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苍山如屏,洱海似镜.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白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山川雄伟,风光秀丽,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南诏(公元七世纪)以前,大理白族地区的居民和族称还有着一定的移动和变化,各民族尚处于分化与融合之中.经过南诏两百多年的统治,洱海地区的人民发展了本地区共同的经济文化,有了渐趋一致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共同体.接着以白族先民为主,相继建立了为时短暂的“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政权,最后建了以白族为主的“大理国”封建政权,白族共同体至此最后告成.与之相适应,白族的族称也有了统一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4,(Z1):100-101
<正>一、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大理位于中国云南西部,是我国西南地区以白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辖12个县市,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和谐相处,现有人口约346万人。大理,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13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3.
白族地域官府藏书形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研究白族地域古代的官府藏书是研究白族地域古代藏书文化.也是研究白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白族"钜儒"李元阳,是大理白族历史文化星空中最为灿烂的明星,是大理白族历史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他出仕为官,始终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理念,兴利除害,体恤民苦,廉洁自持,百姓为之立碑建祠,称颂其德政于不衰。归里家居,急公好义,为家乡兴水利、建学田,主持重修崇圣寺、弘圣寺塔、鸡足山寺宇,不一而足,民众至今依然口口相传。李元阳才华横溢,笔耕不辍,著有诗文集《艳雪台诗》、《中  相似文献   

5.
杨雯 《大观周刊》2012,(49):18-19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盛行本主崇拜,每村每社都有各自的本主庙。本主神多种多样,有祖先、英雄、石头神、树神等等。甚至融入了许多佛教神袄,白族人民出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将之改造成了本主崇拜的一部分;同时,正统的佛教本身在大理地区也很兴旺。佛教与本主崇拜融合并互补,成为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本文将主要考察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本主崇拜和佛教的融合情况,并分析其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云南省档案馆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独具云南特色的木雕屏风,雕刻题材源于云南山水和花鸟鱼虫,作品出自剑川白族能工巧匠。剑川隶属于云南大理,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有6个民族居住,其中白族占人口总数的92%,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历史上,汉传佛教、印度密宗、藏传佛教在这里融合,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多元民族文化在这里激荡,使得剑川白族匠人能够吸纳更多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文化遗产是白族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宗教、民族、地域研究价值,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民族道德教化价值,探讨其价值属性,调查与分析其流失现状,对于明确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族地域官府藏书形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研究白族地域古代的官府藏书是研究白族地域古代藏书文化,也是研究白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族是一个宗教信仰较为复杂的民族。历史上,道教、佛教及儒家思想都在白族地区产生过很大影响,号称“三教并列”。此外,白族尚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即“本主”崇拜。本主崇拜是白族宗教思想的核心,本主文化是白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兰台世界》2017,(19):74-76
作为档案家庭中的一员,声像档案具备直观性、形象性等鲜明特点,是人类文化记忆的再现,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云南省大理州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了丰富且独具民族特色的声像档案,并在各方努力下在其开发利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理白族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民族事业,本文在立足于大理白族声像档案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之上,针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梁莹 《云南档案》2014,(12):38-40
<正>在云南大理有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因外形酷似耳朵,故名洱海。千百年来静卧于苍山脚下的洱海,承天地之精华,沐苍山之风霜,孕育了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民族——白族。根据史记记载及民间传说,白族先民早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在洱海边繁衍生息。公元8世纪,洱海地区成为了南诏国都所在地,在唐王朝的扶持之下,南诏国先后统一了云南大部分地区,于是洱海地区便成为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百  相似文献   

12.
段钟鹏 《大观周刊》2012,(19):29-29
被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的剑川石窟,不愧为大理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她不仅有精湛的雕刻艺术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还蕴藏着许多文化信息,比如第五、第六号石窟的佛龛采用斗拱式建筑,就告诉我们一千多年前的大理,就应该有与长安一样的中国古代建筑——斗拱。有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建的制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引起了轰动。在大理白族文化研究丛书《白族建筑艺术》中,大量论证了南诏时期的建筑:龙于图城建筑、巍宝山建筑、太和城及洱海周边的早期建筑,然而证据只是《蛮书》中的三言两语或遗址中挖掘出土的瓦当等建筑材料来推断,很难想象当时的房屋建筑结构,也没有图纸文献,所以剑川石窟中的佛龛斗拱应该是最珍贵、最直观的证据了。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9月,白族口述历史档案访谈采集进行中,为深度感受白族文化底蕴,我们来到了大理云龙宝丰古镇。奔流不还的沘江之畔,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白族民居群中,曲径通幽,我们有幸探访了东陆大学创始人——董泽的故居。民国时期的云南在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拥有众多浓墨重彩之笔,地方人才济济,涌现了各方面的杰出人物。尤其是近代教育,虽地处边陲却不输于内地,云南近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与声名赫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省剑川县是国内白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聚居县,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剑川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成为剑川各民族生存发展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理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内容翔实,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本文针对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现状,阐述活态性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秉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依据"动态本真"保护原则,加强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资源建设、创新特色数据库建设、研发特色产品和开发旅游资源,可推进其活态性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档案遗产历史悠久、数量丰富.研究其种类构成、内容价值和分布保存状况,可展示其重要的研究与利用价值,更好地保护和发掘这一宝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赵洁 《东南传播》2022,(5):113-116
与当下流行于社交媒体中乡村青年展现乡土特色的文化不同,大理石龙村白族青年女性通过微信等媒介实践表现出选择性地筛选乡村景观,或对乡村景观进行媒介技术性处理等现象。本文认为此现象是白族青年女性在技术可供性、主体意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对乡村景观进行媒介技术再构的结果,是乡村白族青年女性涉足媒介技术场域之中重塑自我以及重构自我与乡村关系的网络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新年伊始,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郭春鸣同志一行到大理州档案馆检查指导工作。郭春鸣副州长首先看望了大理州档案局干部职工,并向大家表示新年的祝福。随后,郭副州长查看了州档案馆目录室、查阅室、机房、库房、廉政文化走廊以及正在布展的"大理白族历史展",并听取了州档案局主要领导对2017年全州档案工作、大理州数字档案馆建设、大理白族历史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工作情况的汇报。郭副州长对州档案局及全州档案系统  相似文献   

19.
徐伟 《云南档案》2006,(3):14-14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白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股商末期。据考古发掘,当时生活在大理一带的古老居民就已经用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和捕渔、狩猎,能烧制粗陶器。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这里住着许多分散的氏族部落,统称为“昆明”,他们就是今天白族的先民之一。白族族名的称谓很多,其先民,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  相似文献   

20.
白族民间美术是在白族民间固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一种独特的创造,蕴含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了质朴的审美观念。而其中的甲马纸艺术是最具白族文化特色的一个门类.它所包涵的信仰心理和民俗观念,深刻反映出白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宗教意识.对研究白族的思想史、宗教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这部分民族文化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