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以萧红研究为个案历史性地考察多部文学史和学术著作中萧红研究论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受鲁迅、胡风和茅盾评价影响在左翼作家版图下论述萧红的文学史著作和在"重写文学史"思潮影响下对萧红的多样化解读尝试,并探讨了文学史论述背后的研究机制对文学史写作的影响。通过研究关于萧红的文学史书写,试图考察一代代文学史研究者和书写者如何建构、评述萧红,以至于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学史面貌。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国文学史研究与编纂述评刘高权近年来,对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讨论,对文学史编纂体例和类型的讨论,对文学史编写创新性的讨论等出现了一个高潮。梳理和评述这些讨论和争鸣,对于发展和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史学、繁荣中国的文学史事业将不无助益。一、对文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要使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具有整体性和理论性,就必须建立一门新学科—文学史学。文学史学应总结前人编写文学史的经验、教训,开展对文学史研究的研究;建构中国文学史学,必须从中国文学史的实际出发,突出表现中国文学的民族风格,必须走自己的路,还需更新观念,探讨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必须确立和构建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充分尊重和肯定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实际性存在。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长期互动、共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融合途径都参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史和主流文学史相互融通的路径,并且在价值层面对少数民族文学史构建合理性进行评判,对最终通达多元汇通的多民族文学史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文学史的界定众说纷纭,以至于这一概念被使用时出现了含混模糊。事实上,从有文学史之实但无文学史之名,到有文学史之名且包含有多重内涵,文学史的内涵经历了漫长的流变过程。文学史主要包含文学史事实、文学史书写和文学史哲学三个构成层面。与之对应,文学史的意义也是多重的:其一,传播知识、传承文学技法和弘扬文学经典;其二,让后学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与趋势,并将其纳入到民族新文化的建构当中,彰显其时代价值;其三,建构特色的文学史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文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的“还原”热,对一体化文学史认知模式起到解构作用。一方面,文学史的还原是可能的,其重要途径就是重建文学史的格局,通过对文学史时空观念的重造、文学史的重评以及对文学史中被遮蔽的价值的发掘,我们就能够不断地接近文学史的现场。另一方面,文学史的还原又是有限度的,其编纂的主体性特征使得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中的“还原”热存在着厚此薄彼、以偏概全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研究是当下的学术热点,本文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文学史的著述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日本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从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分期实践中分析其分期的标准和指导理论,为其他国家文学史的分期问题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促进日本文学研究及日本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人们的文学观念、评价标准都相应发生了改变,有了很多新版文学史。我们从这些重写的文学史中,仍可以看到“重写文学史”留下的理论盲点。该文旨在研究“重写文学史”运动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对作家三毛在文学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人们的文学观念、评价标准都相应发生了改变,有了很多新版文学史。我们从这些重写的文学史中,仍可以看到“重写文学史”留下的理论盲点。该文旨在研究“重写文学史”运动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对作家三毛在文学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鉴于本世纪初关于文学史分期的大讨论的初衷及最后的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上个世纪初5、0年代有关文学史分期的方法和观点加以梳理,期望为文学史建构范式及文学史的编纂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兼论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深刻而持久的过程。当前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经验教训,我国的学校历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历史教育的本义是什么?”的问题,即今后应当在历史课程功能(公民教育)、历史课程性质(人格教育)、历史课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三方面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加强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控,是提高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史学论文欠缺规范指引、论文指导师资不足、评分体系不完善和监控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提高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加强规范管理和有效监控的对策是:第一,围绕培养方案,制定目标监管;第二,多管齐下,实施全程监管;第三,完善评分标准,实施评价监管。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而数学史教育是此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有积极作用。采用"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数学史教育"、"课后与学生交流数学史"、"在作业及考核环节中增加数学史部分"等方式,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部分改良和推动,引入了数学史教育,在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教学效果也有较大提高。实践表明,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史教育,能有效地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方案规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中设置历史选修课,有助于解决历史知识的丰富性与历史课时有限性的矛盾,有助于缓解历史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课程相对滞后的矛盾。历史选修课具有专题性、灵活性、针对性、闲暇性等特点。师资培训要加强针对性,要加强对选修课教材编写和教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近代城市文化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近代文化史一个分支。本文从文化史、历史学的角度分析近代城市文化史此门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内容及其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史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心理学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当前心理学史课程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教学指导思想、对课程性质的认识,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存在一些误区。心理学史教学应重视原著选读,开展研究型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展性目标角度,论述了数学史知识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并探讨了如何把数学史知识整合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准确科学合理恰当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史学评价,是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以科学历史观为指导,通过多元史观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学生史学评价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9.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历史课教学,是高等教育、艺术教育和学科教学三者的统一和融合,与普通高职院校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目前艺术院校中历史课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从校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大胆的探索,走符合艺术教育特色的改革之路,历史课教学才能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社会经济史课程是历史学专门史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授总体要求是对全国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宏观的把握,以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涉及面宽广,内容易于空大,并且学生的学科背景不同,对课程内容有时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在宏观地介绍全国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同时,应该结合本地方社会经济情况,在宏观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关照下,回归到地域经济的分析中来,将使课程讲授更为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