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方言词“猫儿匿”的理据难明,致有外来译音词一说,但它实际是汉语谐音趣难词。“猫”是“卯”的谐音,隐实示虚,由固定义而指隐藏,与“匿”复说,也就是北京方言“猫冬”中的“猫(卯)”。  相似文献   

2.
刘瑞明先生“‘猫儿匿’的妙趣”一文 ,将该词释为与真猫无涉的“卯匿” ,是前暗后明的同义语素复合构成的隐实示虚的谐音趣难词。其实“猫儿匿”是对其本源词“猫儿盖屎”的变异、引申与雅化。  相似文献   

3.
许多方言词中“猫”字共有 14类隐实示虚趣难词。从唐代始 ,连续到近当代 ,词例大增 ,而且有系列性。“猫儿匿”仅是其中的一个。这类词语的理据是语言研究的薄弱之处 ,易于误看成比喻 ,王志尧对“猫儿匿”新释也是如此。只有从语言和文化的大背景即从谐音趣难词的新释才能确解  相似文献   

4.
徐振明 《语文知识》2001,(10):81-81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猫腻”一词,意思是说,里面有见不得人的不能公开的地方,引申为阴谋、内幕、攻守同盟等义。这个意思,大体不错,就其书面用字来说,却是错的。当今流行的“猫腻”一词,其书面用字应当是“猫匿”。在读音上,猫字典型地体现了老北京人的卷舌音和儿化韵。匿者,藏也。隐蔽,不愿让人知道  相似文献   

5.
各种语言的词语都是靠词形来传示词义,书写用字与词义要统一。吴语有一大批词语追求理解的难而有趣,词的用字与词义风马牛不相及,字面是虚假的谐音字,理据本字被故意隐蔽了。语言学界对这种谐音趣难词尚未研究,方言辞书应当指明谐音理据,却都避难少提。  相似文献   

6.
固原方言的谐音趣难词,与其他方言对比,既有共同处,也有特异点。参照研究,可以使机杼相得益彰,对词义的理解更加细致。  相似文献   

7.
众多方言词中的“娘”“妈”字,与词义无关,但辞书避释它们的来由。元曲含“娘”字的这类系列词,被误释为骂语。它们都是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趣难词。趣难词是汉语独有而又是研究最薄弱的。本文从此机制探求70个趣难词中的“娘”“妈”字被隐蔽的理据。  相似文献   

8.
六朝乐府诗对后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使全国各地方言产生了特殊的谐音造词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使汉语有了数量众多的有智巧艺术性的词。此尚未有人论述,本文以南京方言为例做补空白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谐音造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北京话这方面的词数量多,具有代表性,但其中很多词的谐音理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刘敬林、刘瑞明二先生近作《北京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对此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为“词的理据中断”补充出“谐音造词法”新类型;论证了汉语谐音造词法中存在“三曲折”的特殊类型;为“语流音变”补充出“同音兼并”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铜斗”是“通达北斗”意思的谐音趣难说法。“泼天”是“拨天”(触及天上)的通假。这两个词各自还有派生的系列词,而辞书都解释错误。  相似文献   

11.
方言中有不少成分对语教学很有益处,不该错过。例如《葫芦僧断葫芦案》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课本注释“雪”“薛”谐音,影射薛家。有学生说.“雪”和“薛”不同音啊。且不说谐音不必同音.“雪”“薛”字音在方言里就另有念法:北京口语管咸菜“雪里蕻”叫xuēlihóng,“雪”读阴平,与“薛”同音:曹雪芹家乡南京话和扬州话都有人声字.“雪”“薛”也同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副妙联     
子孟 《初中生》2006,(9):34-34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这是一副“同音联”。上句的“猫”与“毛”及下旬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而且,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何其严谨工整,堪称妙绝。  相似文献   

13.
荆州方言中的“卯”及其相关结构可分为副词和动词两大类,“卯”所有的结构都或明或暗地表露出“某人鼓足了劲做某事或强烈且坚定选择某事”的意味,其副词用法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动词意味。荆州方言中的“卯”相较于传世文献和普通话中的“卯”,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语用上都有较大差别,从概念隐喻推测出的词义引申路径来看,荆州方言中的“卯”的意义发展更活跃更快。  相似文献   

14.
柳州方言的谐音趣难词除假用动物名外,另一类型是其他的各种虚假用字。两种类型促增了这类词语的数量,形成强势,显示了这种造词方法的普遍性和生命力。对这类词的避释疑难或误释,它们的研究意义,与含动物名的一类相同。  相似文献   

15.
大量使用汉字谐音,是目前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文章以汉字的谐音手法在网络新造词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汉字谐音词的分类、功能、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银川方言词典》作穷尽性调查,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可分为三类:词中以动物名示假求趣、以称人的字作假趣、以其他字作假趣。合计200个,占该词典词条总数6600个的33%。数量大,比例高,说明这一造词法的规律性、普遍性。对它们解读,可欣赏趣难巧智,彰显世代银川人的生活情趣和语言的生动活泼,又可对比出与其他方言此类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7.
柳州方言一大批词中含有狗、鸡、马等字,却与词义无关。这些虚假用字谐音提示着词义理据的另外的真实用字,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特殊的谐音造词法。有谜语的巧智艺术性。语言研究对此尚未注意,词典避释词义理据,或误释为比喻,泯失了智巧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方言词本字隐晦难考,许多闽南方言古语词在辞书中常不得其字。如“飵”、“嫷”、“谲”、“皁”、“揞”、“幐”、“恬”等七个词的本字便常被误用,而这七个词在扬雄的《方言》中均有记载。利用《方言》对这些词进行考辨,求其本字,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词语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例谈“趣难词”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难词”是指在构词手段上谐音替代、隐实示虚,在词义理解上令人生难,在表达效果上富于奇巧智趣之词。此类词,为数甚多但未得充分重视。通过对此类典型例词的释析,抽象出其主要特征,期望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普遍话与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异在语音上,普遍话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语音,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感觉到,词汇问题也不可忽视。许多人在说普遍话时,出现一些方言性词语,只是把这些方言词语的语音普通话化。例如有些浙江人说普通话时出现这样的话:“昨天的会真没有意思,我坐在那里难过死了。”这个句子里“没有”和“难过”二词是按浙江方言使用的。在普通话中,如果“意思”一词是表示“趣味”“情趣”意义,那它前面的否定词用“没”,而不用“没有”,通常只说“真没意思”。这里“难过”一词是指因不得不忍受某事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