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设计并搭建了一种模块化三相三电平低压光伏逆变器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包含断路器模块、直流母线电容模块、L滤波器模块、传感器模块、DSP控制板模块、三相逆变桥模块和隔离电源模块。光伏逆变器直流侧连接实验室建筑顶部的小型光伏阵列,交流电网通过变压器降压,能够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该实验平台能够完成电网电压锁相(PLL)、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PWM)、并网、最大功率跟踪(MPPT)等实验。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电动汽车能量稳定高效地回馈给智能电网,三相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出改进的基于dq坐标系下的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策略,使系统在单位功率因数下工作,减小并网过程中电流的冲击和谐波,改善控制效果。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分别建立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在电流环中引入电流前馈解耦。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逆变过程开关器件的脉冲信号、直流侧电压、交流侧电压与电流、谐波等,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母线开关电容稳压控制节点布设多为分散状态,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但控制结果的谐波波动幅度变大。主要研究了不同负载下的特高压直流中性线母线开关电容稳压控制技术,根据实际稳压控制需求与标准,预处理直流母线开关电容稳压控制环境,构建多层级聚集的节点布设结构,扩大对应的控制范围,实现集成稳压控制节点的设定,在不同负载下设计开关电容稳压拓扑控制结构,采用定占空比开关电容修正实现电容稳压控制,发现在不同负载环境下,该项技术对线路运行出现的谐波波动幅度处理效果较好,能提高母线开关电容稳压的实际控制程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变频器在电机测试平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双  郭耀华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6):43-44,45
采用变频器带动交流异步电动机作为模拟负载的测试方案,并且介绍采用AFE交流侧回馈方案和直流母线回馈方案。这两种方案的测试台都可以实现在零速至额定转速下进行模拟加载来完成对被测方的性能测试,并且节约能源,降低使用成本,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9,(5):71-76
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控制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特别适合于反馈能量的吸收及回馈再应用场合。系统分析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两个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实现条件;采用并联交错的方式降低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和EMI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证明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在输出480 W时,效率可达98. 22%。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al Multilevel Conveter,MM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使得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变换器能够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为交流电网提供惯性和阻尼.建立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电气及机械模型,仿真实现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在MMC上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MMC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技术,能够提供一定的惯性和阻尼,较好地实现对交流系统的有功-频率控制和无功-电压控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连续型生产企业的变频器在电网"晃电"时发生低压跳闸的现象,借鉴UPS系统中备用电池组对系统进行"晃电"瞬时支撑的思想,采用变频器DC-BANK直流支撑技术,结合变频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对变频器直流母线进行直流电压支撑的方法,实现了对变频器系统的抗"晃电"改造。介绍了将变频器进行抗"晃电"改造的几种技术路线,通过对几种方案所采用的支撑原理、拓扑结构和电路组成等进行分析对比,明确了各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适合输入串联型正激、反激变换器的无源缓冲环节.该无源缓冲环节由吸收电容、耦合电感以及二极管构成.在各串联电路中,利用吸收电容吸收变压器在开关管关断后的剩余能量,通过耦合电感与吸收电容的谐振工作将该能量向变换器的输入侧回馈.采用耦合电感使各串联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期间具备自然均压能力,同时各吸收电容具备自然均压能力,可确保各串联电路开关管的电压均衡.以该类反激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所提无源缓冲环节的工作过程、设计要素等进行分析,设计1.5 kV的该类变换器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人体静电参数,得到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静电电容范围。利用模拟实验,研究了静电放电对瓦斯的燃爆电压,得到燃爆电压、能量和放电电容的关系。结果表明:人体电容为250pF量级,但在金属架附近,很容易上升到1000pF以上。在通常条件下,人体静电电压可以产生静电放电,其能量足以引爆低浓度瓦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传统无源负载无法修改参数的缺陷,背靠背拓扑的单相交流电子负载应运而生。