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大家都知道青蛙有四条腿,可当青蛙还是蝌蚪的时候,在发育的过程中是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的。为什么青蛙是先长后腿,而不是先长前腿呢?青蛙的幼体是蝌蚪。早期的蝌蚪长得很像小鱼,不过它们没有像小鱼一样的鳍,所以蝌蚪只能依靠左右摇摆尾巴来游泳。随着蝌蚪不断长大,单靠尾巴游泳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时,蝌蚪就会从尾骨两侧长出两条后  相似文献   

2.
该活动的设计者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众多的角色和游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从活动过程来看,设计者想整合更多的内容,例如,数学:找两个、三个、四个好朋友一起念儿歌;科学:蝌蚪生长,先长后腿,再长前腿,蜕掉尾巴变成青蛙;社会:爱妈妈的情感;体育:双脚并拢向前跳,等等,但这样恰恰冲淡了活动的重点,孩子们在这“东一榔头,西一锹”式的组织过程中可能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发展。从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出发,本次活动目标建议改为:1郾在游戏中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体验游戏的乐趣。2郾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了…  相似文献   

3.
1.小蝌蚪的妈妈都是青蛙吗?(《小蝌蚪找妈妈》)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蝌蚪以变态而成成体,但蝌蚪有很多种,长大后不一定都变成青蛙。蛙、蟾蜍(癞哈蟆)、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叫蝌蚪。蝌蚪成长时有的先长出后肢,继而长出前肢,例如蛙;有的先生前肢,后生后肢,例如蝾螈。所以说,小蝌蚪的妈妈不一定都是青蛙。 2.为何“春眠不觉晓”?(《春晓》)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人们常常会觉得困倦,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期间,人特别爱睡,往往天大亮,不知醒,所以诗入写道“春眠不觉晓”。 从生理角度看,冬天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教学中,最好运用电教手段。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加强立体感在教学《青蛙和蟾蜍》一课时,为了突破青蛙的生长发育史这一难点,我作了如下安排。教师先打出一只绿色青蛙的幻灯片,学生马上认出青蛙。接着录音机放出春天到来的悠扬配音和解说,映出一幅池塘景象图:春天到来时,青蛙从土里钻出来,跳到水里产卵,蛙卵经过阳光照晒,每颗卵就会变成一只小蝌蚪(映出小蝌蚪在游动的动片),尔后,再映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体形变大,先长后腿,再长前肢,眼凸出,嘴变阔,肤色变绿,肚皮变白,尾巴由长变  相似文献   

5.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暧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6.
春末,正是老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进行教学的大好时机。据知,有些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误把蟾蜍(癞蛤蟆)的卵和蝌蚪当作青蛙的卵和蝌蚪,使传  相似文献   

7.
一、青蛙卵的孵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池塘里许多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呢?蝌蚪吃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养起了小蝌蚪。我们采集了一小块黑色的卵。青蛙的卵粘在一起,很滑,浮  相似文献   

8.
目的要求: 1.对幼儿进行初步的自然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2.丰富词:冬眠、候鸟、贮存。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燕子、青蛙、小松鼠、小黑熊头饰各一个;背景图一张,图的上半张事先插好大雁、燕子南飞的卡片,下半张画有地洞,并插好青蛙、蛇、乌龟等冬眠动物的卡片;录音机、磁带;每个幼儿一  相似文献   

