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中微量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鲜肉桂叶及分别在不同贮存温度(15℃、20℃、25℃、30℃、室温)下贮存不同时间(0~90d)肉桂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得到的肉桂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其中微量(相对含量0.1%~1.0%)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在贮存过程中共检测到13种微量萜类成分,分别为(-)-龙脑、γ-依兰油烯、β-杜松烯、香树烯、(-)-α-蒎烯、α-人参烯、石竹烯、喇叭烯、桉油烯醇、库贝醇、毕橙茄醇、α-红没药醇、绿花白千层醇。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微量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贮存80d以上的肉桂叶中基本不含萜类成分。该研究为肉桂采摘后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肉桂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松香改性反应和酯化反应副产物的树脂油进行分析,所得质谱图直接与该机中的NIST和Wiley 7数据库的标准图谱作对照.结果 表明,松香改性反应副产物树脂油共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29种化合物;松香酯化反应副产物树脂油共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54种化合物.松香树脂油主要化学成分为甲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还有较少量的萜品醇酮类和烷烃类等化合物.甲酯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脱氢枞酸甲酯、枞酸甲酯、异海松酸甲酯和二氢异海松酸甲酯等,色谱含量分别为24.94%、21.03%、8.07%和4.92%;烯烃类的主要化学成分苧烯、长叶烯、异长环烯和莰烯等,色谱含量分别为27.79%、24.23%、14.86%和3.47%;萜品醇酮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Z-β-萜品醇、α-松油醇、α-芳樟醇和α-异甲基紫罗兰酮等,色谱含量分别为4.63%、2.55%、0.29%和0.16%;烷烃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E)-2,3-环氧蒈烷、蒈烷和2-甲基-1-亚甲基-3-(1-甲基乙基)-环戊烷等,色谱含量分别为4.29%、1.23%和0.22%.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HS-GC-MS法分析川木香、广木香、土木香、藏木香挥发性成分,为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顶空进样器结合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成分。结合NISY20.L对色谱结果进行分析,并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相对含量。结果 川木香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2种、广木香38种、土木香41种、藏木香41种。共有成分有异戊醛、醋酸、β-石竹烯、Beta-榄香烯、去氢木香内酯五种。川木香以(Z,Z,Z)-十七-1,8,11,14-四烯、醋酸、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广木香以β-石竹烯、水芹烯、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土木香以Bohlmann K2631、beta-蒎烯为主。藏木香以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Beta-榄香烯为主。结论 HS-GC-MS可快速、高灵敏度、减少样品使用量分析四种“木香”的挥发性成分,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测定其水溶液总酚含量和分析研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水溶液中总多酚含量,并通过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GC/MS技术鉴定出10个成分(见表1)。结论:总多酚含量为6.56mg/ml;挥发油主要由烷烃(72.88%,相对质量分数,下同)、醇(12.93%)、醚(14.19%)组成,其中烷烃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和台桧球果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华山松、云南松两种针叶树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是以β-蒎烯、柠檬烯和β-香叶烯为主要成分。台桧球果与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另外,β-水芹烯在云南松球果挥发性物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其他几种针叶树球果中含量很少;在台桧球果挥发性物质中月桂烯和桧烯的含量比较多,而在其他两种针  相似文献   

6.