但在低压小功率实验场合,电网电压容易受到谐波电流影响而畸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锁频环(SOGI-FLL)的可变功率因数控制策略。采用SOGI-FLL提高对畸变电网电压的锁相精度,获得基波分量和正交分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功率因数连续可调的控制方案;通过整流侧和逆变侧功率因数角协同控制,来减小直流母线波动。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制作的单相低压交流电子负载能够分别模拟容性、阻性和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在0.5~1.0范围内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三相不对称负载的光伏正弦波逆变电源,该系统采用了TI公司生产的TMS320LF2407 DSP作为主控芯片,通过输出电流瞬时值反馈与电压平均值反馈控制将直流电逆变为标准的三相正弦波交流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将可控硅调整与晶体管串联稳压电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输出电压连续可调的高压大功率直流稳压电源。该电源不仅具有输出纹波小、输出特性好、瞬时响应快等线性电源的优点,还具有调整管的管压降小、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作为高压铝电解电容器充电测试的高性能电源而用于自动分选机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该设计主电路采用单端反激变换器,实现AC/DC变换,输出双路直流电压。控制电路以COP8CDR9单片机为核心,按照时间最优和PID控制方式实现PWM调节。整机具有故障自我保护和液晶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运放构建有3个极点的开环放大电路,由Multisim的AC Analysis获得该电路的频率响应,找到对应相位差为-180°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根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条件,分析出反馈系数范围,据此计算出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反馈电阻,构成反馈放大电路。改变反馈电阻,用Multisim中的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用Fourier Analysis对输出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结果显示振荡波形主要由两部分频率成分迭加而成,一部分是对输入信号放大产生的输出信号;另一部分是由于自激振荡产生的输出信号,其频率值与理论分析一致,除此之外,还包含幅值较小的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分量。通过仿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自激振荡的起振过程,随反馈电阻增大,振荡幅度减小到振荡消失等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电压陷落(电压骤降)是电能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电力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电压陷落不仅会引起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电能质量问题,也会危及用电设备的可靠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动态电压补偿器的设计,它并无注入变压器,直接串联在低压线路中、保护用电设备。该设计主要解决90%以上的电压陷落,它充分利用电压陷落时电网所剩的电压,达到用最少量的直流电容量来储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输入电压为5.5V~25V,输出电压为5V的直流稳压电源及其漏电保护装置系统.直流稳压电源模块采用达林顿管TIP42、OP07运算放大器及三极管构成一个深度负反馈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经ADS1286转换为数字量后送入单片机采样输出电压,经霍尔电流传感器CSM002A、跟随器OP07后,送入ADS1286,转换为数字量后送入单片机采样负载电流.由软件程序计算功率,并在液晶上显示.通过采样负载电流与总电流的差值实现漏电检测,并进行漏电保护.经测试,系统电压调整率Su≤1%,负载调整率SL≤1%,5.5V ~ 25V输入,输出为5±0.05V.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馈元件与电路输入、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来简化反馈类型的判别过程,并根据电压和电流的相互转换关系,采用“瞬时电流法”判别反馈电路的性质.通过对四种反馈电路的分析,来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是放大电路的三项指标,一般用微变等效电路法计算,但是在负反馈放大器中,由于引入反馈支路,用微变等效电路法计算上述指标很困难。本文给出一种消去反馈支路的方法,使负反馈放大器的计算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9.
介绍UPQ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出利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中的park变换和park反变换,提取出三相不对称畸变电压系统的基波正序电压,再利用能量平衡原理计算出电源参考电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现有的UPQC检测方法相比,简单易行,实时性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微逆变器可实现独立的光伏模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极大优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能量转换,提供即插即用概念。光伏微逆变器在功率变换中,常采用高频变压器升压产生期望的输出交流电压,根据直流链配置可以分为直流链、伪直流链和无直流链3种微逆变器拓扑结构。微逆变器控制技术包括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技术、输出电流控制技术、孤岛效应侦测与保证技术等,且功率开关对于改善微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