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都有着多个层面,为表现新闻主题而选择的既能深刻反映报道对象的本质,又能准确体现当时的宣传精神,还能较好回答读者欲知、应知却未知的问题的报道侧面称之为“最佳新闻角度”。为什么要选择最佳角度?概括起来一句话:角度选择好,稿件质量高。选择最佳新闻角度,首先要理清选角度与抓问题、选角度与提炼主题、选角度与扭角度的关系。选角度和抓问题不同,“抓问题”是因,“选角度”是果。“抓问题”是“选取角度”的依据,“选取角度”是“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一篇新闻,如果说,主题思想是它的灵魂,内容是它的躯体,标…  相似文献   

3.
一条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往往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表现。角度的不同、挖掘的深浅,表达出的主题和意义就会相去甚远。如果不能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提炼,写出的稿件就会角度不新、思想陈旧,本来颇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也可能被淹没于其它芜杂的材料之中。因此,如何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  相似文献   

4.
一篇稿件的形成,从采访到报道出来,不仅要经过作者留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精心去提炼,还需要用自己的新闻敏感和独特的思维,较好的角度和丰富的内容去组合、去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篇稿件写得既鲜活又有分量。  相似文献   

5.
工业产品要有严格的工装、工艺、工序,新闻作品亦然。一篇新闻作品必须要有采访、素材梳理、加工提炼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凤坡 《军事记者》2004,(10):60-60
作为部队报道员.要有一双多棱镜般的眼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从中发现不同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7.
拍摄新闻图片,应像做文字报道一样,要有换位思考能力,从读者的角度对主题进行思考,提炼挖掘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内容,使新闻图片的主题更鲜活。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篇有影响的新闻报道,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角度和特点,或因其新,或因其难,或因其疑。我们只有从这些问题中选出最佳的新闻角度,突出特点,树帜引路,探索新径,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  相似文献   

9.
林泽贵 《新闻传播》2009,(8):107-107
新闻操作的技巧,任何报纸都有,只不过有时候缺乏发现的眼睛。不同报纸需要在实战中总结,发掘自己与众不同的新闻操作手法,对此进行提炼和整理,形成自己的新闻操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刘景义 《记者摇篮》2005,(10):50-51
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的立足点,也指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选择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切入,其新闻就会产生差别很大的宣传效果,研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对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认为选择好新闻角度应该处理好新闻角度与新闻主题,新闻价值,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1.
张玲 《青年记者》2006,(8):64-64
新闻将人的心灵作为突破口,依赖语言(这里指广义的语言)说明客观事实,无论学语言、版面语言、镜头语言,新闻报道需要通过语言对新闻进行提炼、加工、剥离.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的新闻风格,而风格的形成是新闻能否更被公众理解、接受的关键. 新闻语言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写作构思和技术手法的总和,它可以形象地揭示新闻内容,表达作品思想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新闻行业是一门专业富集的行业,它是集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播音、多媒体等诸多领域为一身的的一门杂学。  相似文献   

12.
一篇稿件质量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取决于角度选择的好与差。选准角度出佳作,的确是经验之谈。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发现事实、挖掘事实的着眼点和入手处。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追求新闻价值。”可以说,在新闻的写作中,能否选择最佳角度,至关重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国宋代著…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新闻编辑主体面对大量的新闻稿件,不仅要对各类作品的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对这些稿件进行整理、分析、选择、修改等。新闻编辑的根本性原则是对真实性的把握。《新闻学原理》的作者卡斯伯约斯特提出:“一切新闻主要因素是真实。如果一条新闻并不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从另一个角度说,导致假新闻出现的,除了作品主体的原因之外,就是编辑主体的原因了。因此,新闻编辑主体应运用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以及思维意识,对杂乱无章的新闻稿件中的信息进行选择,进而判断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客观,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等。对新闻编辑的真实性把握可以从不同层面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永红 《军事记者》2003,(8):31-32,72
含金量再高的金矿石,不经过一定工艺过程的提炼,只能算是一块矿石。新闻材料也是如此,不经过作者的认识和思考,只能算是一堆零碎的线索或素材;只有通过一定的认识过程,才可能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而提炼出蕴含于新闻事实内部的深刻思想,体现其独特的新闻意义。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采编实践,就新闻主题思想的表达形式和提炼方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看一篇稿子有没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大不大,很重要的是要看稿子的主题思想是否深刻。我们所说的新闻主题,主要是指通过新闻事实的叙述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内容主体或基本意图。主题思…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社会新闻而言,由于经济新闻受其题材所限,其表达方式的操作是有难度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使经济新闻拥有更多的受众面,笔者认为,应以"提炼标题"和"注重解读"为着力点,在创新经济新闻表达方式上进行突破。提炼标题,做好经济新闻的"广告"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闻传播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社会新闻要充分体现新闻本质和传播价值,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媒体形象,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原则下,可以从把握好"角度"、"深度"、"适度"这三个方面入手,做好社会新闻。一、把握角度,提高新闻传播力依据受众心理找角度。记者面对新闻事件时,只有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想知道的方面选择报道角度、提炼主题,做出来的新闻才能吸引、启发和感染受众,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处理一些经济和科技报道,一定要寻找到这些经济现象和科技成果中受众最感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则商业寓言,两名推销员到一个偏僻的小岛上去推销皮鞋。登上小岛后他们发现,这里的居民都不穿鞋。于是,两个推销员分别给自己所属的公司发回电报。一份电话告知:“该岛无人穿鞋,我明日返回”。另一份电报却说:“情况很好,该岛无人穿鞋,我将在此大力推销”。对于同一事实,两个推销员截然相反的看法正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这则寓言对我们的启发在于,记者要善于选择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新闻价值。正如美国新闻记者罗伯特·怀特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场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却能在五金…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角度选准了,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容易反映事物的特征,就能写出新闻的魅力来,反之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报道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新闻角度的选择方法有多种,如以旧见新、多因多果、逆向思维等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以小见大地选择新闻角度。一、以小见大选择事例不管采取什么角度,所报事件必须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分量(艾青《新闻采访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涉及最多的问题往往是如何提炼新闻主题。新闻的主题就是一篇报道的中心思想,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篇新闻的质量高低,首先要看主题提炼和表达如何。所以,提炼新闻主题应该是新闻工作者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纵横,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许多媒体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各种新闻资源,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而很容易被现代了人所忽视的读来信,恰恰是一种开掘不完的新闻资源,它就你一座储量丰富的矿床,要将读来信转化成新闻,必须有一个开采,挖掘,选择和提炼的功夫,这是能否将读来信变成媒体的新闻之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些新闻单位有过许多成功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