广藿香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药,对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腹痛吐泻及头痛等有较好治疗效果,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等地方均有栽培.广藿香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包含β-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等.研究中通过一测多法同时测定广藿香4种成分的含量,为广藿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茵黄胶囊是西藏军区总医院研制的医院制剂,含藏茵陈(蒂达)、大黄二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该方原为汤剂,经多年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由于藏茵陈味极苦,为了临床服用方便,减少服用量,把汤剂改为胶囊.由于藏茵陈主要含蒿属香豆精、β-蒎烯、茵陈炔酮、茵陈烯酮等①,大黄主要含蒽甙、芪甙、鞣甙、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衍生物大黄素甲醚-8-0-β-D-龙胆双糖甙、番泻甙元C、大黄二蒽酮B和C、鞣质等②,根据其成分化学性质,结合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用30%乙醇作溶剂提取效果较好.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扩大生产,本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胶囊提取时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了考察优先.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藏菖蒲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为相关药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藏菖蒲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与数据库的比对,确定具体物质。结果共鉴定出8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结论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分辨率高,便捷,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
贵州生姜资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报告了对贵州水城生姜资源的研究成果,测定了生姜精油及姜辣素含量,用GC/MS鉴定了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生姜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研究以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工艺研究,为生姜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了基础工作。研究指出:贵州生姜资源丰富,仅水城县发耳乡就年产8×104t是该区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利用生姜的有效成分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可开发出一系列食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以15β,16β-亚甲基-3-羟基-17-酮-4-烯雉甾为原料,经4步化学反应制备屈螺酮,总收率达到24.4%.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甘肃省兰州市的榆中、七里河、西固不同产地百合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兰州百合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榆中百合挥发油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七里河百合挥发油共鉴定出1 0种化合物;西固百合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灯盏细辛药材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本文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灯盏细辛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HMBC、HR-MS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灯盏细辛乙醚提取部位中分离和鉴定出4个化合物,24(s)-3β-羟基豆甾-5-烯-7-酮(化合物1)、染料木素(化合物2)、3',4'-二甲氧基槲皮素(化合物3)、β-谷甾醇(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灯盏细辛药材中分离得到。[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内容,为今后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PY-GC/MS联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复合橡胶研究过程中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国内外对复合橡胶的成分测试主要采用采样制样再通过气相色谱(GC)、质谱(MS),或者是GC/MS和GC/FTIR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本文提出采用PY-GC/MS一体法对复合橡胶进行成分测试应用研究,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对复合橡胶的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可以研究裂解产物与原样品的组成、结构。同时,对于PY-GC/MS法也可供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医药卫生、司法检验、能源、地质及地球化学等领域的测定参考。对其以后的发展运用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湖北樟属植物13号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分析的结果,从 已鉴定出的108个化学成分中,筛选出30个主要成分,综合各种植物的17个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数量分类研究。数学分析结果揭示了樟属各种性状变化的规律性,尤其是形态特征 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乙酸龙脑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和芳樟醇等重要香精原料的含 量,与某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密切相关,罗勒烯可能是樟属分组的特征性成分。本文还在聚类 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分类群的划分,并根据精油成分在不同种和同种不同类型中的 分布及含量,参照各分类群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其演化关系作出了推论。湖北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我国西南的黄樟樟脑型,而芳樟和黄樟芳樟醇型则是最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顶空-气质联用(HS-GC-MS)分析乌奴龙胆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分析乌奴龙胆挥发性成分种类,为乌奴龙胆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乌奴龙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NIST谱库检索,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从乌奴龙胆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主要是醛类、烯烃、酮类、酯类物质。结论在检测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中,均以希烃类成分为主,含量最高的是(+)一柠檬烯(45.055%),本次还从乌奴龙胆中新发现了异戊醛、香叶醇、柠檬醛、芳樟醇天水醛钠、反式石竹烯、橙花醇等物质,为乌奴龙胆药材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烤烟烟梗香味成分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烟草制品,不论是卷烟、雪茄烟,还是斗烟、水烟及旱烟,所赋予人们的生理享受,即生理强度(劲头)、香气和吃味等,大都来源于烟叶的天然成分。然而在其加工制造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克服烟叶自身质量的局限性,矫正、弥补和提高烟草制品的香味,遮盖杂气,减少刺激性和辛辣味,广泛应用与加香加料技术。本文用GC和GC/MS方法测定并对比分析了烤烟叶片与烟梗中的香味成分。从测定结果看,中性香味成分、酸性成分和大多数的碱性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比烟梗中的高,只有吡啶、2-乙酰吡啶在烟梗中的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准确测定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系统开展该化合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β-榄香烯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Navpack C1s柱(150×3.9mm i.d.,5μm),柱前接Waters C18预柱(8×4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内标为蓬莪术环二烯.结果: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147~ 5.88μg·mL-1,R=0.998,.方法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15%,萃取回收率≥7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β-榄香烯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适用于该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栀子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栀子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栀子花中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得油率,再运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提油率为1.02%,分析得出其中的38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18%,主要有右旋萜二烯(14.74%)、丁酸-1-乙烯基-1,5-二甲基-4-己烯基酯(13.25%)、环氧乙烷(12.45%)、芳樟醇(8.32%)。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中有很多的萜烯类、酯类、油酸类、脂肪酸等,在药品方剂、食品、化妆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凌云县产的八角茴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这些八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浸提茴油也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大红八角浸提茴油和干枝八角浸提茴油的有效成分都比直接茴油的还要高,这些挥发油的主成分相似,主要为反式茴香脑、草蒿脑、小茴香灵、茴香醛等。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随加工方式不同又各有区别,为其充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朋  竺锡武  陈集双 《科技通报》2010,26(3):374-376,379
目的:鉴定长裂苦苣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裂苦苣菜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和保留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6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89.49%。结论:长裂苦苣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35.8%)、十六烷酸(3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