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小说中的"结构性人物",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宋元话本中还有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话本小说市井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社会的价值,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婚姻状况。如择偶权、贞节观念、改嫁、媒约等方面,由此我们得出宋代妇女地位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为例,对宋元话本中的"错"予以解读。"错"是宋元时期的市民男女之间关系及其欲望的一种曲折表现,反映了宋元社会意识中对人"欲"的特殊理解,它具体表现为对欲望本身及其对象的恐惧和防范,反映了封建传统道德对新兴市民欲望的约束与消解。  相似文献   

4.
宋元话本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深入到具体文本内部,力图通过对话本中三种人物的分析,重新审视宋元话本所关注对象——市民阶层的话语言说及道德认同。  相似文献   

5.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6.
话本往往是对本事的再创造。从唐传奇《张老》到话本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叙事方法与主题有了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与作者、受众、作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大体折射出了从唐代小说到宋元以后话本小说的嬗变轨道。  相似文献   

7.
话本小说是伴随市民阶层的崛起而产生的,市民的审美意识不仅决定着话本小说题材的选取、思想内容的表露和艺术形象的塑造,甚至话本小说中的媚俗的描绘也与市民的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话本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并开辟白话小说新道路的文学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逐渐具有了独特的结构形式.依据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宋元话本及明拟话本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话本小说的体制出发,对拉波夫的分析模式进行改进,让它能更加适应不同类型叙事语篇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10.
明清话本小说中所涉及的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地域社会大致可分为两个地区:一是所谓的江南地区,二是江南以外的地区社会.当时的江南对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风气、文化气氛等诸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这种价值通过此一时期的话本小说可以反映出来.明代末期的地区社会与当时兴盛的商业经济有密切关系,那些商业经济又带动市镇的发展,而居于市镇的小市民就是话本小说中的主角,因此,话本小说能反映出当时市民的普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的发展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由宋元到明,判官形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由边缘向中心靠近;由人上升为神。由明到晚清,判官形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由中心向边缘外移;由神又下降为人。判官形象发生变化有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话本小说中,有关神怪题材的故事占了很大的比重。神怪题材故事一直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元话本小说中的神怪故事更加人化、社会化,并且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话本中的神怪故事以娱乐大众为缘起,也带了一定的"劝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研究进入了困境.虽然研究者对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方法不一而足,但普遍应遵循话本断代的整体原则,对宋元话本细分时,采取重要篇目从严,一般篇目从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链条,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话本小说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大事,可以说带有“小说革命”的性质,“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说到“变迁”,就应该蕴含一个比较的意义,笔者仅以唐传奇为背景,梳理话本小说“革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在结构之道 (深层结构 )、结构之技 (表层结构 )两方面均有差异。唐传奇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情爱类小说、梦幻类小说、侠义类小说、历史类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宋元话本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愚行小说、公案小说、鬼怪小说、宗教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章回小说成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宋元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宋元话本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阐述了章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叙事空间是叙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话语空间和故事空间。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对故事空间的研究富有多重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宋元小说话本中包含了诸如街市、官衙、庙宇寺院和郊野等多种叙事空间,它们与民众世俗生活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和精神象征。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叙事空间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叙事意义,它表征着时代小说观念的变化,体现出"城市"与"郊野"相对的二元空间模式;它们变换频繁,是推进小说情节转换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快速转换也使小说中的细节性、场景性描绘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8.
话本小说是民间说唱艺术的书面形态,自宋元以来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而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走出平民社会的接受群体,也获得了文人雅士的喜爱,以至于又出现了文人所作的拟话本小说。两者在形态上表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话本小说在故事情节、艺术形式乃至语言特点上都对后世拟话本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拟话本多成书于文人,对于话本小说的采择也体现出了鲜明的文人特点,表现在对艺术形式的加工、情节的改造、体例的严整、语言的渐趋雅化等,呈现出明显的文人化痕迹。  相似文献   

19.
宋元话本小说的题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怪异题材的明显的偏好。话本小说的创作多取材于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带有明显的志怪色彩。这一方面沿袭了魏晋以来传奇志怪类小说的风气,另一方面呈现出志怪题材扩大化的趋势。这种志怪扩大化的趋势反映出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