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常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2012,(3):46-5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3.
在办公室闲聊时,时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真弄不懂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想些啥"。老师的抱怨似乎很有道理,反思一下,问题在于教师没有能真正读懂学生的无声语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与成人有所不同,当学生无法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想借助手势或其它  相似文献   

4.
也许每一位从教的教师都能毫不犹豫地说,他已经对每一位学生付出了爱。但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说,他们也都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吗?不见其然。存在这么大差异,我想不是教师没有付出爱,而是付出的爱学生没有感受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反思,教师的爱怎样付出?付出的爱怎样让学生感受到?  相似文献   

5.
爱没有错,善亦没有错,爱能生爱,善能引善。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和心理,作为老师要做到热爱关心学生,既要爱优秀的学生,也要爱后进的学生,更不能遗忘中等的学生。我们老师只要用心去呵护学生,他们就能挺胸抬头,生动活泼,身心愉悦,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充满希望的爱,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后进生,听到的大多是批评、责备、嘲笑。因此,他们常常主观的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故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多给他们一点阳光雨露,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教师替学生思考,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都是害学生。——魏书生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讲。"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同理,教育教学中"最远的距离",不是学生听不到你(教师)的声音,看不到你的笔迹,而是你的"心"没有向学生靠近。教师吃不准、猜不透学生的心思,读不懂学生,可以说是教师最大的烦恼。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而对于让好多教师都头疼的后进生,我们也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时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才能更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一般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自卑。  相似文献   

11.
常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无微不致的照顾,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冷漠自私,不尊敬老师、不会做人,一点也不理解教师的一番苦心?"有的教师总喜欢充当多情的保姆角色,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主要是不放心怕做不好)。教师要爱学生,但不能宠学生。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是5.12汶川大地震,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谁,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多么的爱他们的学生。或许他们还在教坛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还在为一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操心着。而现在,他们或许正在天堂给他们的孩子们上着课,他们依然是孩子们的好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老师们  相似文献   

14.
袁静华 《小学生》2013,(5):61-61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这是每个教师的心愿,也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努力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每个学生都有差异,在每个班中总有一些称之为"学困生"的孩子,他们或是考试不及格,或是上课无心听讲,或是拖拉作业等。总之在父母、同学、老师眼里被视为"笨蛋",然而他们自己更是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平时不会主动学习,像算盘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他们这种学习态度一度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障碍。下面谈谈对于学困生我的一些做法:一、重视感情投资,激发学习欲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之爱是儿  相似文献   

15.
唐月华 《中学理科》2006,(11):94-94
现在大家都感到,教师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学生,教师似乎变得一点办法也没有,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即使没有禁令,打学生也不应是一名好教师所为.现在连批评也不太敢了,批评重了学生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有随他去了!有些老师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没有办法.那么,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真的是束手无策吗?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16.
田爱军 《现代教育》2011,(Z2):121-122
语文学习中,提起文言文,大部分同学都感到头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文言文的写作年代比较久远,当时的语音、语法、修辞等知识和现在截然不同,学生难以第一时间理解字面意思,所以他们不爱学;二是文言文的作者其生活背景、思想意识和我们现在的学生有着天壤之别,学生很难理解接受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所以他们学不会。越不懂越不学,越不学越不懂,  相似文献   

17.
谢咏 《江西教育》2012,(9):32-32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常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师生  相似文献   

1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浓浓的师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艳阳天。一、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教育原  相似文献   

20.
每当一个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值得尊敬和热爱的老师。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老师多年不忘,铭记在心,并充满敬与爱呢?因为学生尊敬并热爱自己的老师,是教师尊重热爱自己的学生所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也取得不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这正如俗话所说:“不洒秋风,难得细雨。”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