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马正扬 《中学文科》2004,(12):32-32
他,是一个自称“马路对面走来的人”。他,是一个自称“什么事都干过的人”。他,是一个自称“与众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2.
叶雷 《今日教育》2012,(9):44-45
梁漱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注定是“一干个人眼中有一干个粱漱溟”,但他自己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相似文献   

3.
我爱草包     
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对没本事、无能耐的人,往往被人骂为“草包一个”。爱“草包”,岂不是甘愿做没出息的人了?是的,草——不少人认为这不是好东西。说这个人没有用,称他是“绣花枕头包稻草”;说他没主见,叫他“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说这人胆小,称他“草木皆兵”;一个孩子失去了爱,说他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说草有用场的,只有《三国演义》中的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6,(12)
指纹的秘密答案:诈骗犯苏珊的手指指纹部分也涂了指甲油,所以没有留下指纹。谁说真话?谁说假话答案:当传教士问高个子的土著人是不是说实话的人时,答话中“Oopf”的意思必定是“是”。如果这位土著人是个说实话的人,他一定如实地答复“是”;而如果他是个说谎话的人,他一定隐瞒真相,仍然答复“是”。因此,矮个子的土著人告诉传教士,他的伙伴说的是“是”,他说的是真实情况。从而,他说他的伙伴是个说谎的人,他说的也必定是真实情况。结论:高个子是一个说谎的人,矮个子是一个说实话的人。植树猜谜答案:五个班分别栽了96、69、88、22、11棵。字…  相似文献   

5.
去看一个人,是在一个早春有雨的上午。那个人大名鼎鼎。“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是北宋年间流传的称颂他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一个比喻;戏剧里,他成了“日断阳、夜断阴”的神仙,交口称颂他是“包青天”或者亲昵的“老包”。在他曾经任职的开封,在湖水之畔,在垂柳的掩映处,有始建于北宋末年的包公祠。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良好的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教育专家司锡龄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与一个人的品德是密不可分的,贡献是三者的乘积,即贡献=知识×能力×工作态度。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一个人知识很多,能力很强,但他的工作态度是“0”,那么他的贡献也只能是“0”。在知识、能力与工作态度三项中,唯有“工作态度”是隐性的,他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干坏事,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人问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同一个问题:你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怎么办?中国人说:“给他一棒子,做掉他。”美国人说:“送他一个美女,让他意志消沉。”日本人却说:“怎么办?当然是和他成为好朋友,并加倍努力赶上他。”笑话当然是笑话,但是从中折射的道理却是发人深省的:竞争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吗?笑话中的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只想着如何削弱甚至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来使自己超过他,这就是所谓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幽默故事9则     
身在何处一个美国人、一个俄罗斯人和一个非洲人被困在一个热气球里随风飘荡。几分钟后,俄罗斯人把手伸到外面,摸摸身边的云彩。“啊哈!”他高兴地叫起来,“这是我的祖国的正上方。”“你怎么知道的?”美国人问。“我能感觉到冷空气”。他说。几个小时后,非洲人伸出他的手:“哈,现在是在我的祖国的正上方。““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俄国人问。“我能感觉到沙漠的热气。”几小时过后,美国人把手伸到云层里:“啊哈,我们终于到了纽约的正上方。”俄国人和非洲人感到惊奇:“你怎么知道得这么确切?”美国人抬起手腕:“看,我的表走得不准了。”记得…  相似文献   

9.
孟欣 《红蜻蜓》2022,(30):20-22
<正>“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那么,拿到这个题目,我们该如何来写呢?第一步,审题。题目中的“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可见我们是要写一个人。我们如何来确定这个“你”呢?这便要结合后面的“好”字来选择。什么样的人,你会觉得他“好”?他帮助过你;他是你的榜样;他为集体做出了贡献;他创造了美好温暖的境界……这样的人都可以说他“好”。这个人就在我们身边,他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一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10.
李振德 《学子》2003,(2):52-52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曾举办过一次“青年宴会”。他要求到会的人各写一篇《自传》。一个满脸沮丧的青年人交给他一份只有3个标点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惊叹号“!”和一个句号“。”他凄然地解释说:“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立即在他的“自传”上加了3个标点: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一个大问号“?”他热情地鼓励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  相似文献   

