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龙 《职业圈》2012,(22):47-47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巷予里那一声经典的“黑芝麻糊嘞”,让南方黑芝麻糊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今天看来这个声音似乎越来越远……以锋利著称的王麻予剪刀在转制过程中,未能阻止其走向破产,这个百年老字号的招牌不得不在众人的惋惜声中变得“锈迹斑斑”……  相似文献   

2.
品牌视觉形象是品牌的"外衣",同时,"品牌视觉"已经是一种营销行为,因为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最初认识往往是从接触品牌外表开始的.品牌视觉形象,也是我们接触和感知一个品牌的"最初",一个"美感质感"的优好"外衣",刺激并吸引着我们的感官,会赢得消费者的芳心,进而增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相似文献   

3.
倒三角形的铁皮标志,品牌名称下方标着"MILANO"及"1913",这个鲜明的形象标识便是米兰又一个以完美主义著称的家族品牌——PRADA.PRADA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奢侈品品牌,每年两季的米兰国际时装周上最令人期待的就是PRADA的秀场.PRADA风靡全球,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更是疯狂,满街的人都在背PRADA的尼龙包.  相似文献   

4.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5,(4):1-1
1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长期以来,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背景下,海外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以及一党执政的质疑之声不断,如何对外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对于更好地树立党和国家的形象至关重要。对外传播好法治建设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吸引力,提升中共及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还能促进中西方在更接近的话语体系中交流互动。依法治国的对外传播需要巧用"中国故事"回应外界质疑,善用传播规律让"法治中国"入脑入心,从微细节、微故事、微媒  相似文献   

5.
法国人说,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笑着,狄德罗叫着,卢梭哭着.这三个人的嬉笑怒骂,穿越那个"理性时代",直落我们今天存活的这个世纪……  相似文献   

6.
女作家范小青是个写作上的"拼命三郎",传说她十几天能写出一部20万字的长篇,一个月能写十几个中篇!她在写作时简直"不食人间烟火",只认得一个"写"字,-直就这么写、写、写…………  相似文献   

7.
在品牌建设的征途中,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品牌战略为品牌建设确立了目标、方向和行为准则,成为品牌建设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品牌战略并非像有些人认为那样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只要我们深刻领悟品牌战略的内涵,就会发现品牌战略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品牌规划的概念很多,各种管理理论书上也不少,我从一些实用的方法、角度来阐释对品牌规划的理解. 在做品牌规划时,需要按照结果导向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的品牌规划,不能呆板地按照教条"一招打天下",去任何地方都是那"三板斧".  相似文献   

9.
顶级奢侈品炫耀的是什么?品位、优雅、时尚、尊贵……无一不是人性的东西。宝马最成功的营销,莫过于与007的多次合作,成功、激情、魅力成为宝马的品牌性格。在这个品牌制胜的时代,要在众多优秀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仅靠功能特性已经远远不够,要赋予品牌更多人性化的因素,才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风青杨 《职业圈》2011,(25):62-63
顶级奢侈品炫耀的是什么?品位、优雅、时尚、尊贵……无一不是人性的东西。宝马最成功的营销,莫过于与007的多次合作,成功、激情、魅力成为宝马的品牌性格。在这个品牌制胜的时代,要在众多优秀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仅靠功能特性已经远远不够,要赋予品牌更多人性化的因素,才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新企业需要"创牌",老企业需要"保牌",对企业来说,品牌是承载于优质产品或劳务中、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体现了企业独特性和价值观念的无形资产,而对公众和消费者来说,是对某企业、某产品心理上的感受和肯定性评价.创品牌和保品牌之于消费者对于该品牌所抱有的忠诚度来体现,这也是现实中的消费者对品牌一贯抱有积极正面的经验,和与该品牌有效互动,不至于随心所欲其它品牌,从而形成习惯购买的长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刻,专家学者把思想解放的坐标回放到改革初期的黄金时刻;我们也透过"两会"——这个展示国情民意的"中国之窗",见证了代表、委员们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责任担当意识,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得"参政"、"议政"变得立体而生动……  相似文献   

13.
寻迹哑目连     
正上虞哑目连和杭州西溪哑目连,是一起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根据《东京梦华录》中对哑杂剧的描写,可以看出哑目连这种古老而典型的民间哑剧形式,其实有着北宋勾栏"哑杂剧"的遗踪。"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这句古老的谚语,道出了中国戏剧诉不尽的情怀往事。而在中国戏剧长河中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戏剧存在,它没有一句唱腔和对白,配以独一无二的乐器招军(管乐器,铜制,分两节,发音极为洪亮),它就是"哑目连",已列入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不认真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愣是吓得我半年不敢坐飞机。文章中说:"……当高度降至1540米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前座舱盖被掀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将他(试飞员谭守才)压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气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  相似文献   

15.
不认真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愣是吓得我半年不敢坐飞机. 文章中说:"……当高度降至1540米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前座舱盖被掀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将他(试飞员谭守才)压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气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  相似文献   

16.
自2020年1月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中国近年来最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中国第一家全数字英文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上线逾4年来所报道的最为沉重复杂的新闻事件。从1月20日晚钟南山院士在中央电视台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的那一刻起,"第六声"便进入了"战时状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布新闻、特写及评论,让国际读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疫情客观而全面的信息。在这一新闻生产的过程中,"第六声"努力克服了人手不足的困难。从人员规模来说,"第六声"的新闻团队是一支堪称"迷你"的队伍,文字记者与编辑的总数不超过20人,整个视觉团队也不到10人。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文化博览》2007,(11):38-39
"人固有一死",文人自然也不例外,人死如灯灭,脑袋掉了都是碗大的疤,文人与其他人也没啥区别。然而,文人既长于思考,又颇"饶舌",即便是行将就木,也每每有"妙语奇言",或幽默,或诙谐,或庄严,或悲壮,各有千秋。"绝响"声中见性格,见风节,咀嚼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8.
"形式保守" "体制落后" "难以适应全球化趋势"……一直以来,家族企业被限定在这样的框框里,而在近些年来却成为企业界、经济学界热议的"关键词",引来诸多业界专家的评论、创业者的效仿、媒体的围观. 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种种研究表明,大型家族企业近年来在出乎意料地发展、壮大.从综合数据来看,在各个主要股市中,家族企业的表现要明显好于那些没有血脉传递关系的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家族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温和的变革",呈现给世人一副"新面孔",家族企业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如何走出一条良性循环模式?对此,本刊记者约访了著名营销策划人、著名国学企管导师谭小芳.  相似文献   

19.
从古到今,黎民百姓口诛笔伐贪官污吏,每每把狗也捎上了,岂止是捎带,简直就是以狗替代贪官了,大有非如此不足以解恨之意:"狗东西,又在巧立名目,乱收费了。""狗日的,上月刚包上六奶,这会儿又煞有介事地作起精神文明报告来了。"……更有甚者,索性直骂贪官为"狗官"。这种骂法自有其"民族传统",只不过"今胜昔"而已。世人骂"狗官"之声不绝于  相似文献   

20.
帕克在《美学原理》一书中以一章节的内容分析音乐与美学的关系,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以东野主人对话秦客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帕克与嵇康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帕克提出"音乐美学",认为音乐具有感情色调,音乐所激发出来的感情是主客体的统一,音乐是模仿自然的;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不具有感情色调,音乐所激发的感情是主体特有的,音乐是自然的。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音乐是客观的,主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音乐具有客观规律,乐音能引起主体的感情,但有时只是一种直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