真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运用方向(1)理想与追求;(2)自主创新;(3)崇尚科学;(4)赤子之心,爱国精神;(5)中国人的骨气;(6)百折不挠,顽强拼搏;(7)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相似文献   

15.
国际     
陈运泰获2013年度AOGS艾克斯福特奖6月24至28日,第十届亚洲与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简称AOGS)学术年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当选该学会主席,任期两年(2014—2016)。开幕式上,陈运泰  相似文献   

16.
徐光宪:我国著名科学家,资深院士。192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自幼勤奋好学,1947年12月赴美深造,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为了参加新中国建设,他费尽艰辛回国。回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发展中,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沈韫芬 原生动物学家,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原生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原生动物学会理事,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我国22个省、自治区的原生动物分类和区系,已鉴定近2000种,35个新种。在《西藏水生无脊推动物》中描述原生动物458种,80%种为新记录,含12个新种,被国内外同行兴誉为该领域经典。经30余年的长期观察.揭示了东湖水质富营养化过程中原生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金怡濂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向他颁奖。中国另四项国家级科技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今日同时颁发。金怡濂简介金怡濂院士,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6~1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  相似文献   

19.
马援 《下一代》2009,(11):4-9
编辑大朋友说: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青年时代就立志以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他1935年赴美国留学,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1939年留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正>四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日前在维也纳正式成立,4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该科学院终身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全球性科学院的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在首批当选的13名院士中,中国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