11.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成员、文痞姚文元,自我标榜为“一贯正确”的“左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招摇撞骗,称王称霸,不可一世.他果真是这样的“文艺理论家”吗?革命导师马克思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79页)只要我们翻开姚文元二十多年来舞文弄墨、放毒捣鬼的历史,就不难看出他不过是一个混迹于文坛的跳梁小丑,一条钻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  相似文献   

12.
教文学作品要注重传授分析人物的方祛。如在教《雷雨》时,要重点分析人物的特征。如周朴园这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也可能有过“真”的感情。周朴园不仅仅是个资本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作为一个“人”,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希望在家庭生活中有精神寄托。特别是当他从繁漪身上找不到“爱”后,为了寄托他空虚的心灵,就自然地怀念当初年轻、漂亮、贤惠、温柔的梅小姐。因此,我们可以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不是没有“真”的因素的。但这个“真”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决不能影响他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圣经”的“路加福音”说有一个人跑来问耶稣,他要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告诉他要遵守“诫命”。这个人说他从小就遵守了。耶稣就很喜欢这个人,并热心地告诉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结果是这个人怕失掉他的产业(他是一个大财主),撇开耶稣跑掉了。“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  相似文献   

14.
1、鸡蛋小贩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上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在那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点…  相似文献   

15.
在人间,有一个魔鬼,一个靠收购了人的脸皮便让人升官发财的魔鬼。怎么?不认识?可每一个卖脸皮的人都称他是“一个救苦救难的天使”。原因吗?很简单,请看“脸皮收购公司”的对联。上联是:“买脸皮一张万金”,下联是:“卖脸皮换官称心”,横批:“服务周到”。如此买卖怎不让人为之动心呢?瞧,又来了一个! 这是一个年轻人,垂头丧气,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他出身贫寒,却梦想升官发财,过富人般阔绰的生活。于是,他为“打点”花掉了最后一分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蓦然间,他  相似文献   

16.
有时候,你很沮丧地发现,朋友的其中一个用处,是用来互相看不起。常常听到有些人在背后批评他们的朋友说:“他念书时的成绩根本比不上我,偏偏他比我幸运,他现在也是不劳而获。”“他这个人常常自作聪明。”“他根本没什么值得炫耀。”“他这一辈子也不会超越我。”好奇怪,那些人  相似文献   

17.
随缘读鲁迅     
许艺 《中文自修》2009,(12):27-27
小学没念几年,我记住了一个叫鲁迅的人,因为他把一个“早”字刻在桌角,“从此后,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于是我也“迟到”了一次,并按计划在桌角刻了一个“早”字,因损害公物受到了批评。于是这个人成了我的“偶像”,因为他刻字不仅不会被批评而且还被写进书里。几年后我知道了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提出的一个“洗澡”问题是出于对诡辩的直观描述和形象理解,让人于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诡辩的本质和内涵。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学生问他:“什么是诡辩?”苏格拉底没有回答,却反问道:“有一个干净的人和一个邋遢的人,同时去拜访某人,这人烧了一大桶水请两人洗澡。你说,洗澡的会是哪一个?”学生立即回答:“那个邋遢的人。”“错,”苏格拉底摇摇头,  相似文献   

19.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疗治伤痛的珍贵树木…  相似文献   

20.
道家开山老子是一个“天人合一”论的倡导者 ,他的思想中兼有“事天”和“治人”两个方面 ;“天”是他的参照系 ,“人”是他的落脚点。抬高天道的价值和强调人间的心术在老子的思想构架中获得了完满的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