9.
游戏四则     
小蝌蚪找妈妈准备:9个青蛙头饰,每个青蛙的肚皮上分别写有数字1~9,小蝌蚪头饰若干个。玩法:请9个小朋友做青蛙妈妈,站在“池塘”里,其余幼儿扮小蝌蚪,小蝌蚪胸前有10以内加减计算题。如果计算题的得数和青蛙妈妈头饰上数字一致,那她就是蝌蚪的妈妈。在舒缓的音乐中,小蝌蚪要算准答案,青蛙妈妈要仔细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妈妈会有好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意图:我们幼儿园的养殖角有小蝌蚪、小青蛙,在一次观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而有的孩子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1.通过各种各样的玩绳活动,教幼儿练习立定跳远,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2.发展幼儿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准备:用绉纸编成的辫子绳每人1根(约1米长),青蛙头饰每人1个。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兴趣(发给幼儿青蛙头饰和绳子):教师扮青蛙妈妈:“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我们用彩绳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常识性童话,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借助"小蝌蚪找妈妈"的事件,告诉读者一个常识:青蛙是由蝌蚪变化而来的,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慢慢地变短,最后长成一只小青蛙。文本想要告诉的是一个简单的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1.训练孩子在水中的躲闪力、追逐力,提高全身协调的能力,促进听觉神经的发展。2.充分体会在水中嬉戏的乐趣,激发孩子学习游泳技能的兴趣。准备夏天,带孩子去游泳池的浅水区嬉戏。玩法1.分配角色并和孩子商定游戏规则:大人演“青蛙”,孩子演“蝌蚪”。2.“青蛙”紧闭双眼,通过水声和孩子的尖叫声去追逐和找“蝌蚪”(允许孩子大声尖叫会引起孩子的兴趣)。3.“青蛙”在追逐“蝌蚪”时,“蝌蚪”可以攀沿在水池的边沿快速移动躲避。4.当“青蛙”抓到“蝌蚪”后,“蝌蚪”就变成了“青蛙”,成了新的追逐者。5.重复几次游戏,让孩子…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物学课本介绍了蛙的发育过程,在蛙的发育季节可组织学生采集蛙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标本,进行制作。1 采集 受精卵的采集,在有水生植物的水田或水沟中,寻找蛙卵堆成块状的进行采集(若卵排成带状的即是蟾蛛的卵)。采集的蝌蚪要分别有外鳃的、外鳃消失、长出后肢的、长出四肢的。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尾巴较长,口在头的头端,鳃孔位于头部的左侧(蟾蜍的蝌蚪身体呈黑色,尾较短而颜色稍浅,口生在头部前端腹面,鳃孔位于头后的近腹中央部)。要采集尾部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成蛙。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一个魂牵梦萦的话题便是怎样上出一流的“优质课”。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我一丝不苟地备课,一丝不苟地教学。但是不久前我在上自然第八册第4课《养蝌蚪》时,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课前我做了自认为还算满意的备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知道从蝌蚪到青蛙或蟾蜍的发育过程;2.培养学生饲养蝌蚪的初步技能;3.培养学生长时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围绕以上教学目的,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准备,开始了教学的第一步:捉蝌蚪。我们来到距学校不远处的小河边。河里的小蝌蚪真多,不一会儿,学生的瓶子里都装满了蝌蚪。回…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春天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夏日雨后的彩虹、秋季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冬天银装素裹的田野,这一切都给孩子美的熏陶。我们要引导孩子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感悟自然界中的美。早春时节,我们可以在附近的小池塘里观察青蛙那又黑又粘的卵,引导孩子认识它们是怎样慢慢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儿学会了坚持长时间、细致地观  相似文献   

17.
我家的蝌蚪     
4月28日,我放学以后在教七楼后的小池塘里抓了11只蝌蚪。小蝌蚪长着圆圆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可爱极了。大的蝌蚪大概有3cm,小的只有2cm。我问科学老师:蝌蚪需要多久才能变成青蛙?她告诉我需要一个多月,就是30多天。可是我的同学韩嘉康却说,需要一年或者半年才能长成青蛙。我决定天天观察它们,看到底是谁说的对。  相似文献   

18.
七色镜     
蝌蚪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蟾蜍的蝌蚪呈黑色,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蝌蚪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相似文献   

19.
分两步走     
这个活动的导入活动、情景游戏都安排得很好,但给人的感觉是内容稍微多了一些。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个内容如果分两个课时进行似乎更好。第一课时可以设计为语言、科学活动,目标是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教师可采用春天背景图,通过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蝌蚪在春天里的活动,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和青蛙的基本特征,最后结合儿歌做“蝌蚪游游”的游戏。第二课时可设计为体育活动,目标是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爱妈妈的情感。活动一开始青蛙妈妈(教师)领着蝌蚪做游泳操,然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  相似文献   

20.
[提示与教学建设]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而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又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这首乐曲以富有情趣的游戏口吻讲述了小青蛙冬眠这一现象,生动地描写了小青蛙“收起小鼓——钻进洞内——闭上眼睛——开始冬眠”这一过程。歌词浅显易懂,易于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