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呢?很多老师对此备感陌生.数学思想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在数学知识和方法作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学习数  相似文献   

2.
有机会研读《数学 4 (必修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下简称新教材 ) ,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感觉耳目一新 ,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不仅得到了知识与技能 ,更得到了一种数学精神与文化的熏陶 .数学 4 (必修 )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 ,从这三部分的编写中 ,我感觉有以下一些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与加强 ,不揣浅陋 .1 加大了对知识的探索力度图 1“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探索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远比学生记忆一个公式更重要 ,在高中课程标准中也谈到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由于我们原有教育方法的弊端,目前我们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够,对于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几乎就是空白.每次课上的小组合作讨论基本上就是在校对答案,根本就没有能够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感觉很累,也很窝火,学生也是感觉很空,没学到什么.效率很低.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下就结合本人的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2019年秋季学期起,海南省实施新课程.高中数学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数学》(必修一)新教材.新教材习题配置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相关的问题,注重了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的培养;注重了逻辑推理、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更加关注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及分类与整合思想的渗透.下面以《数学》(必修一)中一道零点区间问题为例来加以剖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与解答”栏目中的问题大多数是比较优秀的,很多问题具有代表性,所提供的解答也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引人入胜,颇有创意.但也有部分问题,原作者给出的解答,过程曲折迂回,技巧性高,不够自然.下面笔者对《数学教学》几个数学问题作一探讨,给出比较简单、自然的解法,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中职生问题的多样化,对中职学校老师的上课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中职校的数学教师,面对学生感觉学得最吃力、最没有成就感的数学,尽管做了很多努力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改善中职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一个中职校数学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开2000年中考试卷,你就会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新面孔,它们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基础为基础,考查数学基本能力及数学意识;二是考查思维的过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素质及创新能力.这两点也将是未来中考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1 2010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2 2010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对创新意识的能力要求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对数学概念课常常有枯燥和索然无味的感觉.用什么方式进行概念课教学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概念课教学不管是问题情境式,还是学生探究式,这些方式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问题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允许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路和关心的对象来解决问题,才能将"数学探究"在概念课中体现出来.本文以余弦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片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早在 1991年 ,杨之、劳格先生在《中学数学研究问题三议》一文中 ,提出了中学数学研究的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用 .它不仅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根本途径 .“关于数学课本 ,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要丰富一下书中的内容 ,总感觉数学太枯燥 ,提不起兴趣 ,应多与实际结合”;“希望多一些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相关的内容 ,少一些枯燥乏味、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毫无关系的内容”[见文 1] .上面几段学生的话很具代表性 ,我对此看法深表赞同 .数学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 ,但我们的中…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围绕数学符号意识这一主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在其内涵理解、关于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对此进行梳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渗透在每个板块或专题中",并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价值.2016年10月8号,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了[2016]第179号文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特别提出要关注数学文化.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在国内教育理论界已有大量的研究,此类研究多是从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着手,而缺乏数学文化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很多一线教师对数学文化教学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或者,不以为然.数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也是我们的数字教育应该追求的东西,如何在中学数学教育中通过具体素材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是新课改中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谈谈笔者对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文化渗透的实施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刚过"而立之年"的郝保国,10年前迈进祁阳一中的门槛,开始在这块园地里苦苦探索和耕耘.10年过去,他先后在《数学教师》、《湖南数学通讯》、《中学数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1篇,计11万字;他参与编写了《中学生学法讲座》、《初等数学问题研究》、《高中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1):48-49
数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总体的感觉就是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获得和掌握数学基本运用能力,这是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湖南教育》2010,(7):54-55
一、问题提出 低年级学生常常感觉数学单调而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学数学、做数学并喜爱数学,必须想方设法激趣、增效、减负.数学儿歌是否为低年级学生所喜爱?是否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为此,我申请了《数学课前常规活动的有效实施与研究》的课题,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数学儿歌诵读的探索,从一年级开始,做了为期两年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背景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以数学作为基础的,数学也是被人们公认的基础学科,在高中教学体系中,数学是基础学科.但是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特别敬畏,尤其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深度和学习方法都与初中有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很多高中生讨厌数学、害怕数学,对高中数学不能适应,面对数学题是产生了有心无力的感觉,不知道如何解答题目,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教师在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一:学生虽然团坐在一起,气氛也算活跃,但小组里往往以优生为主,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左右了整个小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课题之一,但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可以从搭建数学平台这个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过富有趣味的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素养.现根据“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的探索和尝试,谈谈笔者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用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何画板》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而且利用它可以改善认知环境,使数学对象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教师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益,改进教学方法,深刻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