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宇宙线发现7o多年来,它为人类认识微观和字观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高能加速器问世以前,利用宇宙线作为唯一的高能粒子源在微观世界的研究方面曾有过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正电子、u子、π介子、K介子、超子、电磁级联过程、核级联过程、广延大气联级现象等,从而开辟了粒子物理这门重要的前沿学科。直至现在,宇宙线研究仍然起着尖兵探路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宇宙线发现之日起,这项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的发展。例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宇宙线发现100周年。本文回顾了宇宙线研究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历程,重点考察了我国早期留学物理学者的前沿工作、云南高山站的建立、宇宙线研究所的拟议和停办、高山乳胶室的发展,并简要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超高能现象研究和天体物理研究。宇宙线研究在中国的曲折历程是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的缩影,科学知识扩展的需要是科学仪器和科学机构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23,(4):66-67
<正>2023年5月10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云南大学作为主要建设单位之一,完成了三大阵列之一的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WFCTA)阵列核心部件硅光电倍增管成像探头(相机)的研制和生产,为LHAASO项目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做出了贡献。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从1912年发现至今已逾百年,其起源仍然是未解之谜。瞄准这一世纪难题,中科院高能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多年预研,并申报了LHAASO项目。  相似文献   

4.
地球大气簇射是由高能宇宙线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大量次级粒子,由于星际物质和磁场等影响,使得大气簇射过程异常复杂。为了追溯宇宙的起源,并研究宇宙线的性质及其起源,使得高能宇宙线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天文学领域以及高能物理学领域中很热的一个课题。在Geant4环境下编写了一套计算机仿真模拟程序包——EASS(地球大气簇射仿真.the Earth’s Atmosphere Shower Simulation),研究了高能宇宙线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的大气簇射物理以及地球磁场对大气簇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宇宙线是从宇宙空間落到地球上来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部分竟能穿过一米厚的铅板,甚至在地下几千米深处还能发现它的踪迹。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与物质桔构、地球物理、天体演化和宇宙航行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宇宙线是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間,为了减少空气吸收的影响,一般宇宙线实验室都設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磁場的作用,只有能量較高的宇宙线才能射到低緯度地区。在不同緯度的地区設立一  相似文献   

6.
γ射线暴,γ—ray bursts.是指宇宙射线中的γ射线爆发,属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通过对γ射线爆发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的研究来认识我们目前的宇宙及天体的演化。 高能天体物理学是现代天文学中的一个分支。现代天文学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体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怎样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问题。20世纪以来,天体物理学发展成了天文学的主流。20世纪  相似文献   

7.
自从上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我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_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我们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实现了3次重大的跨越,粒子物理的成就为其顶峰。世纪之交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应当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制订中国粒子物理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充分利用BEPCII进行粲物理精确测量前沿的研究,同时选择有特色的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如粒子天体物理实验、宇宙线观测、中微子物理实验等。我们应大力加强国际合作,重点搞好LHC实验,并积极部署大型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高能物理研究基地还应当积极为其它学科提供先进手段和大型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通过热气球实验第一次发展宇宙线粒子以来,人类对于宇宙线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尤其是关于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和加速机制至今仍是宇宙线科学的未解之谜,本文就宇宙线加速机制中的激波扩散粒子加速理论展开叙述,说明带电粒子是如何在激波中加速的。  相似文献   

10.
中日羊八井宇宙线合作实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羊八井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超高能γ天文观测提供了极好的物理条件。羊八井海拔430 0米 ,有良好的交通、能源和社会生活设施 ,空气透明度好 ,是理想的空气簇射高山站址 ,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和辅助设备实现高质量的长期连续观测。1 项目背景中日羊八井宇宙线合作实验是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的发展和继续。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牵头的乳胶室实验合作项目开始于1 980年 ,在我国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建工学院和日本神奈川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琦玉大学、宇都宫大学、弘前大学学者的参…  相似文献   

11.
<正>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初至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该阶段的飞行训练模拟器主要用于飞行训练,使得飞行训练不仅局限于空中飞行训练的概念,在地面模拟器上同样可以开展有效的训练。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数字集成电路出现并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促进了飞行训练模拟器的集成化,实现了飞行训练的实时仿真,促进了视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仿真的逼真度。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微电子技术在视景系统和运动系统等上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视景系统的成像质量和运动平台的逼真度。  相似文献   

12.
1科学背景宇宙线是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质子和多种元素的原子核组成,它携带着宏观宇宙、微观世界和空间环境的科学信息,联系着宇宙的历史、天体的演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宇宙线和超高能天体物理是当代基础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我国和日本在西藏进行的宇宙线合作研究,是当前我国宇宙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高海拔的地面可以观测到更多的宇宙线高能粒子,宇宙线研究最好能在数千米高山上进行,而日本没有4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日两国的合作研究酝酿于1978年,正式合作从1980年开始。实验基地设在拉萨附近的曲水县甘巴拉山(海拔5500米)上,探测手段是由铅板和X光片组成的量能器,主要记录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产生的空气簇射的轴心附近的高能粒子束,进而研究粒子核作用特性和原初…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天文台是一个以天体测量为主,相应开展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研究的科研单位.自建台以来,在探索地球运动规律,研究地球自转、极移和它们的变化机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60年代初,由我台牵头的我国经典时纬观测精度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到了70年代中期,上海天文台却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第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羊八井ARGO实验计划即全覆盖式阵列计划的进展状况及其所开展的宇宙线天体粒子物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寻找和研究宇宙基本粒子,高能对撞机是一个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起,在高能对撞机的帮助下,大量理论上被预测的夸克、轻子、玻色子等基本粒子相继被发现,粒子物理学研究进展如火如荼。针对对撞机上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复杂的粒子物理理论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高能物理实验的结果相比较变得愈加重要,这些需求促进了粒子物理唯象学的发展。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验的学科,粒子物理唯象学的研究既要求研究者对粒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除对天体的可见光进行观测外,还扩展了一个新波段.这就是电磁波中波长从1毫米左右至30米的射电波段。此后,对天体在这一波段的探测和研究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成了揭开天体和宇宙奥秘的又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除对天体的可见光进行观测外,还扩展了一个新波段,这就是电磁波中波长从1毫米左右至30米的射电波段。此后,对天体在这一波段的探测和研究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成了揭开天体和宇宙奥秘的又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弘伟 《百科知识》2003,(5):27-27
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或者我们人类自身冲破大气层的屏障,来到太空的时候,所面临的最大的危险不是真空,也不是低温,而是宇宙线。这是一种从银河系其他区域射向地球的高能原子核。当地球在银河系里面行进时,四面八方的宇宙线简直可以用枪林弹雨来形容,而这种子弹似的高能宇宙线撞击到电子器件,有可能破坏器件的工作;撞击到人体,有  相似文献   

20.
依托单位:乌鲁木齐天文站。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以射电天文为方向,在天文学方面开展射电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射电技术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