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94年高考语文卷第21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相似文献   

2.
94年高考语文全国试卷(“新科目卷’)第21题是: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这种试题,通常称为变通类试题。 这种试题,在以往的高考中也偶而出现过,只因为题量少、占分小,未引起注意。但是,随着高考语文逐步重视加强对能力的考查和对语言实用性的考查,变通类试题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大,占分将会增加。我们复习备考,就应充分注意这种导向,好好研究如何解答变通类试题。  相似文献   

3.
九四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述题文字有不确当处,试指摘之。这道题目如下,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4分)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  相似文献   

4.
1986年高考首次设计句式变换题,考查了考生对句式知识的运用能力,活而实用。如果朝深层思考一下,还有一种隐蔽性、多样式句式变换题,其题型更活、要求运用句式知识的能力更高,值得重视。列举起来,大致有 一、限词式 谓语,是‘句子必不可少的成分’(吕叔湘语),谓语用词的限制,往往‘牵’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着句式的选用。如1994年全国第20题,对于‘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这一有岐义的标题,命题要求按下列规定加以变换:  相似文献   

5.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字、词填空的题目。字、词填空是一项既可以考查考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贯通文意的有效方式。我们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以填空选字的技巧。首先要告诉学生解答填字题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素质。我认为“填字”的过程应该是:读懂句意  相似文献   

6.
高考病旬题的命题材料大多取自报刊,鲜活、丰富、多彩。考生辨析修改病句应该从寻找其中的标志性词语入手,如否定词、关联词语、介词结构、并列短语、正反两面词等,否则很难得分。不同标志性词语常有不同的“病症”表现,下面类说关于介词结构的高考病旬。  相似文献   

7.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一大题考查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有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现代汉语的字形、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恰当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等能力。下面分别对各小题作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比较近十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理科由“3 2”高考的“知识立意”向“3 X”高考的“能力立意”转化被充分体现在高考试题中,下面就高考喷泉实验题及相应的练习加以说明. 一、以“知识立意”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1.(1994年上海)能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  相似文献   

9.
高考语文命题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年年高考语文题都有变化,有创新。这主要体现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这个板块上。这一板块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生得分差距较大。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对2004年全国15套高考题作了梳理,对其中四类典型的语用新题型进行解读,点拨其答题技巧,以期对广大考生2005年的高考有所帮助。题型一:写串(台)词【典型考题举例】1.(全国卷I)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  相似文献   

10.
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的一种重要题型,它集词的用法与搭配、词语辨析、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等考查于一体,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既考查词汇知识,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完形填空"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型,所占比重较大。高考完形填空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是30分,所以完形填空的得分对考生在高考中能否获高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完形填空旨在全面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集词的用法及搭配,词语辨析、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等考查于一体,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既考查词汇知识,也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考语文科说明》对词语的运用提出明确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考察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体现此项要求的题目多集中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词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以及关联词语的选用等,题型多采用选择题。例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①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  相似文献   

13.
一、词语运用【考点提示】《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高考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填词语和修改用错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备考应注意三点:①重点考查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多在易混淆处设题;②辨析词语,把握词义、语境两个重点;③注重对比,注意使用正确、使用优劣两个层面。【高考真题】(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提示《考试大纲》对词语运用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填词语和修改用错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对于词语运用的备考,首先应该明确三个方面:高考重点考查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多在易混淆处设题;辨析词语,把握词义、语境是备考的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语境选用词语,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稳定性很强的一种题型,也是考查考生词语使用能力的主要形式。然而,考生往往会因其分值小(3分),而对之不够重视。解题时,常常“跟着感觉走,凭着猜测解”,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更谈不上理性地运用一些解题技巧,下笔随意,不知就里,故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考点提示】《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高考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填词语和修改用错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备考应注意三点:1.重点考查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这些多在易混淆处设题。2.辨析词语,把握词义、语境两个重点。3.注重对比,注意使用正确、使用优劣两个层面。【高考链接】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的义务。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A.暴发抚养盈利B.暴发赡养营利C.爆…  相似文献   

17.
一、修改语段型修改语段为传统题型,工具性特征最为明显。它是语言表达测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考试题从’92到’98已经连续6年出现这类题型。我们训练时决不容忽视。给一段文字,让考生动手修改语段,考生思维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往往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本题型旨在考察考生的定义思维和演绎思维,考察考生的语言素养和语体技能。’92年考“广播稿的口语与通俗化”,’93年考“报道语言的简明”,’94年考“启事标题修改的准确得体”,’95年考“便条修改的得体”,’96年考“广告的标点、语法、句意表述的准确得体”、’97年考“黑板报标点、词语、语法的简明得体”,’98年考“一段话的简明连贯”。往年此类题型内容杂,信息量大,修改要求高,而且每年出现的文体多变,形式多变,教师指导感到棘手,学生解题困惑重重。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词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语言运用中,正确地选择词语是很重要的一环。 历年的高考,都十分注意对考生的词汇积累和使用的考查。在1994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语文科说明》总共31个条目中,涉及到词语运用的竟达16条之多。其中,“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能够辨析不通顺的句子,并加以改正”、“能够做到语言规范:清晰、连贯”、“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能够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语言规范、连贯、得体”等几项,对考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且贯穿于整个考查系统(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  相似文献   

19.
高考单项填空题虽然只有15分,但其在整份试题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单项填空题综合考查考生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知识,是对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最好考查。近年来,高考单项填空题考查逐渐呈现出“语境化”的特征,题干信息复杂,让考生有“雾里看花”之感。下面,笔者将谈谈高考单项填空题常见的错因及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语文试题年年都有对汉字字形的考查(一般是第2题,占3分)。它要求考生能“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见《考试说明》),能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同时,又注重对成语、俗语中的音同或音近的别字的考查。为了更好地分析、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先请大家来看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