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片《庐山恋》《庐山恋2010》《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都是围绕庐山来表现爱情,但凸显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色彩。《庐山恋》以政治为主旋律,奏响了人情之美;《庐山恋2010》充分彰显了都市生活的时尚意味;而《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则是"小中求奇",山之静美与爱之悠远互相应和。三部庐山恋体现了江西电影创作审美取向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2.
匡庐晚钟     
对庐山的认识,一般读者只停留在《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等几首古诗上,因而对庐山的印象便只是雄伟、奇秀之类。本文聚焦于深秋的庐山,着力讲述了“虎溪三笑”的故事.在笑声与钟鸣的共振中讴歌了庐山“广阔的胸怀”,为我们展示了庐山别一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游庐山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庐山旅游,我可高兴了!一路上我都想着庐山的美景。我好不容易上了庐山,往下看,真美!一片片的云雾盖住了庐山,庐山像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我们继续往上爬,再放眼望  相似文献   

4.
庐山别墅,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美学特征而言都是庐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庐山别墅的美学价值是从实用价值逐渐发展而来,并最终形成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庐山别墅的美学意蕴体现在其形式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以及形式中所体现出的当代审美观念的追求。从美学观点来看,只有到了当代,庐山别墅的形式与内容才真正实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是研究庐山文化的重要文献,文章对《庐山志》中有关佛教人物的部分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6.
徐岩 《小学语文》2008,(11):24-26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庐山宗教文化在九江文化整体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九江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庐山宗教文化的卓越建树,提高了九江.庐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儒、释、道共处共荣,在九江.庐山的文化宝库中,留下了十分可贵的精神遗产——“和合”精神。教徒隐士亲和自然的生存方式、行为,启发和深化了九江.庐山文化中亲和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庐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概念的大山,它也高在典籍中,高在中国历史上。历史的庐山,政治的庐山,宗教的庐山,文学的庐山,建筑的庐山,名人的庐山,在岁月的沧桑里依然光彩照人。那曾经烛照过几千年时光隧道的庐山也依然在湿润朦胧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年的苏轼,曾经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出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今天,一个从小居住在庐山脚下、一如庐山的婉约女子,多少次沿着那陡峭的台阶,从号称好汉坡的山路上,在游人如织的寻访中不断去重新发现庐山的真面目。她沿着那些石阶小径反反复复走了许多遍,从牯岭街头那些沐浴在清风阳光之中与庐山息息相关、像草木一般在庐山上生生死死的小人物,在尽管“浸透了以前的风霜雨雪”,却仍然萦荡着“脚步的回音”的颇具童话色彩的别墅构成的“庐山幽深的历史隧道”中,从“一块石头,一扇驳落的门,一堵沉思的墙里,”这名叫姚雪雪的女子,用灵性的眼光拨开了庐山神秘的面纱。于是有了她的《夏都绘影》。  相似文献   

9.
游庐山     
游庐山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庐山,有多少妇孺皆知的诗词以它为题,或许正是这样,庐山多了层朦胧感,吸引着万千游客。  相似文献   

10.
朱熹深爱庐山,他写的庐山诗有80多首,或写庐山风貌,或咏庐山人文,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对研究庐山山水文化及书院文化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白《望庐山瀑布》是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千古绝唱,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初上庐山时。诗人在开元十三年出蜀远游,次年浪游吴越,初次登上庐山探奇揽胜。庐山的雄伟山势和秀丽风光,引发了诗人的豪情,他以高度夸张和美妙比喻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无限热爱的深情。共二首,这是其一。千百  相似文献   

12.
庐山游记     
早就听说庐山风景秀丽,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坐了一天的车,未免有几分倦怠,我已是昏昏欲睡了。迷茫中,我忽然发现已经到了九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窗外是一座多么秀丽的城市啊!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繁荣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此时,我的脑海中已勾勒出庐山的轮廓,一股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心灵的翅膀已飞向远方……到达庐山景区,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当我看到庐山那秀美的自然景色时,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庐山,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南鄱阳湖畔。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苍劲挺拔的雄姿和神奇的魅力而闻名中外,素有千古名山的美誉。庐山,平均海拔在10…  相似文献   

13.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如何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深刻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同构成了我练习设计的核心。为此,我锁定“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采取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试验本新教材在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章中增加了关于蒋介石庐山谈话的内容。教材所指是1937年7月的庐山谈话。为对蒋介石的庐山谈话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对蒋介石1937年7月对卢沟桥事变发表的关于抗日的庐山谈话和1937年9月发表的对《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庐山谈话,一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庐山的云雾给庐山秀丽的景色又增添了几分色彩。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  相似文献   

16.
谢琰 《小学语文》2014,(4):56-57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了九江开埠始末及其与庐山近代旅游业繁荣的关系。从九江近代交通业发达和近代商业繁荣两方面着手分析九江开埠对庐山近代旅游业的影响,以期丰富庐山旅游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庐山一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是在苏老前辈的作品中初步了解庐山的。暑假上了趟庐山,才觉庐山真正是峰秀、洞奇、径幽、瀑美。峰秀。庐山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  相似文献   

19.
邓皓 《初中生之友》2012,(28):38-39
那日和友人一块去庐山游玩。庐山有一景点名日三叠泉,是庐山胜景之一。当地人有言: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可见是极有看头了。几个人结伴由导游领着从五老峰下来,那导游先生坐在一凉亭处便不肯走了,说:"去三叠泉来回14华里,只有一条山道可走。想看三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