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教师要完成从过去的“如何教”到指导学生“如何学”;从过去“教得如何”到“学生学得如何”的转变。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校的发展要有一个先进的指导理念,要有一群富有协作精神和战斗力的教师群体,一个是做什么的方向,一个是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基础。这两者是相关的,空有理念,没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再先进的理念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就更谈不上什么实效了;有了富有战斗力的教师群体,如没有先进的理念作引领,就只能是一种“盲干”,是一种“有勇无谋”的行动,结果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徒劳无功。只有两者相得益彰,学校的生命力才会得以彰显。在学校的管理中,有了先进的理念,教师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校的教学主体,是具体教育教…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决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和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耍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更要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较好的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以及学生发展之间的有效联系,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最近通过听课发现,某些教师在如何处理教材这一问题上尚须一场艰苦的“蜕变”,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设计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从小学英语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认识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展开问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和总结调研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四个建议。  相似文献   

5.
要办好一所学校,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办学理念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在短短5年时间里,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成功经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行动——让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引领师生行动;制定制度落实理念,使行动持之以恒;科研兴教践行理念,使教改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被广泛提倡和应用,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一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水平,进而促进高中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是一线教师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定义进行阐述;其次,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研究对广大同仁的实践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方法具有双边性,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教学方法观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的“以人为本”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既关注了如何教,更关注如何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学习和推广先进的教法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1.要凸现学法的研究;2.要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相结合;3.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并且将教法的研究自觉地纳入学法研究的范畴,努力实现最佳学法与最佳教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是一条基本的途径。具体落实到教学.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更需要以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也让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才能使学校得以持续发展,怎样才能引领教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如何才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从“教学技能培训”到“教育科研培训”。不难看出,今天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革新,更是追求艺术层面上的完美。它要求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单一的灌输”到“共同的建构”,从“现成知识的传承”到“合作探究新知”,从“提供标准化答案”到“经历建构的过程”。实现这一要求,唯有加强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必须在以“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统领下才能有效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在同一目标的指导下达成高度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素养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评”真正达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刘沛珍 《学子》2013,(11):92-93
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填鸭式”转为“自主参与”,把“教为不教”作为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以期更好地构建化学课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实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13.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由此可见精心预设至关重要。要做好精心预设,一是必须有先进理念作指导,二是必须依托具体可感的“行为”来落实先进理念,否则无论多好的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本文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及其定理”的教学,谈谈教学设计应具备什么样的理念及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实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理念的发展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但在当前的课堂之中因目标模糊、评价不到位、“教、学、评”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阻碍着教师素养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渗透,为优化教学现状、推动核心素养落实指明了道路.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数学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真正落实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细化评价建议,要求教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进行整体化思考,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有效指导、解决当前想象习作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与目标分离、教学过程中评价活动缺位、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本研究认为,“教—学—评”一致理念要求教师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将评价嵌入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为使“教—学—评”一致理念在想象习作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文章提出三条优化策略,并以《我的奇思妙想》为例,阐明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我校“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先做”,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先学先做”决不能肤浅、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其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如何将课程理念很好地转化为课堂行为,需要实施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既是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又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统一起来,真正地让美术新教材与新课程理念吻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晶 《学周刊C版》2010,(7):100-101
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诸多问题值得教研室和教研员去深入思考: 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被第一线教师所真正接受?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正确的教学实践行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切入点在何处?教研组群体如何实现真正的“伙伴合作”?教研室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对校本教研应起什么作用? 在创建校本教研制度进程中,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以“聚焦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聚焦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实现教研室的功能转变和教研员的角色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新课改的东风丝丝吹拂,“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新兴教学模式也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欣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它,如何将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在整个新课改中加以渗透,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如何在教师中渗透与应用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洗脑”,也就是彻底转变教学观念:①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②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③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