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科版化学1(必修)模块中第3章第2节自然界中的元素--氮的循环中,有关"硝酸的氧化性"的性质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2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1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HNO3(4 mol/L)和浓HNO3(15 mol/L),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再将上述实验中的金属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1选用常用化学药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师提供了模拟“血型签定”的案例,实验材料器具为: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l/L的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mol/L的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的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mol/L的碘化钠);载玻片,吸管等。根据同型血不产生凝集反应,异型血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笔者重新设计选用了以下药品:硫酸镁Mg-SO4溶液代表A型血和A型血清,氯化钡BaCL2溶液代表B型血和B型血清,碳酸钠Na2CO3和氢氧化钠NaOH的混和溶液…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教材"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节有这样一个实验,其实验内容如下: 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10 mL 0.01 mol·L-1 FeCl3溶液和10 mL 0.01 mol·L-1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4.
<正>1.(2008年北京大学)有一种新型的LiI2电池,可以用于心脏起搏器而埋入人体内,请说出它的特点。2.(2008年清华大学)由范特霍夫方程得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是吸热反应,升温总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只要是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的结论。3.(2008年复旦大学)1.0 L0.10 mol·L~(-1)的H_2SO_4水溶液中,H~+浓度最接近于()。A.0.22 mol·L~(-1)B.0.20 mol·L~(-1)C.0.11 mol·L~(-1)D.0.10 mol·L~(-1)4.(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节日之夜的荧  相似文献   

5.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项引导式学生探究,是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再根据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溶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3)初步学会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动态助词"过1"表示"发生并终结于过去",其频率可为"一次或一次以上",包含"时"、"体"以及"频率"等三个方面的语法意义。动态助词"过2"也表示"发生并终结",但与"过1"不同的是,"过2"既不表"时"也不表"频率"。与"了"共现的动态助词"过"是"过2"而不是"过1"。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9.
"致"和"至"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发现在高中化学第二册学生实验中对硅酸溶胶的制备是这样叙述的:"在一支大试管里装入510mL 1mol·L10mL 1mol·L(-1)盐酸,并加入1mL的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的溶胶"。而在教参书的实验说明中只要求:"一定要将1mL的水玻璃倒入5-10mL的盐酸中,切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上读到《"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应如何解释》一文,文章认为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不是"腐烂发臭"的意思,应是"香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跟北京话相同的‘再1'"、"跟北京话基本相同的‘再1'"、"跟北京话不同的‘再2'"、"‘再1'和‘再2'的区别"4个标题下,分12小节,翔实地分析描写了德州方言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说明与北京话的异同,并且讨论了德州方言"再1"和"再2"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智慧故事 1 随着"全民采摘"的盛行,女儿也加入了"开心农场主"的行列.眼见着"堵"不是办法,我决定以"农场"为教材,培养女儿的另类兴趣. 一个双休日,我驱车带着女儿来到乡下的农田,指着庄稼让女儿辨认.  相似文献   

14.
[案例]"认识人民币"   片段1:   (依次出示课件:1元的硬币和纸币)   师: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   生:上面写着"一圆"啦.   师:这个呢?两个1元有什么区别?   ……  相似文献   

15.
湖南零陵话中存在着特殊的动态助词"嘎"、"起"、"倒"。"嘎"主要是用来表示某一动作的完成或某一状态的形成,以及表示某种结果的出现或即将出现,我们将他们分别称为"嘎1"、"嘎2"、"嘎3";"起"用来表示动作的开始,动作完成并出现某种结果,或表示某一动作的持续及某一状态的持续。在这里我们将其分为"起1"、"起2"、"起3"、"起4";"倒"表示某一动作的持续或是某一状态的持续,我们将其分别称为"倒1"和"倒2"。它们三者之间以及与普通话之间都存在许多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评奖规则 一旦"可可豆"们设计的对话入选,就能获得惊喜.我们设置了哪些奖项呢? 阿尔法小王:月度评选,每月将评选出1~3名.可获得30元稿费和"阿尔法天团"限量徽章1枚;集齐4枚徽章可以兑换1件限量版T恤.  相似文献   

17.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如果控制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再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时遵循:(1)男孩患病率=患病孩子的概率;(2)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好不好"实际上有三个,以下分别记为"好不好1""好不好2"和"好不好3". "好不好1"在句中做谓语,它所在的小句表示征求对方意见,例如: ①你说这样做好不好啊? 例句中表示说话人向听话人征求对所做(或者打算做)事情的意见或者评价.  相似文献   

19.
"做"与"作"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做"和"作"常容易混淆。怎样区别它们呢? 先从读音说。"作"字有3个读音:zuo(作文)、zuo(作坊)、zuo(作料);"做"字只有1个读音zuo。这个区别明显。 再从字义来说。含有  相似文献   

20.
"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 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 "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无关.正是这两个时间点上看上去有明显界限的词,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本文将在解析"了1"语法意义的基础上,用"过"替换作比较研究,探索与"了 1""过"系联的动词对替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