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娘”、“秋娘”、“谢秋娘“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在《南词序录》中把“谢娘”解释为“文女”,李复波、熊澄宇认为“谢娘”与“谢秋娘”关系更近。事实上,在“唐诗”、“宋词”、“元曲”中,“谢娘”、“秋娘”、“谢秋娘”是三个屡屡出现的意象,而且各自有其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薇 《文学教育(上)》2013,(24):118-119
《永远的谢秋娘》是潘向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给女主人公谢秋娘冠以“永远”二字,以女性独特的意识温情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从历史沧桑与世俗尘埃中挣脱出来的冷艳华丽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留白情节的安排、悲剧氛围的营造来试探作者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词中常用“谢家”“谢女”“谢娘”之典,这些典故多指唐代诗人李德裕的妓女谢秋娘事,解作妓女义。李贺《恼公》:“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牡丹种曲》:“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话。”朱敦儒《减字木兰花》:“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但并非所有的“谢家”“谢女”“谢娘”都指妓女谢秋娘事,还有其他用事,表其他意义。一、用谢安、谢玄家事,义指人有风度。《世说新  相似文献   

4.
谢秋娘总也不老。当年在蓝冠歌厅听她唱歌听得如痴如醉的青绿少年们,如今有的弹出个大肚腩,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暴发了;有的开了顶,却将周遭的头发留成长长的一缕,盘绕上去掩饰,用时兴刻薄的说法,叫做“地方支持中央”。这伙人的太太,不是女明星就是模特儿,当初一个个还不是美人胎子?如今再看,若不靠着拉皮隆胸注射羊胎素,外加每周一次的保养,也是守得住功架守不住卖相了。只有谢秋娘,还是老样子。房地产巨头王企治每次来“秋娘小厨”,必定先嚷嚷一遍:“秋娘,你怎么还是老样子?你这样漂亮,又总是不老,别人还活不活啦?”如果有其他客人在,谢秋娘…  相似文献   

5.
杜秋娘的《金缕衣》诗一般认为体现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对此诗的理解 ,关键是“金缕衣”三字。“金缕衣”是皇帝专穿的衣服 ,故此诗有更深层的政治隐谏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秋娘总也不老。当年在蓝冠歌厅听她唱歌听得如痴如醉的青绿少年们,如今有的弹出个大肚腩,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暴发了;有的开了顶,却将周遭的头发留成长长的一缕,盘绕上去掩饰,用时兴刻薄的说法,叫做“地方支持中央”。这伙人的太太,不是女明星就是模特儿,当初一个个还不是美人胎子?如今再看,若不靠着拉皮隆胸注射羊胎素,外加每周一次的保养,也是守得住功架守不住卖相了。只有谢秋娘,还是老样子。房地产巨头王企治每次来“秋娘小厨”,必定先嚷嚷一遍:“秋娘,你怎么还是老样子?你这样漂亮,又总是不老,别人还活不活啦?”如果有其他客人在,谢秋娘便微微一笑,不搭他的腔,要是没有别人,她就会用那早年出名的云遮月嗓子缓缓地答上一句:“又寻我开心。还年轻什么?我从来没有年轻过。”  相似文献   

7.
制造,然后打碎——《永远的谢秋娘》推荐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远的谢秋娘》写得很有味道。刚开始读的时候,以为不过是篇王安忆《长恨歌》式的老上海怀旧小说,正切合当下上海精英们所追逐的最奢侈的怀旧时尚。小说中的谢秋娘,虽非出生豪门大户,但家世也算上流之列,打小有保姆侍侯,有母亲弹肖邦的《小夜曲》听。这种人家正是新中国最后的“贵族”,因为就在离此不远的南京路,同时却站着霓虹灯下的哨兵,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革命生活。这样的贵族之家,其覆灭也是理所当然,死亡、流血本来就是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贵族的品味也确有诱人之处,于是一旦革命的“野火”烧完了,谢秋娘便…  相似文献   

