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曾经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了“五个实”: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把自媒体和思政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必然选择。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中介和教学环境4个方面,探索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应对路径: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学管理,实现思政课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教育多元融合,探索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强思政课文化建设,筑牢思政课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区庆耀 《大众科技》2014,(2):113-114
说课,作为新的教研形式,对于教育观念的改革、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学的研究、反思、评价无疑是一种可取的有效途径。由于说课的目的不同,说课可以是课前说,也可以是课后说。文章分析课后说课的特点,与课前说课区别开来,从而走出课后说课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课改后,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每堂课,提高课的质量,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做好体育课的前期准备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保证,对于上好体育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准备有:课前教材教法的准备、课前了解分析学生情况、课前制定好教案、课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和教具、课前服装的准备、课前心理准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宇 《人天科学研究》2014,(11):175-177
2011年,全球首个慕课平台推出,随后慕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形成慕课生态系统,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慕课平台具有典型双边平台的特征,为了使慕课健康有序地发展,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从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3个方面研究慕课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并对慕课发展提出建议,即成立中国慕课平台,完善慕课平台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好课的境界     
一堂好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第一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在"字。我"在不在"课上,这很重要。此处的"在",大概涉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在";第二个层次是"意在",是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第三个层次是"思在",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慕课的起源、发展与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慕课特色服务的可行性。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支持因材施教的职教慕课教学,如参与慕课课程开发、服务院校慕课课程讨论、开展慕课课程辅导。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英美文学课受到极大的冲击,而英美文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深层次跨文化交际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微课这一新生的教学方式与英美文学课相结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当前微课发展形势,阐述了微课应用于英美文学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学质量是思政课的生命。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思政课教师永恒的追求。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领导重视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和趣味性强的优点,将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目前,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重视微课教学,提高微课教学利用率;利用微课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正确认识微课,提高微课内容质量,利用微课组织活动,增加课堂互动等方面去改进。  相似文献   

11.
刘星光 《科教文汇》2013,(35):75-76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了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使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呈现出新的状态。本文主要从高校英语的导入教学方式,现代化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解析,开展高校英语的控制方式教学进行分析,针对当今环境下高校英语高效教学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我国高校英语的高效教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娟娟 《科教文汇》2014,(3):151-151,163
小组教学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而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法宝。怎样才能将小组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各种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家福 《科教文汇》2014,(29):160-161
案例教学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以实例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动态、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法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较多的,那么作为法律课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了教学研究中的重点。本文就是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教学”本质上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过程相契合。综合运用教学理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教与学的最佳融合,即为混合式教学的宗旨所在。本文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阐述了“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经过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更有助于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王永恩 《科教文汇》2020,(6):149-150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理念存在很严重的缺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成绩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使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初中英语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如何采用分层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合理地使用分层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预科语文网络教学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是教育教学顺应时势的一次成功突破。该文从网络教学取得的成效和呈现的问题两方面出发,具体分析预科语文网络课的教学效果,详尽地阐述影响预科语文网络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希望通过对此次教学的全面总结,结合教学反思,积极推进语文网络教学实践成果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军华 《科教文汇》2014,(25):31-3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基础课,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教学理念较陈旧,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客体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介体相对简陋,课堂教学监督机制流于形式。本文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学主体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教学客体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优化教学中介,净化教学环境,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为为 《科教文汇》2014,(21):71-71
说课作为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是新课堂教学的研究形式,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职教改革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方面对导尿术进行说课设计。  相似文献   

19.
蓝艳 《科教文汇》2020,(9):112-113
根据高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教育学”作为一门纯理论课程,需要通过新鲜有活力、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带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适当转变教学风格,改变教学策略,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便捷、智能、时间和空间不限的优势,提高“教育学”的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文强 《科教文汇》2014,(18):134-135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教学经验的总结。本文在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从教学模式框架的微观层面出发,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