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各类组织的学习化建设,承担着科学研究成果、科技知识信息发布、传播、交流重任的高校学报,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加强编辑部的学习化建设,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完成好新世纪赋予高校学报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时代潮流和每个社会成员的必然追求。正是在此时代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价值日益凸现,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信息和知识中心”的价值愈来愈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却处于严重滞后状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汹涌浪潮,人类正步入学习化社会,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已刻不容缓。本文拟结合泰山学院图书馆的状况,对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高校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重任。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主力军。发挥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应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本文就高校特别是四川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一些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教学,通过五方面尝试了高校大学生研究型学习的方法,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展研究型学习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创造性学习。本文主要阐明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开展创造性学习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l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明显态势是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和终身学习的重视。通过与各种教育单位和教育机构的纵横比较,确定了在山区唯有电大才是当地继续教育中心和终身学习基地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学习化社会,山区电大肩负着通过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多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为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教学软硬环境建设和三支队伍的建设,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和营造一个活跃的校外支教氛围。  相似文献   

7.
大学应创建成为“学习型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建学习型高校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急速爆炸和迅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创建学习型学校,特别是学习型高校。回顾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的工作生涯之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为5至22岁左右;而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急速增长,其平均更新的周期不到5年。因此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机制、学习效率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对学习的要求,人人都必须以终身学习和高效率的学习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科正 《函授教育》2003,7(6):12-14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大学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轴心机构,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在树立学习化社会思想观念,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课是一种新型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顺应了“更新教育”和“创新学习”的时代潮流。他与其他的文化知识基础必修课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及其开放性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在人们的生活中将变得日益重要。本从知识经济时代临征入手,分析了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的关系,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将是终身学习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体现新时代浙江人内在精神的浙江精神或浙江人精神,与深远悠久的浙东学术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是浙东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浙江精神中,“讲求实效”是价值的直接目标;“勇于创新”是价值的实现手段;“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价值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价值的动力源。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性意识形态的比较,分析了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并论证了浙东学术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契合点,指出:“先行者继续先行”应以浙江精神为动力,浙江精神须以浙东学术来涵养。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新的精神动力,推进浙江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高校发展目标: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高等学校是传播、运用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学习型组织更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必然走向。因此,高等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率先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条件下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准确、快速的信息保障。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和知识传播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责,而且逐渐扩展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omplex concepts in chemistry by four students as they worked with FLiPS (Flexible Learning in the Periodic System), a cognitive flexibility multi-media hypertext for learning about the periodic system of elements. A wide range of probes (think-alouds; navigation logs; observational notes, interviews; pre- and post-tests; epistemic beliefs survey; and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produced a rich data set for analysis. This data was analyzed to construct rich narrative case- and cross-case narratives of the participants' process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complex hypertext environment. This multi-level analysis offers insight both into the fine-grained process of use as well as the larger issues of the pedagogical significance of FLiPS. Our analysis reveal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stemic beliefs, student motivation, prior knowledge, and process of learning from hypertext. We offer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edagogical hypertexts. Requests for reprints should be sent to Punya Mishra, Learning, Technology, and Culture Progra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509A Erickson Hall, East Lansing, MI 48824. E-mail: punya@msu.edu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共同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场所,它构建于共同的信念、利益和经历基础之上。学习共同体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建构校长学习共同体可以有不同模式,如专业发展学校、校长学术沙龙、基于网络的校长学习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成人教育》2014,(1):34-36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股十分强劲的教育思潮。在知识经济体制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和学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人类社会的变革,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的要求,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SECI模式应用于校际协作学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知识管理的思想,依据知识管理中知识分类的方法,笔者对校际协作学习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进行了分类,并将SECI模式及其策略应用于校际协作学习,从知识转换的角度建立了校际协作学习开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Trends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Challenges to University Governance Structures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Governanc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Depicting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Shared Governance AAUP Versus AGB Perceptions Accountability and Program Review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of Governanc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rustees' Perspectiv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Governance Competing Perspectives and Expectations Expectations of Faculty, Administrators, and Trustees Facing the Fundamental Challenges Governance from a Presidential Perspective Evolving Issues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University A Port for Every Pillow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dership, and Change The George Mason Case The Case of the Institutes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Governance: State and Campus Surveys Toward a More Effective System Governanc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Emphases Emerging from the Literature Governance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for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rning Govern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New Models of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E-Learning: Policy Issues and Impac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y-Centered Management Performance-Based Program Budgeting: The Basic Questions Caveats and Adjustments to Responsibility-Centered Management A Revised Model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University Appendix A: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Enrollments, 1998 Appendix B: Survey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Appendix C: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Governance References Name Index Subject Ind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