8.
在白先勇创作(永远的尹雪艳)40年之后的2005年,潘向黎写下了《永远的谢秋娘》,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别有深意的。潘向黎承认小说缘起于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自己写《永远的谢秋娘》正是想要替主人公“说出缘故来,人也不为委屈”。谢秋娘不同于尹雪艳的最大之处,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抱有极大的善意和同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解读、塑造一个乱世风尘女子的形象。潘向黎作为一个唯美主义女性作家,仅仅拥有美好的期许是不够的,如果脱离现实文章多美就有多脆弱。白先勇塑造的尹雪艳虽然过于冷酷超现实,但是他的文笔更现实也多了份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9.
秋娘叫     
秋娘,是一种鸣声细细的秋虫,农村的主妇都熟悉它的声音。勤快的女人,在夏季里就都把衣物浆洗完毕了,若是秋娘叫的时候还要到河边洗衣服,别人就会指手画脚地说她是懒老婆,那名声是谁也不敢当的。这里唱催眠曲的女人,是个勤快的人,唱谣儿笑话懒老婆。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谢秋娘》写得很有味道。刚开始读的时候,以为不过是篇王安忆《长恨歌》式的老上海怀旧小说,正切合当下上海精英们所追逐的最奢侈的怀旧时尚。小说中的谢秋娘,虽非出生豪门大户,但家世也算上流之列,打小有保姆侍侯,有母亲弹肖邦的《小夜曲》听。这种人家正是新中国最后的“贵族”,因为就在离此不远的南京路,同时却站着霓虹灯下的哨兵,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革命生活。这样的贵族之家,其覆灭也是理所当然,死亡、流血本来就是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贵族的品味也确有诱人之处,于是一旦革命的“野火”烧完了,谢秋娘便也“春风吹又生”似的开张了她的“秋娘小厨”。虽然名叫“小厨”,其实却是大亨们出没的地方。在表面的平常之下,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的小说《宦娘》以琴为线索,运用设置悬念和暗写的艺术手法,使故事情节扑塑迷离,引人入胜.小说中人鬼交织.友情和爱情交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呼唤--梅娘小说的人道主义及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并称“南玲北梅”的梅娘,其小说高举人道主义大旗,体现了她同情弱的博大胸襟;同时,其作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关注女性,为女性命运呐喊,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进行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的由来,《诗品》和《南史》均记是谢灵运梦惠连而得。但经过考证,梦诗的说法并不属实,是杜撰的,并且很有可能是谢氏族人所撰。谢氏族人通过梦诗这一说法,赞誉谢灵运出众的文学才华,并借谢灵运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提升谢氏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方女作家梅娘延续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大量书写父女关系,刻画各种父亲形象。文章通过对梅娘的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梳理,透视在这些父亲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意蕴和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5.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梅娘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东北沦陷区的著名小说家,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进行着疏离政治的叙述。笔者将从抒情性与故事性相结合、在两性矛盾中刻画人物心理、象征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梅娘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内渡之初,丘菽园是几个敢援之以手者之一,后因菽园受朝廷招安而割席。该文就两丘交往四年间,菽园为逢甲保存、刊印诗文,唱和、书信内容,海内外保皇党人活动与联系,以及两人对招安的心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谢朓的隐逸思想与他们的性情有关,同时也都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玄风佛学的盛行及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对二人的归隐之思都产生了较大的促成作用。但二人归隐的思想基础、精神因素和归隐方式均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写红娘就是为了写莺莺,陪衬莺莺。红娘是莺莺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化,展示出的是真实崔莺莺的另外一面。红娘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莺莺打算,都以莺莺的感受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西厢记》通过对红娘的描写来反衬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道路上的犹豫反复,以及突破礼教的困难,用红娘来歌颂莺莺的大胆与反抗。论文通过对借厢,琴心,拷艳三折中红娘形象的分析,找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和崔莺莺之间的陪衬、衬托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丘逢甲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丘逢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就其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丘逢甲的生平事迹、交往、诗歌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研究状况做一个综述,将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现阶段的研究动向,推动丘逢甲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