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海萍 《广西教育》2014,(18):123-125
合理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平抛运动为例探索复习课堂的模型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用物理模型复习的步骤:建立模型,模型应用,模型拓展。在应用模型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步骤分为三步:审题(分析运动过程和特定条件)、构建模型、选择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一道教材习题出发,分析该题的多种解法,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和物理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物理思维和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提升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用磁性画写板做的几个物理实验.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效果显著,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个利用示波器模拟斜抛运动慢动作的物理实验,演示结果较为清晰。  相似文献   

5.
该课件制作思路清晰,简单易行,可操作行强,是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对平抛物体运动实验的有力补充,可加深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联趣。本课件用Flashmx6.0制作。其利用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可动态地输入不同的初速度,逼真地模拟出平抛运动的运动过程,并能同日寸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课堂应用效果很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平抛运动规律是力学中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平抛运动规律往往与实验、生活、生产、科技活动、体育运动等相综合。构成丰富多彩的探究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弄清平抛运动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理清其中合成、分解的关系,注意临界条件的运用。然后根据相互关系列式求解.“平抛运动”中的探究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平抛运动是对运动合成和分解知识的运用,也体现了“化曲为直”的重要物理思想,其基本规律和处理方法一直是各类考试的热点.但也有些问题直接应用平抛规律求解,非常繁琐,而应用其几个重要推论,则显得简洁明了.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加选修)介绍这一实验操作中,确定小球平抛运动中的位置的方法值得我们商榷.在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1997年版)是这样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对2022年全国高考物理甲卷第24题进行分析;从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入手,对题目的几个隐含条件进行剖析,分析根据两条线段长度之比和对应的两段时间可以确定小球初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2003年宁波市高二物理竞赛试卷中,有一道斜抛运动问题.题目要求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使这个常规问题变得很有新意了.它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理解深度和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现根据阅卷情况,对这一问题的解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分红 《中学理科》2007,(10):60-60
对称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显示出物质世界的和谐、优美和均衡.对称本来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区域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物理学中许多物理过程、规律都具有对称性,如单摆、弹簧振子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动量、动能等具有很好的对称性;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下降时在时间、空间上也具有对称性;有时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也具有对称性.具有对称性的对象,其相互对称的部分之所以“对称”,就在于它们的某些对应特征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利用示波器的动态绘图功能,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模拟出平抛运动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即能很好地了解平抛运动,又能对这一运动的物理过程有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利用flash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平抛运动”教学辅助软件,解决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Mathematica 能对物理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精确、动态地仿真模拟实验。应用 Mathematica 软件制作平抛运动虚拟实验,在课堂上仿真平抛运动过程,通过调节参数,实时动态地模拟平抛运动的运动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删内容,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知识生动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平抛运动的教学为例,探讨了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即如何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结合高中学生认知规律,以显性方式传授物理学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以期达成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过山车”模型是高中物理常用的模型之一,很受学生的欢迎。为进一步增强该模型的演示效果,可利用窗帘弯曲轨道、长木板、钢球等材料制作一款翻滚“过山车”模型。该教具可用于演示与“过山车”有关的物理实验。这一自制教具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物理规律,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中的问题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一<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确定小球运动轨迹中的几个坐标点,进而用描点法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给出了确定小球坐标点的方法即平抛小球与铅笔碰撞法.关于这一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是:"…首先选定某一纵坐标(或横坐标)线,仔细观察小球经过该纵(横)坐标线时的位置,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将小球从弧形槽原释放处放下,看其是否与铅笔相碰.如此重复数次,以找到一个平均位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平抛运动的教学为例,探讨了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即如何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结合高中学生认知规律,以显性方式传授物理学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以期达成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有着紧密关系的.联系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的话题上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将之与物理教学相联系,有助于加强创新教学的效果,有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将就高中物理课本中关于平抛运动规律的演示实验提出修改性的意见,希望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2004年高考(新课程)试卷中,有两道考查平抛运动应用的计算题,创设的物理情景新颖,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建构物理模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